去年的一天,我在普林斯頓大學跟幾個香港同學邊走邊用廣東話聊天,前面突然冒出一位童顏鶴髮的長者。他微笑著說(以下對話全為英文):「廣東話在校園裏是禁止的哦!」我愣了一愣,然後天真地問:「您是余英時教授嗎?」他哈哈一笑:「余教授比我優秀多了!」這時,我突然靈光一閃:「噢,您是鄒至莊教授嗎?我聽好友黃宏發先生提過他認識您!」
撰文:盧安迪
鄒教授太謙虛了。現為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的鄒教授,著作等身,30歲已發明計量經濟學(econometrics)中的「鄒氏檢驗」(Chow test),成為經濟學生的必修課題。半世紀以來,他先後擔任蔣介石、蔣經國、趙紫陽、江澤民等兩岸領導人的經濟顧問,曾獲評為全球十大經濟學家之一。普林斯頓大學更破天荒以在世教授的名字,把計量經濟學研究計劃命名為“Gregory C. Chow Econometric Research Program”。
鄒教授曾就讀於香港的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是比我大65年的師兄!),後來在澳門接受過教育。他大學本科在美國康奈爾大學主修經濟學和政治學,然後進入芝加哥大學的經濟系研究院深造,師承佛利民(Milton Friedman)。
數學經濟 相輔相成
在鄒教授的學生年代,經濟學中的數學工具並不流行。「當我在康奈爾大學讀本科時,很多經濟系的研究生連微積分都不懂。在主修經濟學的本科生中,我是唯一學過微分方程的人。那時有些經濟學教授也不識數學!」
「我1951年在康奈爾本科畢業,對計量經濟學很感興趣,但只有一間研究院有計量經濟學課程,就是芝加哥大學,可見當時計量經濟學是多麼偏僻的學問!」然而,在鄒至莊教授等健將的帶領下,計量經濟學今日已發展成經濟學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方面,數學分析亦在上世紀40年代開始萌芽。鄒教授表示,經過大半個世紀的演化,「今日經濟學研究生所需的數學知識比讀工程的研究生更多!」
鄒教授特別指出,雖然上世紀中的很多經濟學家都不太懂數學,而數學家們又不懂經濟,卻曾有兩者合作而成大學問的故事。例如經濟學家 Oskar Morgenstern 提出了博弈論的經濟概念,數學家馮·諾伊曼(John von Neumann)則用數學推導出理論成果,兩人在1944年合著了 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這部博弈論的開山之作。「沒有 Morgenstern,就不會有這本書。但如果拿著書裏的算式去問 Morgenstern,他不是太懂的!」鄒教授笑道。
實證思考 求索真理
當問到佛利民有什麼特別的教學方法時,鄒教授馬上說:「你要問這個的話,訪問永遠都完不了!」但總而言之:「佛利民教了我思考的方法。他總能用簡單的方法看透複雜的問題。」此外,佛利民在方法論(methodology)方面對實證主義(positivism)的推崇,也對鄒教授有深遠的影響。
另一方面,海耶克(F. A. Hayek)當時在芝加哥大學舉辦了一系列關於方法論的研討會。據鄒教授憶述,與會者包括佛利民、統計學巨匠 L. J. Savage、物理學大師費米(Enrico Fermi)等等,但研究生中則只有鄒至莊和後來拿了諾貝爾獎的貝克(Gary Becker)兩人出席。海耶克的著名論斷是「科學的反革命」(counter-revolution of science),他認為自然科學的實證方法,不能同樣套用在社會科學中。
但鄒教授接受了佛利民的觀點,認為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應跟自然科學一樣,都是先提出假說,然後用數據進行比對,而非像數學般從公理系統出發,純粹邏輯推論或辯證。我問道:「那麼為何自然科學通常有比較一致的共識,經濟學卻有這麼多學派呢?」鄒教授指出,其實經濟學已形成了不少普遍的共識,並成為基礎課程的內容。我忍不住挑戰他:「但還有奧地利學派呢?他們跟現今的主流課程大相徑庭啊。」鄒教授一句便“KO”了我:「今時今日,奧地利學派只是讀經濟史才會學的!」無論如何,經濟學是最年輕的科學,真理在未來的日子必會愈辯愈明。
自由涉獵 各盡其才
談到教育哲學,鄒教授認為不同人有不同的特長。強迫所有學生都讀統一的課程,並非最有成效的做法。「如果叫貝多芬、莫扎特或畢加索去考統一的數學公開試,他們可能會不合格!胡應湘也是個很聰明的人,但他當年在這裏(普林斯頓)讀本科時修了一些經濟學課程,分數不高!但他讀土木工程和做生意則很出色。」鄒教授也同意,在美國高中和大學實行自由選課的學分制,比亞洲地區的統一課程更能靈活發揮學生的潛能。
鄒教授對有志讀經濟的年輕人有什麼忠告呢?「如果有機會來美國上大學,首兩年不用選定主修科目的話,不妨多接觸不同科目的課程,發掘自己的興趣──可能你原本想讀經濟,結果發現更喜歡化學呢!」鄒教授認為,廣涉不同的學問,除有助找到自己的真正志願外,亦可能對將來的專業大有幫助。「我本科是經濟學和政治學的雙主修生。我成為經濟學家後,擔任兩岸領導人的經濟顧問時,往往要考慮政治上的情況和可行性,從前讀政治學培養的政治觸覺便派上用場。」但鄒教授不忘補充:「領導人的政治比我厲害得多,當然不用我教他們政治了!」
下篇,鄒至莊教授將談及中國和香港的社會和經濟發展。
人物檔案:鄒至莊教授
普林斯頓大學名譽政治經濟學教授與經濟學教授。在經濟學的多個領域都有所建樹,共出版專著17部,發表論文超過200篇。在計量經濟學方面有著名的「鄒氏檢驗」(Chow Test),在西方經濟學界開創了研究耐用品需求函數的先河,並提出動態經濟學的譜分析方法和最有控制方法。他在80年代初十分關注中國的經濟改革問題,是最早參與中國經濟改革進程、研究中國經濟問題的海外學者之一。1989年美國《教育經濟學報》「全球經濟學家排行榜」名列第28位,在華裔經濟學家中排名最高。1993年美國密歇根大學經濟學俱樂部評選「29位偉大的經濟學家」,排名第8,是唯一上榜的華裔學者。早在1985年在南開大學出版了其專著《中國經濟》。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後出版《中國經濟隨筆》等書。
延伸閱讀:
- 下集:專訪鄒至莊教授:佛利民兩度燒鬚 中港明天會更好
- 鄒至莊教授本站專欄
- 盧安迪本站專欄
- 本社其他專訪
- 【特別推介:學者對談系列】專訪哈佛蕭蔭堂教授:思維能力重於運算技巧、專訪哈佛蕭蔭堂教授:教育應以學生潛質為本
封面圖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