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香港政府在發表《施政報告》的同時,公布《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報告書》,提出「港深緊密互動圈」概念,期望以港深融合發展為助力讓香港經濟升級轉型。這次規劃的目標之一是把元朗區和北區兩個地方行政區約30000公頃土地,發展為宜居、宜業、宜遊的都會區。當中新田/落馬洲地區一帶與落馬洲河套區會整合為「新田科技城」,被視為重中之重的創科發展規劃。
灼見名家編輯部找來在元朗新田鄉長大的原居民和持份者,分享自身感受以及對香港社會未來發展的建言,並呈現在科技浪潮下,這片土地的歷史和人文精神面貌。
洲頭村位於上水與米埔中間、落馬洲的東面,是元朗新田鄉的認可原居民村落之一,從洲頭村步行往港深邊境只需半小時左右。洲頭村是新田鄉的三圍六村之一,村內約有500男丁。新田文氏的祖先與南宋愛國詩人及政治家文天祥的家族淵源,文氏七世祖從明朝永樂年間徙居新田,以及九世祖在洲頭村定居的的歷史,在洲頭村牌坊下的銘刻都有記敘。
前洲頭村村長文効忠為村服務20多年,洲頭村的禮堂、村公所和牌坊他都有份出力,他說:「深港兩地的交合點就是我的村,我土生土長的地方。」
從村口的牌坊往文家,雅緻的積善書室,兩層樓高的茶樹,地上的舊石磨都是村內的景物。踏入文家首見的是祖宗神位,再步入客廳就見到一部3D打印機放在枱上。文効忠的另一個身份是現任香港理工大學工程學院院長,理大的三維打印技術中心實驗室亦由他領導。採訪當日他的親友特意送他手工炒米餅,午飯時不經意的閒聊,他也能把炒米餅的人手製作工序和生產線,條理分明地說得一清二楚。
時至今日他衣食無憂,憶起孩童時代物質匱乏的生活,他說會和一班兄弟把「做炒米餅剩餘的碎粉搓成一團,上學時存放在褲袋內,要吃的時候用口水浸淋,再啜幾啖,啜完就放回褲袋內,吃足一個禮拜,這個例子真的很經典。」做餅的模具仍舊靜待他家中,他和親友不約而同慨歎手工做餅的技法和純正風味將會失傳。
新田文氏50、60年代出洋謀生者眾
回顧新田在50、60年代的歷史圖片和視頻,新田一帶多的是稻田,村民依靠農業為生。不過,新田文氏的土地位於鹹淡水交界,不易種植稻米,生活艱苦,因此早年文氏有不少壯丁出洋到外地謀生。文効忠的父親文祖逑曾是東江縱隊的通信員,在三年零八個月的抗日戰爭中活下來,但憂柴憂米的生活促使他在50年代遠赴英國尋覓機會。
1956年《鄉郊發展委員會建議興建灌溉的設施名單》,就曾列出撥款予新田及洲頭合共55000港元作灌溉工程之用:重建一道水壩、興建三個水塘、6000公尺水道和一個淺水井,可見當年新田的農業基建設施仍有欠缺。
採訪當日文効忠帶領採訪團隊前往洲頭村背靠的「髧肚嶺」,髧肚嶺位於元朗鐵坑山一帶,「髧」(粵音daam6)是下垂的意思,髧肚嶺因為形似佛肚向下垂的部分而得名。
一行數人從落馬洲警署起程,走過曲折的山路,再手腳並用爬上陡斜的山坡,沿路竪着一塊石碑,他指是洲頭村和潘屋村的分界石,石上刻着:「1949年5月10日委員親至分界洲頭潘」。這石碑由誰而立,文効忠也說不準,立碑的時候他還未出世。
新田農婦救助內地逃港潮越界饑民
上山過程歷時約30分鐘,他和採訪團隊抵達目的地,同行年紀較他年紀小一截的人要休息回氣,年過花甲的他身手卻最矯健。落馬洲及新田一帶荒山野嶺遍地是他的足跡,深圳河更是兒時嬉水的去處。
重溫港深兩地歷史,人為了生存、生活和自由越界,已是一輩人的集體回憶。1959年至1962年,三年大饑荒期間,數以萬計的內地饑民相繼逃港。1962年5月,廣東省委書記陶鑄下令撤除崗哨,開放邊境,約有30萬人奔赴香港。
文効忠憶述當年饑民沿着南方有燈的方向翻山涉水,不惜一切偷渡香港。「我的母親和村內農婦會把餓到乏力的饑民從山上抬到山下,再帶回家給他們食物,讓他們有力氣到市區找尋在港親戚。現在我們和這些朋友還有聯絡。」
洲頭村離新田軍營只是步行距離,文効忠還記得山腳有一個英軍手榴彈練習場,在香港回歸前10年左右停用。在60、70年代,少年的他待英軍的手榴彈練習完畢,逕往山腰近手榴彈場附近執拾炸彈彈出來像棋子餅大的鉛塊出售。他指「有人上村收買,1毫子一斤,7、8個已經是一斤了。」這一毫子可以換購兩三塊麥芽糖餅乾,按60年代的物價,1毫子足以買到半斤白菜。
70年代中至80年代初,他赴笈英國升學及深造,在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做高工率(high power)激光材料加工的博士研究時,被企業招攬做工程師。那時正值1985年戴卓爾夫人鐵腕整頓英國工會,失業率高企,他憑激光加工當年這門甚少人掌握的技術,取得簽證留英工作。其後,他回到香港理工學院執教,科研生涯再上一層樓。
新田科技城選址順理成章
從髧肚嶺向北望,文効忠站處背後就是港深創科園座落的落馬洲河套區,深圳地標平安金融中心也舉目可見。
2021年10月,香港政府公布《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報告書》,提出「港深緊密互動圈」概念,並以港深融合發展作為助力,促進香港經濟提升和轉型。元朗區和北區約30000公頃土地,以發展為宜居、宜業、宜遊的都會區為目標,港深創科園座落的落馬洲河套區和新田/落馬洲地區一帶將重點規劃為新田科技城。
新田科技城規劃的宏願是營造香港矽谷。文効忠既是傑出科研學者又是新田原居民,由他評論最是適合不過,他說:「這兒是處女地,中環無得搞的,希望政府好好發展這裏,不要淪為地產項目。」他覺得港深融合不是新鮮事,他指舊時福田的農民會早去晚歸,早上在新田務農,天黑便打道回府,福田黃氏也有土地及祖墳在新田一帶。「兩地本是一體,只是英國掠去這片土地,才分成兩個地方。看到地勢你會覺得順理成章。科技買家就在隔鄰,要是新田不發展科技,任由土地荒廢就很浪費。」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報告書》提及要完整地整合為北部都會區,為市民營造宜居和宜業的家園,吸引創科、先進製造企業落戶,培育新興產業,建立完整的創科產業生態系統,優化香港的產業結構,促進新經濟發展。文効忠點出深圳是全國最大的製造工業出口、先進製造工業會是香港增長動力。他認為新田科技城應百花齊放,只要是高科技產業都應鼓勵參與,不必限制特定行業方可進駐。形成群聚效應是好事,但不宜只讓某些行業受惠,做得不好的自然會被淘汰。「高科技產業的背景是先進製造,生物製造(biomanufacturing)就是例子。」
「深圳寶安市有7萬多家製造業企業,產品需要測試和認證。在董建華先生做特首的年代,已曾提議將香港定位為檢測中心,香港的寶藏就是別人對我們的國際公正性有信心。在香港成立檢測中心,不單是找幾家國際級的認證公司進駐和發證,最重要是我們是否生產到檢測的儀器。高端製造業不用很多地方建廠房,製造檢測儀器又是高增值產業,如果我們能自家生產國際承認的檢測儀器,這會是一個很有特色的行業。新田科技城的15萬職位不需要全部都是博士,還需要基礎工人,也能吸引新人入行。特首也將香港定位為國際仲裁中心,我們應該發展檢測認證以及仲裁硬件及軟件的整體技術供應鏈。」
深圳科技巨企可成港初創技術買家
他看到的問題是人們常把創新掛在嘴邊,但創新後產品或技術沒有買家。年輕人創業後要是產品賣不出去,公司就會倒閉。當新田科技城、落馬洲河套區和雲集科技巨企的南山區緊密交流,年輕人摸熟國內的系統和建立人脈後,他們研發的技術就容易賣得出去。他說:「我常提倡香港政府要吸引幾個巨無霸科企駐港,就像矽谷初創(的產品和技術)有微軟等巨企埋單。不是每家初創公司都賣產品,初創的科技需要大公司的產品吸納。」
至於該如何推動香港年輕人拿出勇氣,跨境探索大灣區的機遇,他建議大學、中學、小學多辦交流活動,企業安排學生在大灣區實習,家長也可與子女結伴同遊內地。他以自身經驗舉例,「20多年前交通還不太發達,我已帶兩個兒子到新疆、絲綢之路、滿洲里等地方旅遊。家長和老師要鼓勵他們踏出第一步,讓他們認識中國,不會有抗拒及陌生的感覺。假如年輕人發現在大灣區的生活模式和香港相差不大,他們便不會抗拒,」
深圳建樓技術及城市開發超高速
由於教研的緣故,他對國內和深港的科研進程有深入認識,在深圳理工大學有很多科研合作項目,目睹中國內地的科技呈爆發性增長,深圳在創科的發展更是一日千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深圳天際線的轉變,讓身在香港大嶼山、馬鞍山、新界西、九龍半島的港人也可眺望到深圳最高地標。
2017年竣工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主樓,是深圳市最高的摩天大樓,主樓的地上層數有118層,高度達592.5米,現時仍位列全球十大高樓之一,並且取得綠色建築認證:美國LEED鉑金級和中國綠色建築三星最高級別。遊人在觀光層可望見香港北區、大埔至沙田區一帶的山脊線、米埔自然保護區、國際金融中心二期、環球貿易廣場以及維多利亞港。
這幢運用了多項高科技的大樓,由國企中國建築一局承建,施工時採用世界領先的技術,讓核心筒(高層建築的中央部分)大大加快施工速度,維持4天長高一層樓的進度,由於興建樓層愈高難度愈大,相比30多年前建築深圳國貿大廈時以3天建一層樓的「深圳速度」,並沒有慢下來。
同年,曾有「中國第一高樓」之稱的的深圳國貿大廈被市政府認定為歷史建築。深圳國貿大廈在1985年落成,樓高53層。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當年高舉「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靈感就是來自香港,在深圳獨特的時空,30年已是歷史。
宜居綠色都會區保香港特色
新田科技城估計佔地1100公頃,規劃方式是保育部分和發展部分各佔約一半,收回米埔至新田/三寶樹一帶濕地,再建設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預計提供45500至47500個住宅單位,部分可用作創科企業及研究機構的人才公寓。
文効忠表明,「不希望北部都會區是深圳的mirror image(鏡像),又是高樓大廈」。「一個人如果當這裏是家便自然會愛護它。當這兒建設好,香港已經用電動車了。」他比劃着說:「未來新田要種多些樹,種植本地有特色的植物 ,山下也要綠化。現時整條村都被綠色圍住,休閒感覺就是宜居,我們不要數十層的高樓大廈,這裏有的是地方。」他提醒政府要從整體的角度規劃,營建綠色的都會區,與高度發展的深圳福田區和羅湖區作對比,新田才能守住本色。
文効忠教授簡介:
香港理工大學工程學院院長暨先進製造研究院院長、理大材料工程講座教授、理大鄭翼之製造工程學講座教授、理大三維打印技術中心實驗室主任、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曾任元朗新田鄉洲頭村村長約20多年、2007-2019年擔任元朗新田鄉鄉事委員會洲頭原居民代表。
專訪文効忠教授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