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出爐的《施政報告》,在促進香港與大灣區融合的政策上落墨不少,包括多項與創新及科技產業發展息息相關之建議。
要做一個聰明的機械人,與人類一樣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培訓。同樣理論上人多學一點便聰明一點,機械人亦然。
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未來五年「十四五」規劃中的重點發展目標,年輕人在大灣區內創科創業必然大有作為。
拜登上任後必然會撥亂反正,盡快與世界各國政府談判,重拾舊好,設法挽回美國的國際地位,重振美國全球一哥的雄風,特別是在科技規劃方面,筆者認為拜登會重整以下特朗普在任時所制定的政策。
數碼人民幣必然可以刺激國家本土內銷市場,促進內循環經濟發展。可是實際成效仍觀乎內地創新政策如何配合。
習近平指出,深圳與香港應該要大力推動年輕人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筆者認為,要推行這項重要任務,香港與深圳要從教育着手。
國家主席習近平推出「雙循環經濟」戰略,以確保中國經濟在中美貿戰及全球疫情內、外圍不明朗市場因素下,亦能維持合理的增長。筆者認為,此戰略對國家未來5年短中期發展非常重要,甚具策略性。
以現時香港的防疫政策及科技,實施全民檢測成效難彰,不能徹底地達至「清零」。回歸現實,「健康碼」是唯一有效的緩衝方案。
美國芯片制裁不但影響中芯及華為,亦會嚴重影響中國在先進芯片製造技術的發展。
制定《施政報告》,政府不宜操之過急,更不宜單從香港自身發展作考慮,特區政府需要配合「十四五」規劃,尤其要主動參與、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全球疫情仍然肆虐,歐美各地疫情趨勢還未有放緩跡象,推動數碼經濟是中國維持其國際市場競爭力的大好時機,就此數碼人民幣可以大派用場。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香港可以充當數碼人民幣走出國際的排頭兵。
深圳市政府對大灣區發展的積極性,銳意成為國際創新創意之都。
盡管傳媒經常拿5G與智慧城市相提並論,但實際上5G的應用範疇絕對不局限於此,它在金融科技(FinTech)應用上亦能大派用場,科技界及財經界已愈來愈重視。
筆者認為中國調整《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之舉,目的是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來對抗美國。自特朗普出任總統以來,華府經常以盜竊知識產權(IP)為理由打壓中國。
深度偽造影片滿布全球,當中假新聞(Fake News) 、誤傳資訊(Mis-information)等在網上無處不在,難以避免。
推薦系統的核心算法是以客為本,目的是先了解顧客購物的習慣及喜愛,然後在推薦貨品時投其所好。
繼「十三五」規劃設立「港澳專章」之後,相信「十四五」規劃也會作出戰略部署和安排,因此,香港可藉此機會,「為國家所需,發揮自己所長」,踴躍為國家「十四五」規劃建言獻策,積極參與未來五年國家的建設大局。
粵港澳大灣區是電子支付的發展重鎮之一,深圳市非常積極,馬上舉手參與成為首批試點城市。筆者認為香港也有很好的條件參與其中,所以不應怠慢,盡早挺身而出。
推薦算法並非TikTok專利,美國社交平台也廣泛應用,如前述的Netflix推薦電影、Amazon推薦商品、Google推薦廣告等。因此,美國批評TikTok確實是「以五十步笑百步」,難以服眾。
TikTok被特朗普多番打壓,背後的理由,真的是因為它危害美國國家安全嗎?
人工智能工程師廣泛地使用「深度學習」來設計針對特定場景(例如網購、金融等)的方案,但這做法出現多個明顯的技術問題。
國家「新基建」計劃之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信息」基建設施例如衛星、5G等通訊網絡,「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促進國家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發等「創新」活動。
廣州市和深圳市應用與基礎科研發展失衡,相反香港擁有較良好和堅實的基礎,理應為兩地人才互通取消限制,強化大灣區各地協作效力。
筆者建議政府成立功能與「金管局」類似的「數據監管局」,嚴格地監管企業所使用數據的質量。
有香港反對派議員充當美國打手,聲稱「美國科技制裁會對香港發展成創科、科研中心有影響」。筆者對此不敢茍同,相信制裁對香港資訊科技研發的實際影響不大。
不少香港長者都在網絡世紀之前成長,他們大多沒有接受過正式的資訊及通訊科技相關的教育,對互聯網、社交網絡等都只是一知半解。因此,他們對生活被數碼化,未必那麼容易適應。
隨着5G及智慧城市在全球迅速發展及各地對數據私隱的關注,「聯邦式學習」將會愈來愈重要。
筆者認為大灣區建設可以充分利用港珠澳大橋,重點推動珠三角東西岸的航空產業協同發展。
紐約市是全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城市,超越香港。令人費解的是既然紐約市經濟乃全球之冠,為什麼它的抗疫表現遠遜香港呢?
疫情過後,估計創科局將進入「實踐期」,政府將啟動一系列的「後疫情」經濟重建重大工程。就此,林鄭特首換上一位政通人和、前綫行政工作經驗豐富的新創科局長,對促進重建工程應該會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