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護產品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是科技應用及產品開發的關鍵元素,目標是確保產品的實用性(包括耐用、安全、可信),這些元素對人工智能產品開發亦同樣關鍵,工商業界絕對不容掉以輕心。

若然學生連問題的定義也只是一知半解,他所設計的方案必然也難以有效。香港中、小學校在這方面的教學普遍較弱,政府值得關注。

在有利的內外條件配合之下,香港科創聯盟定必可以更加積極參與,凝聚官產學研各界,大家安心地攜手並肩,專注發展香港創新及科技產業,推動香港經濟更上一層樓。

過往通識教育年代,學校經常通過新聞、紀錄片、資訊網站等不同媒體向學生介紹時事包括國家發展情況,這些做法對中學生而言效果未必理想。

新一屆特區政府政府任重道遠,必須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及「十四五」規劃的機遇,開拓創科產業,為香港經濟持續增長而努力。

在過去30年,我積極參與推動創新科技發展,投入科技研發、轉化、產業化、創業等工作。適逢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我在此回顧一下香港創科發展走過的路。

重建市民對政府的信心將會是李家超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常言「政通人和」,縱使有最卓越的團隊,若缺乏市民的支持,政務成效恐怕仍然難以彰顯。

需要注意的是,在制訂KPI時,當局必須具備靈活性,不宜太死板,切忌把個別KPI獨立處理,引致政務成效顧此失彼。

科技創新除了市場化的運作,政府的政策支持、資金投入、以及優化營商環境很重要。新一屆政府應為創科保駕護航,打造香港成為「國際科創人才中心」。

筆者希望新任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能借力香港國際創科中心,引入更多內地及國際創科企業來港落戶發展,推動香港再工業化。

所謂「人生有幾多個十年」,第6屆政府任重道遠,新上任的李家超必須好好把握大灣區以及「國際創科中心」的機遇,為香港經濟持續增長努力,提升本港國際競爭力。

在新任局長名單中不泛政界素人。從正面看他們不會因循守舊,並會改善既有的陋習,主動地注入創意新思維,促進制度改革;但另一面,局長在推動政策時將難免會面對不少挑戰。

美國資深記者Chris Hedges指出,美國國會投票,以大比數贊成向烏克蘭提供近400億美元軍事援助,此舉將會讓美國陷入無節制軍國主義之死亡漩渦;然而,美國政客卻罔顧本土社會保障政策的安排。

第6波疫情蠢蠢欲動,全城議論紛紛。然而,筆者相信若然政府能夠更精準地把確診案例細分和處理的話,就算第6波一旦爆發,普羅大眾都會了解到政府已把它適當地控制着,避免民心不安。

基辛格認為,拜登將美國和人民的未來押在俄烏衝突的地緣政治策略上,是嚴重錯誤的,這將會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戰略災難;筆者對此非常贊同,並希望俄烏衝突盡快平息、這場毫無意義的戰爭盡快停止。

香港一直以來是國家對外的資訊大門,在現時網絡毫無遮掩的漏洞之下,難免令外國惡勢力有機可乘。因此,要配合候任特首李家超的疫情後經濟發展和安定民生大計,《資訊安全法》必須盡快出台。

數字經濟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國家亦不敢怠慢,強調要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然而,在一國兩制之下,不少香港中小企業對數據「過河」無不戰戰兢兢,恐怕一不小心會觸犯內地法律,如何是好?

「演算法型穩定虛擬貨幣」的背後沒有真實資產支撑,缺乏金融穩定性的基礎。筆者曾經建議香港成立「國際數碼資產交易中心」,特區政府絕對不容輕視包括以下漏洞的虛擬貨幣經濟問題。

近期俄烏戰爭不斷地升級,毫無半點在短期可平息的跡象。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的支援之下,烏克蘭愈戰愈勇,反映每個國家都需要擁有自己的科技,才能避免受制於人。

創新科技是香港支柱產業之一。科技及創新對香港未來發展至關重要,然而香港是個商業型社會,科創必須「接地氣」,才能「提升香港競爭力」。

各國政府皆銳意推動數碼經濟,為減低上述交易雙方在支付上的風險,推出中央銀行數碼貨幣。作者認為這是元宇宙營商的關鍵,全球普及化指日可待。

元宇宙的主體是虛擬世界,而實體世界擔當的是被同化者的角色,與智能製造的目標南轅北轍。然而,「實體世界被同化」的概念令人不寒而慄。試想想在未來一旦元宇宙成為世界文化主流的話,世界趨勢會如何演變?

筆者支持李家超參選政綱着重創科。創科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發展重點之一,香港應竭力發揮自己所長,為國家所需作出貢獻,從中提升自身的國際競爭力,所以下屆政府對創科不容掉以輕心。

政府有心去推創科是不爭的事實。例如,在疫情嚴峻的環境之下,科研總開支亦增長至GDP的1%。然而,效果會如何呢?特别是為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的目標尤其關鍵,可能當刻仍然言之尚早。

資訊安全是國家安全之一,不容小覷,因此面對李家超事件外交部不敢怠慢,即時站出來作出回應,強烈遣責Google的野蠻網絡欺凌行為。《香港國安法》去年已落實,筆者建議下一屆政府立法保障香港網絡及資信安全。

政府早前呼籲全民快速檢測時,出現了一個非常令人擔心的漏洞,就是衞生廢物處理的問題。港府至今仍然沒有妥善地處理好這些問題,看來政府內部似乎協調不足。

美國白宮科技辦公室曾強調AI應用必須平衡風險避免傷害等,但很明顯地,以美國為例,高科技戰鬥無人機的殺傷力強勁,派往烏克蘭的做法完全與西方國家的科學倫理觀背道而馳。

内地醫護人手基本上還未充分妥善利用,那麽與其不由分寸地要求内地增援,倒不如自己做好本地人力資源優化工作,使現時在港逗留的内地醫護人員可以更廣泛地參與抗疫,讓他們盡顯所長。

由於政府未有直接從電訊營運商獲取移動電話使用數據,以及SIM卡實名制未全面普及,引致特首林鄭月娥口中的大數據欠缺基礎建設發展,無法管控密切接觸鏈。

AI偏見無處不在,也亟待得到有效的治理。就此,世界各地官、產、學、研等各界别都積極探索消除AI偏見的技術及途徑,部分組織已取得了一些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