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科智慧

俄烏戰爭無論勝負 歐盟都是輸家
作者:黃錦輝2022-10-26
打和對歐盟而言是傷害最小的結局。就此,歐盟必須盡早游說美國勒令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離場,這樣俄烏戰爭才會慢慢地無疾而終,和局收場。
二十大報告促創科重人才 目標明確
作者:黃錦輝2022-10-24
筆者認為《施政報告》計劃周詳,當中創新科技相關的政策緊貼二十大報告的發展方針,如此的規劃必然有助香港加快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施政報告》的成效,還看特區政府未來5年的努力。
主動出擊招攬人才 助力創科發展
作者:黃錦輝2022-10-22
特區政府銳意加快國際創科中心建設,以配合大灣區發展。推出一系列創新及科技的新措施,招商引資引才,有助強化香港競爭力,並鞏固香港國際科技中心的地位。
創科輸出偏弱 產業可抓緊大灣區市場
作者:黃錦輝2022-10-17
筆者認為值得創科業界及政府關注的,是《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兩個創新輸出指標比去年退步了,而且它們之間的差異頗大。
抓航天選拔良機 力爭港產太空人
作者:黃錦輝2022-10-14
今天中國航天工程能把航天員送到「天宮太空站」,可說是從無到有、全靠自己的努力,這個成就很值得全球中國人為國家而自豪。
載荷專家選拔嚴謹 航天工程促科普
作者:黃錦輝2022-10-10
中央於10月2日宣布將展開預備太空人選拔工作,並會開放當中的「載荷專家」一職予香港人申請。「中國航天員計劃」在香港推行,對本地教育而言,是有效的國教和科普教材。
「0+3」只是對外 兩地通關不容忽視
作者:黃錦輝2022-10-04
筆者建議政府除了要把入境檢疫持續放寬至「0+0」之外,也要與內地政府爭取盡快達至兩地完全通關,以解決香港創科界及其他界別的燃眉之急。
英國內憂外患 卓慧思拜相困難重重
作者:黃錦輝2022-09-27
英國大選將於2024年初或之前舉行,若卓慧思未能帶領英國盡快解決連串內憂外患問題,不排除她會步上一任女首相文翠珊後塵,提早被迫下台,淪為另一位短命首相。
港英政府政治先行 推動創科乏力
作者:黃錦輝2022-09-19
百多年治港,英國對香港發展的貢獻不容否定,然而,筆者認為,港英政府對香港創科產業發展的貢獻則微不足道,甚至有反效果。
信息安全法嚴厲 滴滴被罰港應引為鑑
作者:黃錦輝2022-09-13
近年中央政府為數碼經濟而設的法律非常全面,香港政府須多了解內地數碼治理文化,這對香港與內地數據互通的基礎框架設計,有百利而無一害。
港拓一帶一路市場 從RCEP着手
作者:黃錦輝2022-09-07
香港的新市場拓展從東盟至RCEP再至一帶一路,絕對是一套穩中求勝的戰略。然而,要想成功推行,的確需要「香港繼續主動作為」。
建議《施政報告》發展微電子創新研發
作者:黃錦輝2022-09-05
創科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全球晶片供應極度緊張的態勢之下,香港必須好好把握這一機遇,為自身經濟發展的同時,亦可以為「國家所需」作出貢獻,一舉兩得。
人工智能成本高 慎防投資泡沫爆破
作者:黃錦輝2022-08-31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2022年人工智能白皮書》,指出未來人工智能產品工程化將會是成功企業的關鍵因素(CSF)。企業在追求持續研發新技術的同時,將更加注重產品開發過程,以規範的工程手法確保產品安全。
創科業男女失衡 不利發展須扭轉
作者:黃錦輝2022-08-29
若香港忽略「半邊天」的貢獻,香港創科發展的潛力定會銳減,所以筆者建議政府在推行人才計劃時,加大力度鼓勵更多女學生參加,令香港創科產業發展更多元化、更具創意。
美訪台推晶片方案 政治難凌駕商務
作者:黃錦輝2022-08-24
美國官員多次竄台所為何事?其中目的之一,是游說台灣晶片生產商(例如台積電)參與美國總統拜登剛於8月9日簽署的《美國晶片法案》,在美國開設更多晶片生產廠房,聯手遏制中國大陸電子產業發展。
港藉美芯片法 發揮EDA研究優勢
作者:黃錦輝2022-08-19
雖然芯片製造並非本地強項,但香港在電子設計自動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EDA)科技研究上卻首屈一指。藉着美芯片法案的機會,香港可以發揮這方面所長,服務國家所需。
「紅黃碼」無追蹤功能 私隱不外洩
作者:黃錦輝2022-08-15
有網民擔心「紅黃碼」存在跟蹤功能,他們誤以為政府利用新版安心出行跟蹤市民,從而發放「紅黃碼」。但據筆者理解,事實並非如此。
人工智能產業 3大發展方向
作者:黃錦輝2022-08-05
維護產品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是科技應用及產品開發的關鍵元素,目標是確保產品的實用性(包括耐用、安全、可信),這些元素對人工智能產品開發亦同樣關鍵,工商業界絕對不容掉以輕心。
問題定義清晰  是成功STEM方案的關鍵因素
作者:黃錦輝2022-08-01
若然學生連問題的定義也只是一知半解,他所設計的方案必然也難以有效。香港中、小學校在這方面的教學普遍較弱,政府值得關注。
凝聚官產學研各界 建構國際創科中心
作者:黃錦輝2022-07-27
在有利的內外條件配合之下,香港科創聯盟定必可以更加積極參與,凝聚官產學研各界,大家安心地攜手並肩,專注發展香港創新及科技產業,推動香港經濟更上一層樓。
用實境融合科技 推科普與國情教學
作者:黃錦輝2022-07-26
過往通識教育年代,學校經常通過新聞、紀錄片、資訊網站等不同媒體向學生介紹時事包括國家發展情況,這些做法對中學生而言效果未必理想。
培養更多科技獨角獸 促進香港創科長足發展
作者:黃錦輝2022-07-22
新一屆特區政府政府任重道遠,必須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及「十四五」規劃的機遇,開拓創科產業,為香港經濟持續增長而努力。
回歸以來香港創科產業發展回顧
作者:黃錦輝2022-07-21
在過去30年,我積極參與推動創新科技發展,投入科技研發、轉化、產業化、創業等工作。適逢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我在此回顧一下香港創科發展走過的路。
紅黃綠碼不涉私穩問題
作者:黃錦輝2022-07-18
重建市民對政府的信心將會是李家超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常言「政通人和」,縱使有最卓越的團隊,若缺乏市民的支持,政務成效恐怕仍然難以彰顯。
以8項KPI定創科藍圖 接軌內地
作者:黃錦輝2022-07-14
需要注意的是,在制訂KPI時,當局必須具備靈活性,不宜太死板,切忌把個別KPI獨立處理,引致政務成效顧此失彼。
港未來發展 須以創科優先
作者:黃錦輝2022-07-08
科技創新除了市場化的運作,政府的政策支持、資金投入、以及優化營商環境很重要。新一屆政府應為創科保駕護航,打造香港成為「國際科創人才中心」。
借力國際創科中心 提升港全球競爭力
作者:黃錦輝2022-07-05
筆者希望新任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能借力香港國際創科中心,引入更多內地及國際創科企業來港落戶發展,推動香港再工業化。
回歸25周年 香港創科發展回顧
作者:黃錦輝2022-07-01
所謂「人生有幾多個十年」,第6屆政府任重道遠,新上任的李家超必須好好把握大灣區以及「國際創科中心」的機遇,為香港經濟持續增長努力,提升本港國際競爭力。
素人局長挑戰大 需常秘助通經脈
作者:黃錦輝2022-06-27
在新任局長名單中不泛政界素人。從正面看他們不會因循守舊,並會改善既有的陋習,主動地注入創意新思維,促進制度改革;但另一面,局長在推動政策時將難免會面對不少挑戰。
俄烏戰爭影響內政 美宜懸崖勤馬
作者:黃錦輝2022-06-25
美國資深記者Chris Hedges指出,美國國會投票,以大比數贊成向烏克蘭提供近400億美元軍事援助,此舉將會讓美國陷入無節制軍國主義之死亡漩渦;然而,美國政客卻罔顧本土社會保障政策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