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Apr 04 2025 21:06:02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創科智慧

吸納美科技裁員 彌補港流失人才
作者:黃錦輝2023-02-01
美國1月份科技業界失業率高企,而且人力資源專家估計失業情況會持續。相信當中包括不少想回國發展的華人人才,因此香港政府應該趁此良機主動出撃。
TikTok被視為文化武器 美國設法封鎖
作者:黃錦輝2023-01-30
現任美國總統拜登去年上台,他對TikTok的制裁卻並沒有放鬆。但TikTok用戶尤其是青年,對華府的決定卻極度不滿,認為政府妨礙公眾使用網絡的自由。此舉亦引發國際傳媒議論,認為美國政府持雙重標準。
推動綠色運輸 政策必須具備前瞻性
作者:黃錦輝2023-01-26
現在香港的碳排放量中,有兩成是來自運輸交通工具,如果交通工具採用零排放的燃料,對於政府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的目標,可起重大作用。
「外包」可解人才荒 須做好品質保證
作者:黃錦輝2023-01-18
軟件外包是IT業界對於人才流失非常有效的紓緩方案。但是因為沒有做好外包管理,導至許多項目爛尾告終。筆者認為業界在把研發成果轉移至大灣區生產的過程中,必須汲取過去經驗。
科技巨擘冷待「播錯國歌」 違專業守則
作者:黃錦輝2023-01-11
Google既然對虛假資訊自訂了處理守則,筆者認為特區政府要求Google按照其一貫處理準則,一視同仁地處理今次國歌事件,實在並不過分。
三大IT趨勢 緊貼全數碼經濟發展
作者:黃錦輝2023-01-09
近些年來,元宇宙、第3代互聯網等概念興起,不少專家在預測2023年的科技趨勢時,都看好全球數碼經濟的持續增長。那麼香港政府又該着重關注哪些科技發展趨勢呢?
全面人力資源規劃 促創科發展
作者:黃錦輝2023-01-06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強調「搶企業,搶人才」。當局除了高端人才外,亦需考慮藍領人力資源的規劃,以配合產業整體的需求。另外,科技也是紓緩人力資源問題的良方。
評核學生STEM活動成效 推動香港科普
作者:黃錦輝2023-01-03
面對香港近年科技人才短缺問題,政府出招「搶人才」只能治標,長遠而言政府要做好科普教育。中大與英大學近日引入STEM活動評核標準,對於推動科普十分重要。
政府刻劃創科發展藍圖 進取有突破
作者:黃錦輝2022-12-28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上周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推出本屆政府未來5至10年的創科發展規劃。包括多項政策成果量化的發展目標,推動特定產業,加強與內地部委的聯繫和溝通等。
英國面臨分裂 君主制邁向崩潰?
作者:黃錦輝2022-11-09
英國經濟持續下滑,北愛爾蘭、蘇格蘭、英聯邦成員國脫離英國的決心日益俱增,所以難怪多位政治學者都認為英國會面臨分裂、王室被架空,君主制度最終完全崩潰。
創科創未來 業界期待《發展藍圖》
作者:黃錦輝2022-11-07
筆者認為科技轉移和創科人才落戶一直都是本地大學面對的困難,新創科政策具針對性,有助學界紓難解困。
《施政報告》出招 促大學科研成果落地
作者:黃錦輝2022-11-01
筆者在早前《施政報告》諮詢期間,曾建議新任特首檢視上屆創科政策建議,重新大展拳腳「追落後」。《施政報告》所制定的創科政策顯然有考慮到這一點,而且目標定得更高,特別是在下游科技轉化及人才拓展方面。
新英揆須對症下藥 化解經濟危機
作者:黃錦輝2022-10-29
筆者認為,英國急需一個熟悉財政的首相,帶領英國從日益深陷的經濟泥沼中脫身而出,否則英國有可能破產收場。辛偉誠是前財相,因此對英國面臨的經濟危機非常清楚。
俄烏戰爭無論勝負 歐盟都是輸家
作者:黃錦輝2022-10-26
打和對歐盟而言是傷害最小的結局。就此,歐盟必須盡早游說美國勒令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離場,這樣俄烏戰爭才會慢慢地無疾而終,和局收場。
二十大報告促創科重人才 目標明確
作者:黃錦輝2022-10-24
筆者認為《施政報告》計劃周詳,當中創新科技相關的政策緊貼二十大報告的發展方針,如此的規劃必然有助香港加快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施政報告》的成效,還看特區政府未來5年的努力。
主動出擊招攬人才 助力創科發展
作者:黃錦輝2022-10-22
特區政府銳意加快國際創科中心建設,以配合大灣區發展。推出一系列創新及科技的新措施,招商引資引才,有助強化香港競爭力,並鞏固香港國際科技中心的地位。
創科輸出偏弱 產業可抓緊大灣區市場
作者:黃錦輝2022-10-17
筆者認為值得創科業界及政府關注的,是《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兩個創新輸出指標比去年退步了,而且它們之間的差異頗大。
抓航天選拔良機 力爭港產太空人
作者:黃錦輝2022-10-14
今天中國航天工程能把航天員送到「天宮太空站」,可說是從無到有、全靠自己的努力,這個成就很值得全球中國人為國家而自豪。
載荷專家選拔嚴謹 航天工程促科普
作者:黃錦輝2022-10-10
中央於10月2日宣布將展開預備太空人選拔工作,並會開放當中的「載荷專家」一職予香港人申請。「中國航天員計劃」在香港推行,對本地教育而言,是有效的國教和科普教材。
「0+3」只是對外 兩地通關不容忽視
作者:黃錦輝2022-10-04
筆者建議政府除了要把入境檢疫持續放寬至「0+0」之外,也要與內地政府爭取盡快達至兩地完全通關,以解決香港創科界及其他界別的燃眉之急。
英國內憂外患 卓慧思拜相困難重重
作者:黃錦輝2022-09-27
英國大選將於2024年初或之前舉行,若卓慧思未能帶領英國盡快解決連串內憂外患問題,不排除她會步上一任女首相文翠珊後塵,提早被迫下台,淪為另一位短命首相。
港英政府政治先行 推動創科乏力
作者:黃錦輝2022-09-19
百多年治港,英國對香港發展的貢獻不容否定,然而,筆者認為,港英政府對香港創科產業發展的貢獻則微不足道,甚至有反效果。
信息安全法嚴厲 滴滴被罰港應引為鑑
作者:黃錦輝2022-09-13
近年中央政府為數碼經濟而設的法律非常全面,香港政府須多了解內地數碼治理文化,這對香港與內地數據互通的基礎框架設計,有百利而無一害。
港拓一帶一路市場 從RCEP着手
作者:黃錦輝2022-09-07
香港的新市場拓展從東盟至RCEP再至一帶一路,絕對是一套穩中求勝的戰略。然而,要想成功推行,的確需要「香港繼續主動作為」。
建議《施政報告》發展微電子創新研發
作者:黃錦輝2022-09-05
創科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全球晶片供應極度緊張的態勢之下,香港必須好好把握這一機遇,為自身經濟發展的同時,亦可以為「國家所需」作出貢獻,一舉兩得。
人工智能成本高 慎防投資泡沫爆破
作者:黃錦輝2022-08-31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2022年人工智能白皮書》,指出未來人工智能產品工程化將會是成功企業的關鍵因素(CSF)。企業在追求持續研發新技術的同時,將更加注重產品開發過程,以規範的工程手法確保產品安全。
創科業男女失衡 不利發展須扭轉
作者:黃錦輝2022-08-29
若香港忽略「半邊天」的貢獻,香港創科發展的潛力定會銳減,所以筆者建議政府在推行人才計劃時,加大力度鼓勵更多女學生參加,令香港創科產業發展更多元化、更具創意。
美訪台推晶片方案 政治難凌駕商務
作者:黃錦輝2022-08-24
美國官員多次竄台所為何事?其中目的之一,是游說台灣晶片生產商(例如台積電)參與美國總統拜登剛於8月9日簽署的《美國晶片法案》,在美國開設更多晶片生產廠房,聯手遏制中國大陸電子產業發展。
港藉美芯片法 發揮EDA研究優勢
作者:黃錦輝2022-08-19
雖然芯片製造並非本地強項,但香港在電子設計自動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EDA)科技研究上卻首屈一指。藉着美芯片法案的機會,香港可以發揮這方面所長,服務國家所需。
「紅黃碼」無追蹤功能 私隱不外洩
作者:黃錦輝2022-08-15
有網民擔心「紅黃碼」存在跟蹤功能,他們誤以為政府利用新版安心出行跟蹤市民,從而發放「紅黃碼」。但據筆者理解,事實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