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特區政府積極地推動「數碼經濟」發展,可藉此參與「數字中國」建設,促進香港與內地社會融合,特別是可以以「粵港澳大灣區」先行先試。

持續撥亂反正,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對於現時的香港極為重要,而且在推行時要廣要深,必須多元化。以下是筆者分別在「科學」、「技能」、「安全」等科普教育範疇上的建議和意見。

老師應該動動腦筋,教導學生如何善用ChatGPT來提升學習效率,及更重要的是裝備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

香港在生成式AI的發展,有條件處於世界較前位置。因此,香港官、產、學、研各界應該攜手合作,設法杜絕「數據偏頗」、「錯誤提示」及「不負責任」3大問題。

香港的基礎研發表現出色,世界認可,不過在研究產出效率的表現仍然有待提升。

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率領立法會議員和其他高級官員,赴4個大灣區內地城市考察,這次考察的行程安排非常多元化,涉及了智慧交通、人工智慧、無人機、智慧物流、文化創意、資訊通信技術、醫療工程和環保等多個領域。

到目前為止,大灣區人才交流的政策措施仍未完善地建立起來。事實上,人才流動對於大灣區的發展非常重要,而要大灣區人才流動順暢,必須有一塊重要的基石,就是專業資格互認。

香港現時在數據監管和推動數碼化的工作上,沒有一個類似國家數據局的高層次統籌機構,而且在政策層面,也欠缺了整體觀、大局觀。

基礎研究成本高、風險大,令工商業界對科技創新發展卻步,要紓緩這個問題,企業可以「假手於人」。大學是基礎研究的基地、創新科技的搖籃,企業可以投資或購買大學的科研成果,再把它們加工轉化為產品。

香港的初創公司雖然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卻依然面臨着難以持續創新的困境。但憑藉自身的競爭力,再加上良好的科創氛圍和政府政策扶持,香港成為內地資本走出去的高品質之選。

筆者建議政府不妨考慮開設「科技轉移顧問」職位,聘請多名專業顧問充當大學與企業的「紅娘」,提供適當的誘導、協調等服務,加快「產學研1+」實踐步伐。

當前矽谷銀行倒閉已敲響警鐘,互聯網泡沫爆破事件前車可鑑,引發初創和創投市場潛伏「初創泡沫爆破」風險的隱憂,窒礙創科產業發展。

馬斯克聯署建議暫停AI科研6個月,共同訂定和實施先進AI設計和開發的安全協議。制定安全協議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但是否一定要叫停開發更高階、更先進AI系統的步伐?

TikTok現時擁有1億5000萬美國用戶,華府銳意制裁TikTok顯然是想消滅此資訊分享平台,公然打壓言論自由、網絡自由,罔顧民意,與美國民主自由精神背道而馳,令美國青年憤怒,已怨聲載道。

河套區的創科合作對國家科技發展有重要戰略意義,但仍有不少問題亟待改善,才能令跨境創科合作事半功倍。要突破河套區創科跨境要素流動的問題,需要統一規劃河套兩側園區發展。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去年在《財政預算案》宣布成立「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推動香港數碼化經濟的進程,委員會必須盡快與國家數據局合作,設計出一套最能發揮香港一國兩制、國際化優勢的「數碼政策」。

國家最高人民法院早於2019年便開始使用先進科技輔助司法,法院亦與時並進,緊貼創新科技發展,近年已廣泛使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反觀香港法院的數碼化進程卻發展得非常緩慢,遑論人工智能司法。

兩會之後,特首李家超帶同一眾官員拜訪國家科技部,雙方一同簽署了《內地與香港關於加快建設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安排》,反映出中央對香港創科發展的高度重視。

由於ChatGPT主要是利用英語文集訓練而創造的聊天機器人,它與用戶對答(或編寫文章)時,很自然會帶有西方文化思維,因此在某些場景中非西方用戶(例如中國人)並不適宜應用,可能會導致不必要的誤會。

國際傳媒不顧事件輕重緩急,將報道焦點集中在「中國氣球」事件上,批評其為中國間諜行為,而對火車出軌、北溪爆炸兩宗新聞卻只是輕描淡寫,反映了美國的傳媒霸凌行為。

筆者認為《財政預算案》的創科篇,與《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首尾呼應,為藍圖當中各項措施投放資源,非常務實。常言道「時間就是金錢」,筆者希望特區政府各部門善用這些資源,盡快建立國際創科中心。

ChatGPT的功能被傳媒高高捧到天上,它究竟是何方神聖呢?

科技巨擎不約而同地認為,ChatGPT這類技術充滿商機,將會是工商業界渴求的智能工具;然而筆者認為,傳媒對ChatGPT過分吹捧,有點名過於實,特別是在教育應用方面。

為了便利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從事科研學術交流活動,國家出入境管理局宣布,自本月20日起,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試點實施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政策。香港應主動推動政策落實。

香港印洲塘及深圳大亞灣一帶,將會發展成為「生態康樂旅遊圈」,主打生態旅遊,筆者建議特區政府支持香港各大學,把珊瑚研究工作擴展至北區,除環保之外,也可以藉此加快香港與內地生態融合的步伐。

微軟在《未來計算》提出人工智能開發的六大原則,筆者建議香港政府可參考這些原則制定適當的法例,確保用作機器學習的大數據訓練集的實用性,好讓人工智能產品或服務的用戶能享有合理的權益。

微軟在《未來計算》提出人工智能開發的六大原則,筆者建議香港政府可參考這些原則制定適當的法例,確保用作機器學習的大數據訓練集的實用性,好讓人工智能產品或服務的用戶能享有合理的權益。

作者認為,教育學很重要──老師必須讓學生知道如何善用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科技。不然的話,普羅大眾經常擔心的「機器代人」時代便會很快來臨。

在鄰近區域的激烈競爭下,香港必須不遺餘力,以科技實力提高競爭力,推動高增值的現代物流發展,才能保存物流業現有的地位。

美國1月份科技業界失業率高企,而且人力資源專家估計失業情況會持續。相信當中包括不少想回國發展的華人人才,因此香港政府應該趁此良機主動出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