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Apr 11 2025 06:19:37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創科智慧

融入國家創科大局 反制美國無理打壓
作者:黃錦輝2020-08-21
繼「十三五」規劃設立「港澳專章」之後,相信「十四五」規劃也會作出戰略部署和安排,因此,香港可藉此機會,「為國家所需,發揮自己所長」,踴躍為國家「十四五」規劃建言獻策,積極參與未來五年國家的建設大局。
內地推數碼人民幣 港速參與有可為
作者:黃錦輝2020-08-20
粵港澳大灣區是電子支付的發展重鎮之一,深圳市非常積極,馬上舉手參與成為首批試點城市。筆者認為香港也有很好的條件參與其中,所以不應怠慢,盡早挺身而出。
TikTok演算法全球通用 美五十步笑百步
作者:黃錦輝2020-08-17
推薦算法並非TikTok專利,美國社交平台也廣泛應用,如前述的Netflix推薦電影、Amazon推薦商品、Google推薦廣告等。因此,美國批評TikTok確實是「以五十步笑百步」,難以服眾。
美野蠻打壓TikTok 損人不利己
作者:黃錦輝2020-08-10
TikTok被特朗普多番打壓,背後的理由,真的是因為它危害美國國家安全嗎?
AI亦要靠非數據技術
作者:黃錦輝2020-07-28
人工智能工程師廣泛地使用「深度學習」來設計針對特定場景(例如網購、金融等)的方案,但這做法出現多個明顯的技術問題。
北斗衛星夥5G 雙劍合璧拓商機
作者:黃錦輝2020-07-21
國家「新基建」計劃之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信息」基建設施例如衛星、5G等通訊網絡,「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促進國家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發等「創新」活動。
平衡應用及基礎科研 促進大灣區創科發展
作者:黃錦輝2020-07-15
廣州市和深圳市應用與基礎科研發展失衡,相反香港擁有較良好和堅實的基礎,理應為兩地人才互通取消限制,強化大灣區各地協作效力。
人工智能「可解釋」 迎數碼轉型大趨勢
作者:黃錦輝2020-07-13
筆者建議政府成立功能與「金管局」類似的「數據監管局」,嚴格地監管企業所使用數據的質量。
美國科技制裁對港科研影響輕微
作者:黃錦輝2020-07-08
有香港反對派議員充當美國打手,聲稱「美國科技制裁會對香港發展成創科、科研中心有影響」。筆者對此不敢茍同,相信制裁對香港資訊科技研發的實際影響不大。
疫情下長者難適應數碼生活
作者:黃錦輝2020-07-06
不少香港長者都在網絡世紀之前成長,他們大多沒有接受過正式的資訊及通訊科技相關的教育,對互聯網、社交網絡等都只是一知半解。因此,他們對生活被數碼化,未必那麼容易適應。
AI「聯邦式學習」保障用戶私隱
作者:黃錦輝2020-07-01
隨着5G及智慧城市在全球迅速發展及各地對數據私隱的關注,「聯邦式學習」將會愈來愈重要。
港珠機場互補 灣區空運飛翔
作者:黃錦輝2020-06-22
筆者認為大灣區建設可以充分利用港珠澳大橋,重點推動珠三角東西岸的航空產業協同發展。
大數據分析對比 港抗疫勝紐約
作者:黃錦輝2020-05-04
紐約市是全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城市,超越香港。令人費解的是既然紐約市經濟乃全球之冠,為什麼它的抗疫表現遠遜香港呢?
新創科局長任重道遠 促疫後經濟重建
作者:黃錦輝2020-04-30
疫情過後,估計創科局將進入「實踐期」,政府將啟動一系列的「後疫情」經濟重建重大工程。就此,林鄭特首換上一位政通人和、前綫行政工作經驗豐富的新創科局長,對促進重建工程應該會很有幫助。
訂保安守則 堵視頻會議漏洞
作者:黃錦輝2020-04-28
不管線上或線下的商務會議都必須要循規蹈矩進行,不然的話便會秩序大亂,造成訊息混亂、資料外洩等不良局面。
港宜3招谷5G經濟 拓大灣區市場
作者:黃錦輝2020-04-17
5G技術有助促進政府再工業化及發展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生物科學及智慧城市等四大創新及科技範疇。
環球抗疫戰 人工智能3層面助攻
作者:黃錦輝2020-04-07
人工智能有助醫學界控制新冠病毒疫情。抗疫研究再一次反映出人工智能的實用性,它可以有效地在不同的範疇及場景排難解憂,成效斐然。
跳出框架思考 智慧城市「新常態」
作者:黃錦輝2020-03-31
若然普羅市民仍堅持以現常態去分析個人私隱保障的利與弊的話,香港創新及科技便難以跳出框框,發展步伐自然會被拖慢,而區內其他城市將會比香港更加有「智慧」。
人工智能乃「雙刃劍」非惡意用途可助防疫
作者:黃錦輝2020-03-26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世界各地政府都不敢鬆懈,紛紛加緊抗疫工作,而AI技術亦被廣泛地應用於醫療任務。
大數據防疫 3大技術挑戰
作者:黃錦輝2020-03-19
隨着疫情自去年底急劇蔓延,案例數目不斷地增加,這情況對大數據分析的確很有幫助,但科學家在數據蒐集過程中經常遇到以下幾個問題。
足球大數據 教練場內場外運籌帷幄
作者:黃錦輝2020-03-07
在今天科技時代,球會要達到這目標除了依靠球員在每場賽事中表現出色之外,管理層在球場背後如何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亦十分之關鍵。
網購陷阱多 港應盡快立電商法
作者:黃錦輝2020-03-02
不少香港企業正在積極進行數碼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政府責無旁貸,應盡快立法保障參與電子商務各持份者的權益。
紓困不忘撑創科 還可以做3件事
作者:黃錦輝2020-02-28
政府於過去三年在創科累積的投資超過千億元之多,所以筆者認為今年政府沒有如往年般大幅度增加創科撥款,而把預算重點放在應付來年預測的財赤上,此舉目的是預防嚴冬將至,甚有遠見。
AI雙刃劍 須同時教技能與道德
作者:黃錦輝2020-02-24
人工智能是把「雙刃劍」,由於它的計算能力超强,若然被用來為非作歹,對社會及人類可以造成莫大影響。
芬蘭低工時政策 創新創業增生產
作者:黃錦輝2020-02-17
創新創業是工商業界的必然選擇,幫助增長企業總生產。
充分利用視像教學 「武肺」期間「停校不停課」
作者:黃錦輝2020-02-13
網上學習是非實時(non real-time)教學,學生利用預先錄製(教師自製或網上公開)的網上課程學習,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因應自己的學習需求及進度去選讀。然而,這方法的互動程度非常之低。
編程非純工、科教育 應充分培養學生計算思維
作者:黃錦輝2020-02-10
以近期武漢肺炎事件為例,科學教育學生如何理解大自然,而數學教育他們分析病菌散播的方式及途徑。有了這些基本資訊,學生便可以利用所學的工程及科技知識去設計不同控制疫情的方案。
STEM偏重機械人及編程 忽略科普教育
作者:黃錦輝2020-02-06
雖然香港政府近年大力投資STEM教育,例如分別撥款10萬及20萬港元予小學及中學,資助學校添置STEM設施及教材,但不少教育工作者認為此舉未見成效,主要原因是課程設計指引不夠清晰。
選舉擴充科技成分 提升投票點票效率
作者:黃錦輝2020-01-21
電子選舉是「官對民」(G2C)的重要一環,希望政府在這方面多下工夫,讓更多人可以便捷地在選舉中投下自己神聖一票。
越南漁業科技創新 促進再工業化
作者:黃錦輝2020-01-15
越南富國島的城市建設看來略為簡陋,出行交通也不太方便,遠遜於香港。然而,在旅途中筆者訪問了當地一間珍珠養殖工廠,經工作人員解釋場中養殖工程之後對這行業的創新科技應用有着意外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