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Apr 04 2025 21:19:33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免費早餐

從一條疫情新聞標題說起
作者:曾國平2022-03-23
我們見識過官員和專家為了達到政策目標,以科學為名的「不告訴你是為了你好」甚至說出「善意謊言」,亦耳聞目睹新舊傳媒為了點擊和訂戶數字,不斷製造恐慌和投大眾所好。這些短視之舉換來的,是長遠的信心崩壞。
兒童與老人接種疫苗的取捨
作者:梁天卓2022-03-21
如果本地的老人疫苗接種率,能更快在更早時間上升至更高水平,我們或許能夠減少數以千計的死亡個案。
避而不談的貨幣政策
作者:曾國平2022-03-17
美國聯儲局兩次避而不談「貨幣政策規則」,不計算理論上最合適的政策利率水平,其實是因為理論和現實放在一起太過尷尬。兩次避而不談,都有鮑威爾不方便說的原因。
保護私隱成本2300億美元
作者:梁天卓2022-03-15
蘋果最近宣布加入新的私隱措施。現在,超過八成的蘋果手機用戶都將手機以及手機內的Apps的追蹤功能關閉,這對依賴用戶私隱的Facebook簡直是晴天霹靂。
外匯儲備的政治風險
作者:曾國平2022-03-09
俄羅斯既然早知道軍事行動下儲備有制裁風險,為何不一早將所有儲備變成黃金或人民幣資產?
給特區政府有關禁足令的公開信
作者:徐家健2022-03-08
前線人手極度短缺、物流夥伴關係服務暫停是千真萬確。停市停工及禁足安排等無法控制因素影響市場預期,導致缺貨下架或取消訂單,可能是港府始料不及。
排山倒海的經濟制裁
作者:曾國平2022-03-02
一如2014年,今天輿論也大多樂觀,認為俄羅斯將會在經濟壓力下退縮。專家們會否再一次大錯特錯?
電子消費券有否刺激了本地消費?
作者:梁天卓2022-03-01
為了紓困,司長在今年將電子消費券加碼至1萬元。根據司長的演辭,政府認為上年的5000元電子消費券空前成功,新一年的計劃又能否延續過往的成功?
抗疫假新聞的影響
作者:梁天卓2022-02-24
大家在傳播有關訊息和分析有關數據時要小心求證,不能一句話「我講下咋喎」就輕輕帶過。
為你好才不告訴你太多
作者:曾國平2022-02-23
為免反疫苗人士大做文章,數據公布得愈少愈好,大眾無知才是對社會最有利?
抗疫資訊應開誠布公
作者:梁天卓2022-02-16
對於部分對政府或疫苗不信任,或還在猶豫是否接種疫苗的市民,除非政府現在硬性規定接種來「谷針」,否則政府只能提供更多有關數據來說服他們自願接種。
充滿偏見的預測
作者:曾國平2022-02-14
預測,從來就充滿偏見,分別只在對社會有多大影響力而已。通脹預測如是,疫情預測同樣離現實甚遠。
被消失的情人節晚市
作者:徐家健2022-02-11
當愛在瘟疫蔓延時,除work from home,家務勞動成本下降,亦鼓勵produce and consume from home,晚上留家煮食網上看戲。
再論聯儲局平均通脹目標
作者:曾國平2022-02-09
根據聯儲局指引,為彌補近期通脹太高的「錯誤」,應收緊令通脹偏低去「改過」。但主席鮑威爾早前矢口否認,堅持當局不會補救,令人感覺十分奇怪。
政府發財 利是逗來
作者:梁天卓2022-02-08
既然政府仍然能透過地價收入、利得稅和印花稅錄得幾百億元的財政盈餘,陳茂波司長是否開倉濟民,再次派錢,向深受疫情困擾的香港人,每人派一封1萬元的大利是呢?
確診後有感
作者:梁天卓2022-01-26
新冠疫情兩年,從疫苗面世前在家工作,網上上課,出入戴口罩,到疫苗面世後立刻打疫苗,打完一針再一針,上個月我和太太更打了第三針,基本上我們要做的個人防疫措施都做足。不過,我的大仔還是在上星期三確診了。
病毒愈弱、措施愈強的邏輯
作者:曾國平2022-01-25
假如往後再有發現,新冠病毒進一步減弱,無症狀者佔絕大部分,重症死亡率再降低,低至微乎其微,專家們仍否會因為比率不是零,「死亡一個也嫌多」,建議繼續「防止」、「堵截」?
禁晚市堂食下的2022星級美食指南
作者:徐家健2022-01-24
面對禁晚市堂食,一些原本只做晚市的高級餐廳要賺錢唯有轉戰午市,或提供6時前early dinner。繼去年,今年的團年飯再被消失。星級廚房卻毋須變陣,已為留家團年的港人準備好「雞盆鴨席」盆菜。
「不可以無打針上學」的成本
作者:梁天卓2022-01-12
年輕人打針的個人邊際效益近乎零,他們本身因疫症而死亡的機會與交通意外的死亡率相若情況,加上停課對年輕人的各項成本,「不可以無打針上學」甚至停課的成本效益計算是如何得出來?
加息和縮表的距離
作者:曾國平2022-01-10
加息和縮表的距離較以往接近,到底會產生什麼「化學作用」?這是沒有試過的政策實驗,其中的不確定性自會衝擊市場。
新媒體下的評論新風格
作者:梁天卓2022-01-05
在TikTok短片、其他社交媒體的「認真」評論中,我們都不時看到一些以認識什麼名人為榮或以X博自居的,以各種各樣譁眾取寵的標題黨來吸引眼球。這可能就是新媒體下的評論新風格吧。
改邪歸正的良好願望
作者:曾國平2022-01-04
大眾娛樂從不離地,或多或少都在反映現實社會風氣、宣揚某種流行的價值觀。蜘蛛俠的菩薩心腸,當然也不是無中生有,而是所謂修復式司法(restorative justice)的一個戲劇示範。
全面落實「疫苗護照」的科學計算
作者:梁天卓2021-12-31
我們首要考慮的是不同疫苗政策的成本效益,其中不同年齡層在接種疫苗前後的死亡率,是一個重要指標。
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神經網絡
作者:曾國平2021-12-29
用如此有限材料,可以作出這樣精彩分析,那就不是技術而是魔術了。與其亂來,何不去得更盡?
從聖誕火雞談到濕地保育
作者:徐家健2021-12-24
只要把天然資源產權清楚界定,擁有者便會好好使用和保護,公園如是,濕地亦如是。
《余英時談話錄》中的人性
作者:曾國平2021-12-22
《余英時談話錄》的趣味,正在於在字裏行間老實描寫人性的各個面向,美好有之,陰暗有之。
Fine Dining之九運攻略
作者:徐家健2021-12-21
今時今日,香港女士的消費能力何止頂起半邊市場。踏入九運,據說這個現象只有變本加厲。做飲食的朋友,要好好了解女性消費者的口味,迎接這時代這市場的來臨。
催谷投票的「道德風險」
作者:梁天卓2021-12-20
眾所周知,低投票率一向對依賴「鐵票」的民建聯等建制政黨有利,他們主動催谷投票率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加息抗通脹的潛在反效果
作者:曾國平2021-12-15
最平常的理解,透過增加消費投資成本,加息目標在抑制通脹,但今次聯儲局面對的情況,似乎比以往複雜。
投票率與公信力之間
作者:梁天卓2021-12-13
單看過去四屆立法會選舉,數據似乎支持「若政府工作做得好、公信力高,民眾無強烈訴求選擇議員監督政府,投票率反而降低」這個說法。但未來有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