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Apr 04 2025 21:19:33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免費早餐

人言人殊的衰退定義
作者:曾國平2022-08-02
連續兩季經濟負增長這個流行定義,優點是清楚明白,直接看官方數字就可以了,缺點則是太過簡單,經濟明明不太差,亦可被定義為衰退。
從普惠金融到個人投資
作者:曾國平2022-07-21
大約在3年前,金管局發出虛擬銀行牌照。3年後的今天,虛銀在香港發展情況如何?金管局總裁余偉文這樣說:「在普惠金融方面,不少虛銀都能夠做得到」。
DSE不是一試定終身
作者:梁天卓2022-07-19
兩日後DSE放榜,我只想對本屆的DSE學生說:DSE同樣並不是be-all and end-all。
誰選擇在大跌市時上市?
作者:曾國平2022-07-18
在市場均衡之下,比較好的IPO投資機會,往往只在投資者最莫財最恐懼的時候出現,當市況改善氣氛變得樂觀,IPO就會回復參差不齊大上大落的常態了。
安倍經濟學可以蓋棺論定
作者:徐家健2022-07-14
想當年,我這個芝加哥學派訓練出來的學生,就是質疑貨幣政策是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更不相信政府大灑金錢可以挽救長遠低迷的經濟。至於結構性改革,涉及的個別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太大了。
致李家超特首的房屋政策建議
作者:何濼生2022-07-14
公共資源有限,若房屋標準定得過高、出售居屋定價過低,再加上購買公營屋有機會賺取高回報,公營房屋只會淪為抽獎遊戲,偏離公營房屋的政策目標。
疫情下生育率有跌無升
作者:梁天卓2022-07-12
疫情之前,本地以及內地的生育率已在不斷下降。在動態清零仍是至高無上的目標的情況下,作者相信本地以及內地的生育率只會繼續下跌。
老而不死是為啥?
作者:徐家健2022-07-11
回歸25周年,本地文藝界有代表人物先後離世。死者為大前提下,蓋棺論定言之尚早。政治冰河期間,市民眼中老而不死的卻可能比離世的更年輕。
同為控煙開新篇
作者:梁天卓2022-07-07
我希望新任特首能夠真正的以「實證為本」的態度,將成人煙草使用率列入政府的關鍵績效指標之一,與大家同為本地控煙開新篇。
風物長宜放眼量
作者:曾國平2022-07-05
歸根究柢,傳媒為了生存,提供準確客觀的資訊和分析是其次,吸引注意激發討論才是王道。
聯儲局飄移中的雙重任務
作者:曾國平2022-06-29
聯儲局有雙重任務在身,兩者兼顧是相當困難的事,尤其是當面對突如其來的衝擊,聯儲局就要在兩者之間作出取捨。
海鮮舫之死
作者:徐家健2022-06-28
市場要珍寶死,海洋公園當然不容易透過市場令他起死回生。集體失憶,是我們似乎忘記了淘汰珍寶的從來就是我們。政府出手保育消費者唾棄的,不應奢望沒有補貼下可以起死回生。
樓宇按揭左右貨幣政策
作者:曾國平2022-06-21
當低息環境維持了一段日子,市場上的業主大多已鎖定低息,貨幣政策將來的刺激效果就會打折扣。也就是說,在樓揭利率的影響下,放寬貨幣政策短期或有威力,但久而久之,政策威力就會減弱。
誅心論的派錢成本
作者:梁天卓2022-06-16
本來,上年政府派發電子消費券,又要與幾家儲值支付工具營辦商合作,某些又要分批發放,人均行政費已被拉高達84.7元。今年司長更多加了「意圖移民」這個審查關卡,又不知會令派錢的行政成本上拉高多少呢?
高通脹之弊在於不知去向
作者:曾國平2022-06-15
當通脹離目標不遠,雖有上落,但大眾會知道聯儲局意向為何:通脹升溫就收緊政策,偏低就以放寬回應,不會出現什麼驚人發展。不過,當通脹衝破目標,像現時的趨向雙位數字,大眾面對的不確定性就大得多了。
Mirror演唱會的捆綁銷售
作者:梁天卓2022-06-10
Mirror開演唱會,七成門票屬內部認購。從經濟學角度看,可能只是捆綁銷售的一個變奏。讓贊助商優先獲得門票,亦可能是主辦單位透過演唱會,賺取巨額贊助費這種另類收入的一個方法。
貨幣政策的雞與蛋
作者:曾國平2022-06-07
美國聯儲局最近研究指出,若減債與加息雙管齊下,未來幾年將縮表2.4萬億美元,相等於同期加息半厘。這類研究一直頗受投資者關注,對市場預期多少有影響,有其「出口術」的效果。
還記得Make Aberdeen Great Again嗎?
作者:曾國平2022-06-02
珍寶海鮮舫本是保育賣點,轉眼成為變成用完即棄的負累。以一個普通市民的常識去解讀以上情節,海洋公園甚有「過橋抽板」的嫌疑,取得撥款前後的「願景」有頗大落差。
公屋提前上樓無助解決土地問題
作者:梁天卓2022-05-31
如何「強化政府治理能力」、「提升香港競爭力」以及「建立關愛社會」?候任特首似乎未有太多着墨。不過,他在土地及房屋供應方面如何「提速、提效、提量」就提出一些較具體的措施。
中國的封城指數
作者:梁天卓2022-05-26
嚴謹的封控措施是否合乎成本效益?大家對清零政策對經濟的打擊相信都心裏有數,我在這裏就不提了。清零措施的效益呢?這要視乎它能救多少人命。
兩極呃嬲的經濟「討論」
作者:曾國平2022-05-24
Twitter有推文顯示美國的自然利率近期急遽上升,由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接近0升至超過3厘,畫面非常震撼。這樣爆炸性的推文,在推特譁眾取寵兩極對立的世界頗受注意,但吵了一日,得出什麼結果?
醫療網上化的利與弊
作者:梁天卓2022-05-18
學生挑戰老師權威或許可以增強學生的獨立思考,網民取笑KOL亦可能增進前者的批判思維,但如果是病人在網上自己尋找資料,然後懷疑醫生的專業判斷呢?
以災難為本位的財經新聞
作者:曾國平2022-05-16
對於實行了幾十年的聯繫匯率,我們尚且仍在小題大做,對複雜得多而且日新月異的加密貨幣,反正大部分人都不懂,作災難式報道就更加肆無忌憚,可以用更大的字體寫出更誇張的標題了。
常態化免費核酸檢測的成本效益
作者:梁天卓2022-05-13
內地一些城市正邁向對新冠疫情實施常態化免費核酸檢測。根據野村估計,如果這種做法普遍推開,中央政府可能會付出相當於國內GDP 1.8%的代價。是否物有所值?這裏有兩點值得留意。
新冠疫情導致幾多額外死亡?
作者:徐家健2022-05-04
一個地方的防疫控疫措施有幾有效?看的應該是額外死亡而非官方數據。曾江的死因不會是新冠病毒,算不算是防疫控疫措施下的額外死亡?
先快後慢的加息新預期
作者:曾國平2022-04-27
當年通脹偏低之時,聯儲局都希望大眾都會往前看,為子彈窮盡的困境增加一線生機;現在通脹破紀錄,聯儲局反而不想大眾看得太前,好讓大幅加息有短期的震懾效果。
左翼學者的學術誠信
作者:梁天卓2022-04-26
法國左翼經濟學者皮卡迪的《21世紀資本論》獲左翼朋友和政客捧為「聖經」,以此提出向富人徵收財產稅,實行以「二次分配」來解決愈益嚴重的貧富懸殊問題。背後有什麼理論?能否站得住腳?
中美息差「倒掛」的誤解
作者:曾國平2022-04-21
中文傳媒用「倒掛」一詞形容孳息曲線長息比短息高,以及中美長債息差收窄,當然有其吸引注意力的效果,但是有點混淆概念了。
美國各地防疫效果的差異
作者:曾國平2022-04-13
美國各地面對疫情大致上是個別發展,一州之隔執行的限制可以差天共地。最近就有一份報告,根據經濟、教育、死亡率3個指標,為各州的防疫表現「蓋棺定論」。
孳息曲線的不同部分
作者:曾國平2022-04-06
近日,兩位美國聯儲局經濟學者指出,傳統經濟預測計算方法或只是一個假象,亦即我們「拜錯偶像」。根據遠期價差的指標,市場尚未轉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