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何內地政府在數碼貨幣的發展可以超英趕美?除了私隱問題以外,我認為同樣不能忽視的原因是與「陳年資本假說」(vintage capital hypothesis)有關。

據劍橋另類金融中心估算,比特幣每年耗電量超過130TWh,即全球總電力消耗的0.6%左右,亦即介乎瑞典和馬來西亞每年用電量之間。然而,我們應該單單因為比特幣「挖礦」耗電量高可敵國來否定它嗎?

疫苗若真有效,毋須聲嘶力竭地呼籲好處多過壞處,世人也會搶住打?說到底,打疫苗還是不打,這是個人選擇。

各地政府都知道,現在疫苗短缺問題不是因價格太高,而是供應速度不夠快。

比學術包裝次一等的,是學術偽裝。內容是錯的,又或作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為求充撐場面蒙混過關,就隨便找一些專有名詞數學符號穿鑿附會,有意無意地誤導大眾。

市場上一般的異常現象,如什麼月份或日子回報較高之類,往往曇花一現,因為只有利可圖,投資者就會把握機會,大隻的蛤乸終會被消失。

從推行政策的角度看,即使立法批准自動導航系統或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放寬禁學令,合乎硬繃繃的成本效益計算,要大眾接受可能要用更多其他方法。

假如5年美債息率為5厘,而年期同樣為5年的「貼士」為2厘的話,那就代表市場預期通脹將為3厘了。美國政府發行的抗通脹債券變成預測通脹的工具。

有前輩提議全民強制投票,因為在這個情況下,操控便更難出現。但有研究指出,不管有沒有「白票制」,受惠的會是一些更極端或更邊緣的政黨,不知這又是否前輩希望出現的結果呢?

有篇學術文章分析了內地A股的統計數據,發現平均來說遲來的審計預視公司股價大跌。更有趣的發現,是遲來的審計對企業管治不良的公司的股價影響尤其明顯。近月數以十計的企業公布延遲刊發業績而停牌,又代表了什麼?

香港統計處似乎不會因應疫情對數據作特別處理。若然如此,我們就要留意去年經濟特別差的時刻,今年同期季節性調整後的數據將會「過分美麗」。

對不少香港人來說,打疫苗的個人效益似乎不太高,最多大家勤洗手、戴口罩多一段時間,反正生活都是這樣過。

文學巨著,聽過的人多讀過的人少。蒙代爾的學術貢獻,行外人甚至行內人的了解也大多來自二三手資訊,真正讀過原文的人不多。惜其歸去,不如回顧一下他的人生。

從不少消費者的角度,消費即是俾錢,俾錢就是老闆,老闆當然是大晒,當中誰是主誰是僕壁壘分明,這似乎是自古皆然,古今中外都適用的普世價值。

貨輪出事之後,我們都忽然變成物流專家,提出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法,從實施載貨量管制,到尋找其他航線,好像事前我們都活在夢中,白白讓大好機會流走。

讀者大多都睇人XX最開心,《紐約時報》這些早已利用大數據分析讀者需求,走在市場最尖端的大報自然會「調整」報道風格,盡量迎合讀者的口味。正經的新聞報道如是,娛樂新聞也就更甚。

從茲事體大的控疫到芝麻綠豆的控煙,民望淨值長期負數的陳姑娘一直都一意孤行拒絕跟黨走。比思摩爾的股價還要低的食衛局局長民望,再次確認末代港督的憂慮:香港的自主權會一點一滴地斷送在香港某些人手裏。

根據聯儲局官員展望的中位數,長遠會回到2%的目標。奇怪之處,在於聯儲局展望通脹將會重回正軌,經濟增長亦會先升後回,何以在這3年裏,政策利率仍然接近零?

擺事實,講道理,我相信接種有可靠數據證明安全的疫苗是利多於弊的。

在香港,接種科興疫苗後不適甚至死亡的新聞接連發生,已令不少老人家對科興(甚至輝瑞)疫苗卻步,以致我們不知如何確定哪些可以優先接種的行業對經濟影響至為關鍵?

不少醫學專家一方面力撐科興疫苗,鼓勵市民接種,一方面就去接種另一種疫苗,又或不透露個人選擇。這種言論和行為的落差,是否源自一些常人難以明白的科學根據、專業判斷?

以增加差餉收入取代高地價政策,是有助穩定政府收入的公共財政手段。但引入累進差餉制度及為自住物業提供恆常寬減對香港的物業市場有什麼影響?社會需要認真討論。

無論市場出現什麼現象,總可以找到一個壞方向去無限想像,今次紓困法案的儲備又將會造成什麼影響?

單單看放水渠道,現時貨幣政策跟2009年那一次相差不大,新措施比重甚微。為何市場對新措施好像興趣缺缺,出現大量餘額?

馬會抽水點解咁多?是因為合法賭博在香港是馬會的獨市生意嗎?有可能吧。

為了提高市民對科興疫苗的信心,希望專家教授能向大家多作解釋為何加快批准科興疫苗是「效益大於風險」,而不是以輝瑞和科興疫苗是「蘋果和橙」不能類比、「私人問題唔答,唔應該將問題政治化」這些藉口來敷衍大家。

我們要問的,是政府坐擁巨富,到底回報有幾高,公帑是否花得其所?尤其現在經濟低迷,多個行業在疫情下近乎停頓,失業率屢破紀錄,此時將錢交到市民手上,回報總會比儲備放在什麼基金要高吧?

監管當局有頗大自主權,可以決定如何以及何時向羅賓漢「施壓」。為什麼偏要在那一天暫停交易?

對3月就會進行大選的以色列人來說,總理內塔尼亞胡的各項抗疫政策,其實都只是為被受貪污醜聞和疫情早期各種失誤的他取回失地。

外行人有所不知,精益求精的星級餐廳,不一定愈多星愈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