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投入經濟改革的實踐,也是「耀邦精神」的一大標誌。
月入七百元 農民增收難 北京國務院統計局的年度(2016)統計公報,於3月1日在黨媒《人民日報》刊出。公報透露,第一產業(農業)增加值6.3萬億元人民幣,增長率3.3%,遠低於第二產業(工業和建築)、第三產業(服務業);農村居民人均年收入8400多元,月入約700元,生活仍不富裕。 農民增加收入的動力甚弱,官方擬推行農業供給側改革。 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剛下達一號文件,題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 10多年的一號文件,都是關於三農(農民、農業、農村)政策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走向。今年的一號文件,分為6項(類)33條,俗稱「一號33條」(或「三農33條」);其關鍵詞,本欄歸納為:供求關係,環境污染,供給側改革,三提高,三增,香港平台。 文件顯現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香港平台。它提及的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第7條)、擴大優化農產品出口和加大海外推介力度、加強農業對外合作、推動農業走出去(第8條),關乎港商增強中介角色或參股發展的商機。 撞到天花板 發一號文件 與以往一號文件不同的,今年的「一號33條」專門闡述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政策與宏觀部署,國務院農業部於2月7日公布「實施意見」(俗稱「農業部36條」)。 「一號33條」如能「落地」,而不在「天」(目標、理想和「偉大口號」)與「地」(地方落實)之間空轉,各地官方能面對三農危機、切實推行改革,農業將有「量增」向「質升」的轉變。 產業與市場的關係,有產品供應一方與消費需求一方,即供給側與需求側。 產品供應不足,不能滿足消費的需求,會出現「短缺現象」;在「一黨領導」體制下的社會,便衍生限量供應的票、券、證(如肉票、布票、火柴票、鹽票)。產品供過於求,則形成產能過剩,產品積壓於倉庫、資本周轉困難。 消費需求不足的原因,一是消費者壓縮需求,例如近年外國面對經濟下行,減少向中國大陸進口貨物;二是供給側提供的產品質量較差或不合格、不合市場需求。 北京官方提出的供給側改革,原是主攻國企黨企中的殭屍企業,緩解鋼鐵、煤、水泥等行業的產能過剩。但是,大型國企裁減員工,牽扯「工人當家作主」的政治命題,受到很大的阻力。李克強主導的國務院經改,只得於去年試行農業供給側改革。 經濟開放以來,GDP長期持續高增長,30多年的年平均增長率超過9%。農業生產亦著力於「量增」,在糧食自給之下,讓農村居民能「吃飽」。 在「量增」的背後,農產品的質量偏低、食品安全風險大。整體農業面對「兩板之困」:經營成本、出口價格已頂到天花板,缺國際競爭力,資源、環境承載力則觸及底線(地板)。 就供、求來說,農業的困境在於不少產品供過於求;有些產品(質量較高類)有中產戶和外國的市場需求,供給側卻供給不足。這是展開農業供給側改革的產業背景。 辦鄉村旅遊 尋港商合作 「一號33條」確定的農業供給側改革取向,本欄的解讀是:從主要依靠土地和水等資源的投入、濫施化肥和農藥,達致農產品(包括出口貨物)的「量增」,轉為「質升」即質量的提升,從低端生產鏈轉到中高檔生產鏈,以保障有效供應。 「一號33條」提到「農產品供求結構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資源環境壓力大」;推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升供給質量,首先是三提高: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達致三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 「一號33條」對改革和產業發展的部署,涉及調整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的結構,發展高效養殖業和特色產業(如茶葉、中藥材),扶持新產業(養生養老基地、鄉村旅遊),改善農產品國際貿易環境。其中,興辦鄉村旅遊、養生養老中心,諒將尋找港商合作。 年年發一號文件,對三農政策均有清晰陳述,提出的改革構想和產業部署,大都能面對農業的困境。但是,「一黨領導」體制的弊端之一是「口號治國」,許多口號與現實脫節。 三農發展的最大障礙,是毛的政治「左毒」沉澱太多,「文革遺毒」深重。農村幹部素質仍普遍低下,瞎指揮、形式主義之風甚盛;不少欺壓農民的土霸,隨意攤派,大肆貪污和私分扶貧、補貼資金,農民的農耕自主權乃至人身自由受侵害。 科技投入少 社會無法治 發展的障礙,還在於農民的知識程度偏低,官方對科技和基礎設施的投入不足,使農業生產和經營多未擺脫「山寨模式」。 農業現代化的基礎,是知識化和社會法治。農村面對的大氣、水源、土壤污染日益嚴重,拐賣婦女兒童猖獗,劣假食品和農機侵害民眾,官吏以公權謀私利和貪污,都關乎社會未走向法治之道。 保障公民權益的法律條款,不應成為不兌現的「白條」。例如放任官方企業或奸詐私商拖欠農民工薪金,地方官吏持槍阻村民(如廣東陸豐烏坎村)提出刑事上訴,都是違反法律的行為,卻長期未能有效遏制,農民的合法權益缺乏司法保障。 推動農業現代化,既要有法治基礎,亦需有效、健全的誠信體系。環境的保護和化肥、農藥的「零增長」,食物毒流的遏制,要有整體社會的誠信體系支撐。 《論語.顏淵》引孔子言:「民無信不立」(民眾對官方無信心,政府便站立不起);《貞觀政要.誠信》謂:「德禮誠信,國之大綱。」沒有誠信的社會,如何有「農業現代化」? .本文原題〈一號文件33條 香港中介平台〉,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作者修改、補充後授權本網發表。
在強勢扶持下,林鄭可望順利上馬,超越梁的689,可能的結果是過七、望八,甚至超八。
山林險則鳥獸去之,國家失政則士民去之。
雞年說雞故事,不少港人津津樂道廣府菜白切雞如何好味。北京、廣州等地網民的春節留言,說雞故事卻往往是苦澀的;有人重提小平的南巡講話、養雞關乎割資本主義尾巴的故事。
黨政機關控制法院、干預司法,而法院專業水準又偏低,不少法官貪污腐敗、買官賣官,是社會走向法治軌道的一大障礙。
1982年,國際標準化組織決定,把方案定為漢語羅馬字母拼音法的國際標準(ISO7098),成為外國人學漢語的「載體」。
毛文革(1966—1976)爆發50周年,北京禁止集會議論,台北則冷漠,只有香港的大學舉辦研討會、演講會。
「一黨領導」體制下的社會,黨在法上,官在民上,權比法大,官員多有官威的亢奮,恰如《聊齋志異》夜叉國的故事:「出則輿馬,入則高堂,上一呼而下百諾,見者側目視,側足立,此名為官。」
封建專制主義或封建殘餘說,是針對「一黨領導」體制的弊端。最大的弊端,是極度集權、權力無制約,形成一人決策、一人聲音的家長制一言堂;以無產階級專政之名任意整人的家長意志,造成長期的左禍。
無罪而被入罪甚至繫獄,是讒言囂張所致。心術不正者的抹黑、誣告,往往使無辜者受盡苦難。
這次選委名單公布後,不少非紅派的參選者,面對新聞攝影機灑下激動的眼淚,這是罕有的選戰場景。
卡斯特羅之死與古巴今後的走向,引起各國的關注。其因之一,關乎美國的解凍政策。
「深港通」剛在深圳、香港開通,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儀式上發表講話。兩地的運行甚暢順,在監管方面可望有良性互動。 北京政界、商界有傳聞謂,前主席蕭鋼可能復出擔任國務院新職。
在「一國屋簷」下,實行一國兩制的香港特區不容獨立、分裂,港獨之路走不通,是基本法有明確表述的禁忌。
上訴者如不能提出翻案的充分法理依據,敗訴的風險諒會很高。
倉卒的釋法,是衝擊兩制邊界的「強亮劍」,是拍板者的借事立威,令人十分遺憾。
明年的特首選舉、選委會成員的組成,將涉及「掃獨」,特首人選以絕對忠誠為第一取向。
在長期飢餓和缺褲子穿的背後,是錯綜複雜的體制弊端。當中苦澀的故事,現在的年輕人或未聽過。
在波爾布特屠刀下,掙扎於生死線上的華僑,極需有惻隱之心者救助。對柬埔寨輸出革命和槍彈者,如尚存一絲人性,還有「民惡危墜,我存安之」的生命觀,救助在鬼門關前打鞦韆的華僑,遏制波爾布特集團以北京製造的槍彈屠殺,放華僑一條生路,豈不是換來「自發式的熱愛」?還要什麼「愛國」的號召?
思考型學者藉史諷今,關乎對走回毛老路的憂患意識、對「愛國」意涵的認知:「愛國」並非愚昧地盲從領袖,充當任由擺布的「馴服工具」;擁護極權主義、文革、個人崇拜和歌頌大躍進,並非真正的愛國更非愛民。
「朝廷、政權是民眾推選出來為保護國土安全、民眾的根本權利和福利,促進民族興旺服務的,如果做不到,甚至起相反作用,是完全可以替換的,人民沒有非愛它不可的義務。而『助紂為虐』正與『愛國』背道而馳。」
紅衛兵的暴力造反被稱為「和尚打傘」——無髮(法)無天,留下遺毒甚深。
今年的9月13日,發生烏坎913事件。當天凌晨約4時,廣東省汕尾市(地級市)陸豐市(縣級市)的公安局,出動大批武警包圍烏坎村,破門入屋搜捕參加村內和平請願的13個村民,動用了催淚彈和橡膠子彈,村民則以磚塊反抗驅趕武警。
對於「一黨領導」體制下各朝的敘述,各帝執政理念、功過的評論,應緊貼歷史場景,詳讀相關的重要文獻,在比較、研究的基礎上理性思考,而不是與小道新聞的「政治假想」共舞。
毛澤東發動紅衛兵運動的第一個動機,是組織紅衛兵充當政治鬥爭工具,類似20至40年代德國納粹黨的黨衛軍(親衛軍)、衝鋒隊,是參與監控社會和政治鬥爭、絕對服從於領袖的暴力組織。
各地大中學生紛紛「響應號召」組織紅衛兵,小學的少年兒童則組織紅小兵。他們出版紅衛兵報紙,宣傳「造反有理」;又以「破四舊」之名「殺向社會」,到處抄家和揪鬥所謂牛鬼蛇神、走資派,形成「全面造反」的紅衛兵運動。
在權力金字塔頂的當權者如果缺乏誠信、不斷玩弄權術整人、決策脫離實際,其下屬有「不正之風」(如假大空)也就很平常了。官場權力腐敗,必衍生社會暴戾和道德墮落。
她說,文革是「領袖一個人發動的」,「但是為什麼使得全民都瘋狂起來,這就需要每個人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這就是啟蒙的重要性。……如果沒有人頂禮膜拜,神就不成其為神。」
在苦澀的敘事中,有對政治的調侃;在荒誕的記述中,有「無語問蒼天」的慨嘆;在悲慘事件中,讓人感受到狼性囂張下的非人生活,並對「文革遺毒」保留幾份清醒。這正是〈回憶〉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