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要養育、改善自然生態環境,構建可持續發展空間。生態環境良好,宜居之地便能「引鳥築巢」吸收人才;生態失衡,城市或鄉村淪為非宜居之地,居民甚至鳥獸就會遠去。外洪內澇之患,是常見的自然災害,也是人禍。天災與人禍交纏,是疊加之禍。
每遇強風暴雨,江河氾濫,必有水災,洪水圍城水淹鄉村,早已成為「常態」。胡溫新政期間(2003年3月至2013年3月),相對比較重視三農;溫家寶主持國務院時,對水利工程的資金投入較大,一些江河防洪堤壩的功能提升,但地方吏治腐敗,挪用貪污工程資金等仍常發生。
「浩劫」突顯毛缺乏體恤民疾的人性,在狠鬥、狠整人的狼性亢奮之下,民眾特別是黑五類和文人失去人的尊嚴,民眾特別是農民的生命價值不被珍惜。
本文疏理「決議」的歷史背景,述評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前的四千人大會,觸及對毛個人品質(品德)的批評。
在校園紅色風暴中,北京大學618事件最為轟動。事件的背後,有中共高層的意見分歧和權力鬥爭。事件的煽風點火者,是毛妻江青和陳伯達、康生,他們是「中央文革小組」的操控者。
在校園紅色風暴中,北京大學618事件最為轟動。事件的背後,有中共高層的意見分歧和權力鬥爭。事件的煽風點火者,是毛妻江青和陳伯達、康生,他們是「中央文革小組」的操控者。
在利益多元化之下,社會抗爭和官民衝突的處置,有賴符合文明社會的法律和良好的司法制度,以法律訴訟、法院獨立司法的方式解決。
在利益多元化之下,社會抗爭和官民衝突的處置,有賴符合文明社會的法律和良好的司法制度,以法律訴訟、法院獨立司法的方式解決。
所謂牛鬼蛇神,並非毛文革時才有的「鬥爭對象」。早在50年代,罵牛鬼蛇神就是政治常態。
牛鬼蛇神除了具有當代政治意涵(貶義),還有古典意涵。本文以歷史考證的視角,討論牛鬼蛇神的古典意涵,涉及兩性符號:在性崇拜思維之下,牛鬼、蛇神分別象徵女陰和男根(男性元根即陽具);在伸延解讀中,提出性崇拜的「移情投影」觀。
持「動機良好」說的人,稱毛於1959年退居第二線(劉少奇接任國家主席),大權旁落,出現資本主義道路和黨內走資本主義當權派,毛因此而發動文革,把權力奪回到「無產階級司令部」。然而,「516通知」出台,足以說明「大權旁落」說與政治現實脫節;「動機良好」說遠離常識,不合邏輯。
從內容的比較,可看出1984「423評論」的主調,是深刻反思毛文革、正視文革遺毒,表達胡耀邦和書記處的反左使命感;「517評論」則給人敷衍民意之感,其着力點是新權要核心地位的權威。
5月紅歌大演唱,引起的網絡大戰仍在持續,涉及毛文革評價的論戰兩方,權稱為反思派、崇毛派。此次論戰的主角,是曾任中共中央統戰部四局副局長的紅二代馬曉力。
〈點點回憶〉是長篇的文革紀事,原載北京《當代》雜誌,涉及羅瑞卿事件、黨內鬥爭的殘酷。更為重要的,是探索了「一黨領導」體制弊端,特別是高度集權下的家長制一言堂。
年輪轉動傳出時間的腳步聲:毛文革(1966-1976)發動50周年,江青集團倒台40周年,大飢荒(1958-1962)約55周年。北京、上海等地網媒有文革的話題。
小本製作而票房高的影片《十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電影獎,是不少港人預料中事。 「預料中」的背後,是許多人對評選機制有信心。儘管《十年》受到政治壓力,但參與評選、有投票權者大都能秉持公正,不因壓力而放棄獨立的判斷。 有人攻擊選《十年》為最佳電影,是政治的選擇;卻不提《智取威虎山》獲最佳導演獎,它是取材於毛文革時(1966-1976)江青的「革命樣板戲」。當然,徐克在藝術上有創新,在《信報月刊》發表之拙文〈亞文革與徐克的《智取威虎山》──革命樣板戲和紅色主旋律論〉(2015年第二期),有這樣的分析: 「徐克的〈智〉,是改良版的樣板戲⋯⋯對於徐克的『改良』,我的解讀是:避免人物形象的政治說教,在紅黑交纏、土匪與『革命戰士』雙重身份交錯中,塑造英雄人物的個性。這是在中國大陸特定的語境中,影片能賣座的一個原因。」 浮瓜和自焚 涉社會議題 《十年》剛上映,我就入影院觀賞,印象是:影片彌漫港人的焦慮、對護衛「免於恐懼的自由」之執着。 許多人有濃濃的焦慮感,是因為香港面對陸化(即大陸化、紅色化)。2013年「亞文革」以來,兩制邊界受到衝擊。 「自由行」的水客潮、跨境雙非學童等,侵蝕港人的權益,許多港人有護衛家園之情,以和平理性的請願方式,維護基本法確定的港人自由權等權益。 人們對「資本主義制度50年不變」的承諾有困惑,衍生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在焦慮中,有人感到無奈、無助,有人參加街頭社會抗爭,亦有人想走「港獨」之路並有自焚的激烈之舉。 《十年》的主調,是港人對未來的焦慮及其社會因素。可視此片為涉及敏感社會議題的政論片,如同觸及改革開放爭執的電視劇集《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不必上綱到「鼓吹港獨的宣言」。 對於「炮轟」極少數人「高談香港獨立」,《林行止專欄》評曰:超乎尋常「抬舉港獨」(http://forum.hkej.com/node/130647)。不斷的圍攻,反助影片的票房。 當然,港獨無路可走。年輕一代有從政願望者,應走理性、和平的議會民主之路,依據基本法和香港法律,從參加地區社會服務和選舉開始,在和平軌道上積累政治資源,護衛兩制邊界。應遠離暴力的盲動主義。 影片由五個片段(故事)組成:浮瓜、自焚者、本地蛋、方言、冬蟬,都是緊貼香港社會現實,不迴避許多港人心中的陰影。 1. 浮瓜 〈浮瓜〉描述十年後(或十年內)北京強化對香港社會監控、推行國安法,穿插了暗殺事件。 它的成功,是映現香港面對自由可能消失的危機、恐怖的威脅;暗殺事件的編、演則比較生硬。 我不以為北京會採取暗殺手段,去達致推行國安法的目的。北京可依據基本法責成特區政府,完成23條規定的立法,不必硬推大陸實施的國安法,這比暗殺付出的「機會成本」更低。 現維穩畫面 失人身自由 2. 自焚者 〈自焚者〉的內容,或可歸納為三點:一,對於陸化(赤化)和香港未來,知識界的不同觀點和爭論,有人認為應盡量忍耐、適應,有人表示要參與社會抗爭、喚醒民眾,有人則主張「港獨」;二,有人以自焚方式表達「港獨」意向;三,「維穩」官吏查到賣燃料(汽油?)給自焚者的小店舖老闆,實施「居處監視」。 在自焚故事中交替出現的「觀點交集」,是由三人(?)對着鏡頭說話,缺乏藝術形象,讓人感到是幾個在報紙寫政論者的自說自話。不過,不同觀點的表達,恰好體現香港言論的自由和多元化。 有人「死揪」自焚者主張港獨而稱《十年》是「港獨宣言」,是迴避三人的爭論,「港獨」其實只是話題之一,而非絕對的「主體」。 這個片段最好的部分,是小店舖老闆雖辯稱賣燃料合法,並不知道購買者的用途,不應為自焚者負責,但他仍被堵在家門口,不准接放學回家的女兒,後一直軟禁於屋內。這是再現大陸「維穩」的畫面,顯現編導的憂患意識:十年內,香港是否也有以「維穩」為名剝奪人身自由的恐懼? 紅小兵查蛋 雞蛋不安寧 3. 本地蛋 […]
中共黨內鬥爭錯綜複雜,常是「你死我活」式,大、小掌權者的權力亢奮,導致玩弄權術整人,狼性囂張,完全失去人性。
中共黨內鬥爭錯綜複雜,常是「你死我活」式,大、小掌權者的權力亢奮,導致玩弄權術整人,狼性囂張,完全失去人性。
粗放模式的經濟的特點,是「三高」和「三低」。「三高」指資金和原材料的高投入、能源的高消耗高排放(環境污染高);「三低」指低質量、低創造(高仿造)、低效益。
官方推行供給側改革,聲稱「消化」城市房地產的庫存。一些官媒大炒農民工、新進城農民「消化庫存」和「清除鬼城」。這是「天真的夢」,農民工有「消化」的胃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