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兒方知父母恩」。生孩子只是十個月的事,雖然日子不短,過程也很「慘烈」,孕婦臨盤產子,要用盡畢生的氣力,經歷十級的震痛,才可把腹中塊肉,誕生成人。然而,養兒教兒,才是一輩子的學問。

母親節紀念母親的偉大,正如《聖經》說:「我兒、要謹守你父親的誡命、不可離棄你母親的法則。」(箴言6章20節)孩童的教育始於父母,兒女因受到父母的教導,日後必定尊敬父母。

現今社會,家族的傳承並不容易,富二代、官二代等大都未能超越上一代,甚至守業也難。《顏氏家訓》、《朱子格言》或許也會有一些參考價值。

這個月的「在家學習」讓父母都知道,學校是無可取代的。大家也許常常聽到「網上教學」,可很少聽見「網上教育」,兩者的分別何在?

讓幼兒學懂感恩的態度,相信對日後人生能持正面的看法及能建立利社會行為,有助日後預防或減低青少年問題和反社會行為。

老師是我們「生命中的貴人」。有些卓越的老師甚至可以做到「亦師亦父」的境界。

那麼如何才可達至真正快樂的境界呢?快樂其實可以很簡單,首先人們要改變一下價值觀。將生命的優先次序調整一下,結果可會大不同。

你有曾經因為做了一件善事,而感到非常快樂的經驗嗎?這雙鞋子若是讓給更有需要的人,不但成全了別人,也收穫了珍貴的回憶。

非常時期應非常關心別人,包括自己的親人和朋友,特別是老人家,我們可以多打電話給他們,問候他們,囑咐他們多留在家中,若真要出外,必須做好防疫措施。

世上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信念的人多,願意做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人少。

如何用心為學生呢?相信用心教學是第一步,視如己出就是下一步。將學生視作自己的親生孩子一般看待。

所謂驚蟄就是春雷一響,大自然的昆蟲便會甦醒,不再冬眠浪費生命和時光。霍老師的命就是要出於東方,為中國文化繼承與開新,成一家之言。

當我們能像那五餅二魚的孩子一樣,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所擁有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會讓身邊的人經歷奇蹟和感覺到溫暖,並找到自己的快樂。

打鼓嶺嶺英公立學校朱國強是一位愛美愛天地的校長,仁愛校長會能邀請他擔任副會長實是我們的福氣呢!地靈人傑,人傑地靈,兩句都是對的,事由人做,事在人為,大家一同為下一代努力吧!

變幻原是永恆:鼓勵求變,「繩」中求變,不致墨守成規,亦是瞬息萬變,科技當頭的時代巨輪下世界公民應有的素質。筆者認為跳繩的最高層次,就是自由創作。

「大贏家」在事後多是會感到憂慮、傷心和後悔。這究竟是一時意氣贏了一場較重要,還是停一停,忍一忍,再想一想,然後讓一讓並達至雙贏更為佳呢?

讀黎斯華老師的文章,令我重溫中國讀書人的風骨,以史為鑒,中國人的史觀不是用數據分析而成的,而是用血和精神所鑄造而成,寫入史冊,永垂不朽。

要擺脫失敗的恐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跳繩世界中,學習者必須要擁有多一分冒險的精神,就會多一分成功的機會。害怕失敗的人,都未能體驗到成功「跳」到的樂趣。

在生命教育和環保教育的過程中,不應該讓孩子成爲旁觀者、評論者和模仿者,而應該成爲他自己生活的觀察者、體驗者、實踐者和反思者。

堅毅是一種對於人生非常重要的精神。筆者相信有了這種精神,能使一個人做事從不半途而廢,從不輕言放棄,是通往成功之路的一個重要因素。

12人一致同意以「以仁為本,以愛傳愛」為仁校會的精神,以傳揚孔子所提倡的「仁」和基督宗教所重視的「愛」,一方面是中國的傳統價值觀,另一方面是普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