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版國安法勢在必行,但過程絕不應草率,愈開放,就愈能夠爭取更多認同。

對美國制裁,香港毋須恐慌,但也不能故意把影響說成微不足道。我們需要的,是未來如何應付連串危機的對策。

香港人見慣風浪,當前的變局,我們擔憂,但沒有被嚇倒,因為我們都是嚇大的!只要香港能維持基本的自由,大家就會知所因應,作出最有利自己的選擇。

走到這一步,北京是狠下了心,香港則是命懸一線;往後發展,很難預見會有樂觀結果。

讀歷史要放下「歷史包袱」,才可以有更多批判反省的思考空間,讀歷史才會更加有趣。

《孫子兵法》中的〈謀攻篇〉講述如何運用謀略取得勝利,充滿博弈的智慧。美國表面上強硬,但特朗普對中美貿易協議應否繼續執行仍然舉棋不定。北京領導人無「連任」之憂,但形勢對中國不利,只能爭取時間謀定而後動。

疫情在美國仍未過去,但特朗普已經準備向中國展開連番攻勢,因為美國大選日期漸近,以目前美國經濟狀况尤其失業率大幅上升,對特朗普選情絕對不利,藉着向中國「宣戰」挽回頹勢是必然的手法!

新冠疫情過後,中國會否被迫與西方世界分道揚鑣,建立另一套國際秩序,與美國分庭抗禮?

疫情過後本地經濟即使出現反彈,但相信力度非常有限,如果街頭衝突捲土重來,食肆零售等也很難復元。

企業得到政府資助,可以濟燃眉之急,但企業在現今環境下是否可以撐得下去,員工薪金只是其中一個因素。企業沒有生意無法經營,最終也要結業裁員。

滙豐在香港成長壯大,其發展軌迹也跟不少香港人相似:九七前「移民」,在西方國家發展並不順利,返回中國內地發展時又因受制於美歐的監管機構,不時開罪中方,現在甚至淪為中方的「眼中釘」,兩面不是人。

中美全面「開戰」之勢已明,新冠疫情只是加深了彼此分歧,楚河漢界,下一步將是更徹底的分道揚鑣。中國捱罵的局面,相信很難改變!

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危機中,幾乎沒有一個政府是做得稱職的!

2003年沙士之後本地經濟在2004年已經回穩,其後更出現了一段繁榮期,可是,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過後,看不見復蘇的動力何來。反修例風波引發的政治矛盾,在疫情過後很快就會重現,其影響足以抵消任何復蘇計劃。

人類歷史上有兩件事一旦發生,政府的責任是逃不掉的,一是戰爭,一是瘟疫。瘟疫是被動的,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懲罰,本應是天災,但大部分情况下政府抗疫表現都令人民失望,天災往往變成人禍。到最後瘟疫也離不開政治。

經營帳出現赤字,等於政府入不敷支,經常收入低於經常開支。至於綜合帳赤字較低,按過去經驗,主要是靠地產物業和金融市場的收入,如果政府不再搞「地產經濟」,這方面的收入大不如前,赤字也就很難消除。

推出一連串救市措施令政府額外開支大增(500億元以上),加上經濟衰退,財爺早發出預警,指今年預算會錄得大赤字。以目前收支趨勢,我們會否如2003年前後般,出現一個約5年的赤字周期?

今時今日疫情平息之後內地用什麼方法去刺激經濟,招數並不多,難度也大,比2003年要遠為艱難。

香港和澳門都是行一國兩制的特別行政區,澳門在這場抗疫行動贏了口碑,令外界覺得「澳式一國兩制」表現優於「港式」,符合了中央近幾年大力表揚澳門一國兩制成功的說法。

香港無法阻止這場疫症發生,但事發之後自保自救,守住防線,盡力減少香港人的創傷,正是特首最重要的任務;可惜特首至今交出的成績,卻令人十分失望。

反修例風波仍未平息,現在又來一場重大公共衛生危機,如處理不當,民眾對政府的信心將進一步受挫,政府的管治將會完蛋!

貿易不平衡只是切入點,美國的全盤棋局還有金融戰、科技戰,目的是要遏制中國冒起。

這場台灣總統選舉跟香港局勢息息相關,蔡英文應該了解得很清楚。

往後香港局勢如何發展,主導權在中央,特區政府只是聽命而行,中聯辦換人,應是中央「出招」的第一步;有了這一步,換特首的機會就更低,很多香港人也許會大失所望了。

香港周邊城市的發展,並不意味着香港就會被取代;香港打不死,靠的不是中央規劃,而是我們的制度優勢。

香港向來崇尚自由競爭,可以廣納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的人才,然而近十多年特區政府輸入的外勞,或大專院校研究院課程招收的學生,絕大部分都是內地人;原意是國際化、多元化的人才計劃,最後變成內地化、單一化!

中美貿易戰談談打打,加上美國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中美對抗之勢已成,香港在這場大國「鬥爭」之中沒有什麼角色可以扮演,反而因為「一國」利益要先行,香港只能配合北京的政策,自主發揮的空間近乎零。

當政府不作為的時候,民間唯有自救,踴躍投票也是自救的一種方式。區議會選舉投票是一次集體表態的機會,支持非建制派候選人,就等同反對政府、向政府投「不信任票」。

政府對事態的回應無法有效化解危機,而風波起源又非關各家大學,怎能要求大學校長去化解危局?政府對止暴平亂也束手無策,試問大學校長又可以做些什麼?

香港的悲情,是我們有成熟的公民社會,但政府卻不以開放的態度與民眾對話;我們有不同背景的精英,提出了各種解困方法,但政府充耳不聞,一概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