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Mar 31 2025 16:19:36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齊物論

世紀博弈 抗美援俄
作者:陳景祥2023-03-03
中美關係目前仍處於鬥而未破的局面,但基礎已愈來愈脆弱。俄烏戰爭之後,中俄關係更緊密,與美歐陣營對峙之勢已成,世界彷彿又回到冷戰年代的格局。
預算案──老本還能吃多久
作者:陳景祥2023-02-24
今年預算案有特殊意義,就是香港過去的特點和優勢已生變化,我們的經濟發展必須有一套新思維、新策略。老本已吃得差不多,大家都希望預算案可以找到一條新出路。
香港要重新認識世界
作者:陳景祥2023-02-17
新形勢下,香港必須拓展美歐以外的市場和發展空間;而考慮的主要因素,已非單純經貿金融,而是要配合國家的外交和全球戰略。世界不一樣,從現在起,香港應該再認識世界,為自己找一個「稱職」的角色。
簡約公屋 吃力不討好
作者:陳景祥2023-02-10
興建簡約公屋的本意,是協助改善劏房戶及長期輪候公屋但未能上樓的基層家庭。本意雖善,然而「魔鬼在細節」。
捱過世紀疫情 怎能不好好檢討!
作者:陳景祥2023-02-03
經歷一場大疫症,如果連最起碼的檢討都不做,又怎能向市民,尤其是在疫情中受創的港人交代?
台海局勢是俄烏戰爭翻版?
作者:陳景祥2023-01-20
大陸一直反對外力介入台灣,但美國及其盟友對台售武、加緊圍堵中國也一直沒有停止過!這種對着幹的形勢,最終可能會重蹈俄烏戰爭覆轍,台海終於難逃一戰!
通關之後
作者:陳景祥2023-01-13
通關之後生活逐步回復正常,但「老問題」很快就會再次浮現!抗疫一仗剛打完,更難打的仗才剛開始。
中國足球還有得救嗎?
作者:陳景祥2022-12-26
《改革方案》公布近8年,中國足球不但沒有好轉,反而繼續下沉。今年2月1日國足輸給越南,是62年來首次,沒有最差只有更差,惹起內地輿論罵聲一片。何解國足的命運無法扭轉?
抗疫轉向 中國終與世界接軌
作者:陳景祥2022-12-16
中國改變嚴格封控是好事,但政策轉變牽涉面廣,民眾未必有足夠心理準備,在未來一段時間,放寬管控也許會帶來極大衝擊!防疫措施突然急轉彎,內地政府必須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教導民眾在新措施下應該如何自處。
世上沒有不變的政策
作者:陳景祥2022-12-02
內地現在陷入困境,到底是沿着20條逐步「解封」,跟世界接軌?還是以硬着陸方式,堅持收緊防疫政策,不惜任何代價維持一個偏低的感染數字?
世界變
作者:陳景祥2022-11-25
全球地緣政治和安全問題的「不可預測」,已成為新常態?
疫情之後的大變局
作者:陳景祥2022-11-18
經過3年的疫情打擊,加上全球政經環境大變,疫情過後,更大的震盪也許才剛開始。而全球產業鏈重組、美歐全力「去中國化」,都動搖了我們過去對政經世局的認知。在這個大時代,政府的領導能力特別重要。
金融峰會可以救香港嗎?
作者:陳景祥2022-11-11
香港跟西方國家保持聯繫、發揮金融中心的功能,主要是為內地服務;香港成為了國家金融體制一部分,中美互鬥,香港無能為力,但我們固有的優勢必須保持,這是香港和內地城市最大的分別。
卓慧思減稅失敗的啟示
作者:陳景祥2022-10-21
最新民調顯示,71%受訪英國人認為卓慧思不能得到他們的信任。卓慧思的致命傷,在於她的減稅計劃。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發布第一份《施政報告》,重振香港經濟,特首有何良策?
疫後重建
作者:陳景祥2022-10-07
在政府的抗疫政策下,香港四大經濟支柱全線淪陷,明眼人都看得出,我們正一步步走向衰落;再不改變對策,只有死路一條。
女王 帝制 軟實力
作者:陳景祥2022-09-20
英帝國雖然衰落,但王室作為國家團結象徵的作用卻歷久不衰。當今世界仍行君主制的國家已不多,英國應該是最成功的一個。王室仍然能夠維持團結國家,以及繼續擔任英聯邦諸國精神領袖,可見其「餘威」猶在。
得人才 得天下
作者:陳景祥2022-08-25
香港吸引外來人才的計劃表現並不出色,內地人才來港的意欲亦會逐漸下降。政府應該做的,是持續投資加強本地培訓人才計劃,增強本地人才庫,就可減少依賴從外地輸入。
台海危局 香港還有角色嗎?
作者:陳景祥2022-08-16
回歸之初,台灣陸委會希望香港可以在兩岸交流中發揮重要中介作用;但到民進黨在2000年上台執政後,台灣就不斷攻擊一國兩制。到香港在2019年發生反修例風波,蔡英文政府更看準機會,稱一國兩制「徹底崩壞」。
看內地經濟 不看美國加息
作者:陳景祥2022-08-09
全球經濟將會是一個三分天下之局──美歐一方,中國加俄羅斯另一方,其他就是中小型經濟體在兩大陣營中游走,爭取自己最大利益。香港要站在哪一方不言而喻,現實如此,對聯匯制做好防禦以至後備方案,肯定絕對有需要
提升治理水平 怎麼做?
作者:陳景祥2022-07-29
政府治理水平任何時候都會受考驗。最近有幾件「小事」看起來「無關大局」,但卻值得深入討論。
對後輩無微不至──悼念邱翔鐘老總
作者:陳景祥2022-07-08
邱先生循循善誘,是位敦厚長者,喜歡跟同事聊天、打成一片,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邱總很關心後輩。
做最壞打算
作者:陳景祥2022-06-15
有俄烏戰爭的先例可鑑,中國的上策是避免發生軍事衝突,因為伴隨着戰爭而來的,一定是經濟大倒退,屆時中國的競爭優勢將盡失。
未來10年 中美對決
作者:陳景祥2022-06-02
中國的構想,是繼續以二戰後的國際體系作為全球治理和國際合作基礎。事實卻是,傳統國際體系正走向終結,美國必會加快主導成立不同合作聯盟,並把中俄排除在外。
當政府患上柏金遜症
作者:陳景祥2022-05-26
要做好協調、提高效率,其實應該整合更多部門而非分拆得更仔細,令政出多門、各自為戰,最後又要在「頂層結構」設立更高職位去「協調」。
重振經濟 建一個精幹財金班子
作者:陳景祥2022-05-19
過去3年香港在動盪中仍勉強捱得過去,靠的是名副其實的「吃老本」,特別是庫房充裕的財政儲備。當這些經多年積累的儲備逐漸用盡時,我們還有什麼新的經濟發展足以繼續為港人提供工作職位、為庫房積累財富?
新一屆政府要做什麼?
作者:陳景祥2022-05-12
經過近3年的社會動盪和疫情摧殘,香港元氣大傷,表面穩定的背後隱藏着一股中產移民潮,及年輕一代的躁動不安。未來5年政府要安定人心,令社會逐步走向和諧,也許需推動幾項大型社會計劃。
「局」多好辦事?
作者:陳景祥2022-05-05
特區政府在回歸後施政阻力重重,無法凝聚民心,難以動員民間力量支持政府,歸根到柢都是「三不像」的政治體制,令政府既缺民意基礎,又沒有強大的政治盟友,更沒有堅實的基層網絡支持,與政府架構改組與否相關嗎?
當金融成為武器
作者:陳景祥2022-04-28
敵我思維壓倒一切,只要能打擊對手,什麼都可以做。而香港對中國大陸的最大貢獻,正是金融市場連接全球的功能,一旦到了美國要決定「重擊」中國的時候,難道會放過香港的金融體系嗎?
特首選戰之方太煮餸──整定
作者:陳景祥2022-04-14
李家超的施政想要得到什麼「結果」?是建屋數量?取地多少公頃?發展什麼新產業?不知道「結果」是什麼,就說「以結果為目標」,如此說法太過空洞,「選民」無從得知他到底作了些什麼承諾!
探索一條符合大城市特點的抗疫之路
作者:陳景祥2022-03-31
香港是國家的特別行政區,必須跟隨全國抗疫政策,積極配合;但同時我們應摸索出一條適合香港自己的抗疫政策和應對方法,釐清我們的抗疫目標,探索到底可以怎樣做。擺脫清零、共存之爭,盡快令香港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