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Apr 11 2025 06:42:41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齊物論

持久戰
作者:陳景祥2018-07-12
中國的想法很簡單:特朗普要徵關稅,旨在減少對華貿赤,現在中國開出一張超級購貨單,特朗普沒有理由拒絕。
置業夢
作者:陳景祥2018-07-05
當前樓市興旺期超過了10年,很多人或許已忘記,九七金融風暴之後樓市一片慘淡,政府推出居屋發售時竟然無人問津。
吸煙無罪 禁煙有理
作者:陳景祥2018-06-27
煙草商經常強調,既然煙草產品萬惡,為何政府不乾脆像禁毒一樣完全禁絕,不得公開售賣?
阿茂整餅
作者:陳景祥2018-06-21
樓市最近發生了什麼事,要政府突然下決心研究開徵空置稅?
港鐵「獨立王國」之路
作者:陳景祥2018-06-14
港鐵是由地鐵和九鐵合併而成,政府當年認為兩鐵合併可以增加鐵路網絡效率,利用規模效益創造協同效應,節省行政開支及營運成本,有利維持「合理」票價。
香港要1000萬人口?
作者:陳景祥2018-06-07
社會高齡化、人口減少、供養比率上升,是否必定要大量輸入人口?日本用的是另一種辦法。
豈容在法院鬧事
作者:陳景祥2018-05-31
由於兩地體制不同,司法制度更有明顯差異,港人到內地或內地人到香港法院旁聽,很自然都會特別留意當地法庭的清規戒律,入境問禁,不會隨便「亂說亂動」。
利之所在創科必興
作者:陳景祥2018-05-24
政府的投資有帶頭作用,起碼可以展示堅決發展創新科技的決心;然而企業不動起來,政府的科研投資只會停留在實驗室或大學的學術研究,未必可以落地成為經濟發展動力。
為何要「充分尊重特區政府的意見」?
作者:陳景祥2018-05-17
跟9個內地城市和澳門聯手合作發展成為一個灣區經濟體,是前所未有,對香港和內地城市來說都是全新挑戰。
語言霸權
作者:陳景祥2018-05-10
今時今日勉強以行政指令方法為某種語言「造勢」,其實毫無必要,也不會有實質成效,反而只會激起民情反彈。
厲害了,韓國!
作者:陳景祥2018-05-03
當今的半島局勢,金正恩會見特朗普之前,也是先訪北京、會見習近平主席,日本完全沒有角色。在六方會談各「持份者」之中,日本似乎最「尷尬」。
時代的故事
作者:陳景祥2018-04-26
《中英街1號》電影只是刻劃了3個年輕人在一個大時代中的經歷,對一些參與過不同年代社運的人來說,這些經歷都似曾相識。
填海吧
作者:陳景祥2018-04-19
填海的好處,除了可以大規模開發土地,也可以按照政府規劃在「新土地」上發展不同項目。
中美貿易戰 香港只是觀眾?
作者:陳景祥2018-04-12
美國是國際政治博弈的老手,不是省油的燈;要針對中國,怎會只靠關稅一招。
自薦能出英雄嗎?
作者:陳景祥2018-04-05
政府的自薦計劃雖然是希望廣開門路,讓沒有背景的年輕人也有機會參與政府事務,然而從現在的安排看來,可自薦成功的人數有限,且限於加入事務性的諮詢委員會。
財散人安樂
作者:陳景祥2018-03-29
香港公共財政會否因融入國家發展規劃而持續好景、年年盈餘?還是會如《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報告》的預測,在10年後就會用盡財政儲備?
「超人」的故事
作者:陳景祥2018-03-22
李嘉誠在一批華商之中能夠進一步由香港走向國際,不靠政府撐腰而商業版圖可以遍及全球,就更加難能可貴。
兩大項目 應考慮入憲
作者:陳景祥2018-03-15
要確保一國兩制成為國策,最佳方法是把它寫入憲法,在憲制文件內加以確認。
勞而無功
作者:陳景祥2018-03-08
公共財政貴在重實效、看成績。從港英年代開始,香港的預算案已有一個固定模式,要新也新不到哪裏。除非完全推倒重來,否則誰做財爺,來來去去都會是那幾道板斧。
誰是守財奴
作者:陳景祥2018-03-01
政府施政之難,不在於缺錢,也非因不願使錢。
《戰雲密報》「續集」
作者:陳景祥2018-02-22
近幾年能夠爆出驚天大新聞的,不再是《華郵》或《紐約時報》,而是「維基解密」。
疫苗疑惑
作者:陳景祥2018-02-15
歌手對疫苗的質疑,其實十分正常;專家及時回答,也是盡了醫護專業人員的責任。
青年「問題」
作者:陳景祥2018-02-08
把激進的年輕人排拒在體制之外容易;把他們「拉進來」成為體制的支持者反而更困難。
司長「專訪」
作者:陳景祥2018-01-25
司長:大家都知,我有好多公職,人稱我做「公職王」,我業務又忙,處理好多仲裁case,多到加入政府時都未做完,又要飛來飛去……係好忙。
誰之過
作者:陳景祥2018-01-18
兒童受虐,過在父母,不在其他人。有問題的家庭需要的是協助;把責任強加在其他人身上,幫不了有問題的家庭,也幫不了無助的小孩。
僭建事小 誠信事大
作者:陳景祥2018-01-11
對政治人物來說,隱瞞或試圖掩飾,涉及的就是官員的誠信問題,性質嚴重得多。可以說,僭建不是問題,誠信才是。
認命 不認輸
作者:陳景祥2018-01-04
香港命運不管如何轉變,最重要的,是香港人能保持不認輸的「底氣」。
當民間外交遇上美國霸權
作者:陳景祥2017-12-21
何志平碰上大麻煩,也許是對民間外交敲響了警鐘!
領展的啟示
作者:陳景祥2017-12-14
很明顯,初心已變,領展現在成為了一家儼如物業發展商的企業,出售資產、收購物業、進軍內地地產……營運進取,但為屋邨居民服務似乎已經不是領展的主要工作。
權力的騷擾
作者:陳景祥2017-12-07
上世紀提起性騷擾,很多人都認為只是「茶杯裏的風波」,或是辦公室政治等瑣事,公眾的容忍度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