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固然應該將資源投放去幫助有需要的幼稚園,而且適度放寬在資助上的規限,讓投放的資源能真正用得其所。但幼稚園要達致持久的經營,關鍵仍在於學校本身。

現在社會各界不再只視幼稚園為小朋友的照顧者,而更重視幼稚園對培養小朋友知識和價值觀方面的角色和功能。因此對幼稚園的課程規劃、師資、教學素質也有了相應的要求,政府也因而多了資源上的投入和支持。

AR教具的應用,是為了幫助培養學生的身份認同和世界公民視野。此外,近期「元宇宙」概念和構想的發展,更仿彿令資訊科技與人們日常生活的結合邁向一個嶄新的階段,也對教育產生重要的影響。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學生過往被期許必須要有許多國際經驗才會顯得突出及擴闊眼界。但在疫情過去幾年間,作為學生能離開香港前往海外的機會不多,但這並不代表學生不可以在這幾年加強個人的國際視野及全球素養。

早於唐朝時阿拉伯商人往華南沿海經商開始,伊斯蘭世界便與廣州等大灣區城市的發展,結下不解之緣。隨着香港在大灣區規劃和「一帶一路」倡議中扮演重要角色,也令伊斯蘭世界與香港社會發展密切相關。

文憑試中文科試題設計及評核要測驗考生的文學素養,先決條件是主理考試的人有一定的文學素養,而這正是問題的根源。評核的標準是一面鏡子,反映了主事者的思想和文學素養。到底他們有沒有文學修養?

是次疫情為教育界帶來重大的啟示,學校要為新常態做好數碼化的準備,強化電子學習策略,老師須掌握網上教學和混合式教學,以培養下一代成為良好數碼公民為教學目標之一。

成人具有許多經歷,吸收了不少他者的觀點,當中多是好的,但也會有壞的觀點,所以要清洗慣性思維中盲點、無知、錯誤的觀點、過時的價值觀等壞觀點。

人貴乎獨立,只要好學謙卑,自知不足,有勇氣接受挑戰又自得其樂的話,不單不怕退休生活寂寞失落,反而有許多新領域可追尋。

小時候,我們可能覺得父母「想當年」長氣又囉嗦,只顧滔滔不絕地分享過往自己過往的光輝歲月。到自己長大後,現在卻愛聽他們的故事了。有研究發現,原來這有助提升孩子的自傳式記憶、敘事技巧和社會情感能力。

作者:
M. C. Chiang2022-05-05
文言文範文在公開試的比重日漸增加,是促進古文學習的一大契機,「我真的希望,範文能成為學生學習古文,乃至從中掌握中華文化的鑰匙和導引。」

作者:
M. C. Chiang2022-04-28
DSE於2012年首屆應考,但12篇指定文言篇章卻是在2018年首次加入,但是其實2007年之前的會考,卻早已存在指定篇章的部分,只是在2007年起開始廢除,來回往復,既是發展,也是循環。

疫情之下反映不只是口罩之間的隔閡,而是不同教育體制之間的隔閡。

香港2000年展開課程改革後,新的中文課程指引增加了創作的比例,推動學界將創意寫作引入中小學的中文教育中。除在正規課堂中加入創意寫作的元素,或開設有關創意寫作的專班,不少中小學也開設寫作課程或工作坊。

近年有關線上學習乃至校園科技的話題和發展蔚為風氣,並因疫情而漸成為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應這一狀況和發展,教師該具備什麼能力?學校又應該有何配套,幫助他們可以應用科技於校園當中,令學生受惠呢?

數位技術的突破使NFT具有不可替代、不可分割、不可篡改的特點,得以讓數位作品與實體藝術品並駕齊驅,開拓了新的投資機會甚至人文領域的發展。

若學生擁有決定學習內容的主權,而非被動地接受他人的學習安排,那麼學生就能感受自主學習的樂趣及重要性。特別假期是個很好的契機,讓教育工作者思考教學新常態和教學模式的轉型。

當我們將「全民同心抗疫」掛在嘴邊,我想問年輕人的抗疫責任和角色是什麼呢?年輕人如何「同心」抗疫?

大自然雖然深不可測,但也有其善良和可接觸的一面,我們不妨從小養成孩子對大自然的興趣及感情,讓他們既可以享受上天賜給我們的寶貴禮物,也學會珍惜和愛護它。

現時的疫情固然帶來不少困難和不如意,但也讓我們更意識到,健康是多麼的重要。在長期在家的時刻,大家不妨動動腦筋,發揮創意,構想各種有趣好玩的在家運動。

展望將來教育乃至社會狀況的轉變,以及還在持續的疫情,辦學團體在幼稚園教育中將要承擔與過往很不同的角色和作用。只有在辦學團體與不同持份者同心協力,才能尋索更多優化學校管理和教學實踐的良方。

追求創新的人很多,但結果變成「創笨」也不少。任何創新產品或服務都不是「無中生有」,往往具有固有經驗和實踐的顯性或隱性內涵,不能把固有的東西完全抛棄,十分關鍵的環節在於如何整合。

近年教育局對幼稚園的課程、管理等各方面的規管和要求愈來愈多,也趨向於和中小學那樣的規章要求。展望將來,辦學團體在學校管理中的角色,以及校董的權責也有需要重新加以釐清和界定。

踏入21世紀的未來,筆者認為品德及情意教育有助學生培養積極的態度和正面的價值觀,加強下一代的抗逆能力,以面對日後各種困難和挑戰。

要讓遊學從單純的遊歷玩樂轉化為具有教育意義的研學,需要的是教育工作者具有明確的教學目的,並按此精心設計和安排活動內容和過程,讓學生投入學習,收穫成果。

疫情雖然帶給我們許多困難和限制,卻同時迫使大家改變,將來恢復正常學習時,經過了這幾年的歷練,大家的思維模式、做事方法都不一樣了,環境就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今天學校的教學模式已經改變了,當我們討論每班人數時,不可以再用舊思維,只看成本開支,停留於工廠化的年代。我們必須要問:我們期望怎樣的教育?我們願意為所期望的教育方式、為社會的未來投放資源嗎?

社會要更珍惜我們的年輕人,傾聽他們的所思所想,並創造更多空間讓年輕人發揮,這就是真正的與青年同行。

近年世界各地尤其是先進地區對整體「數碼智商」的發展愈見關注,他們開始研究及推動數碼智商的認知和應有素養,冀新一代能夠運用知識技能,並輔以正確的態度與價值觀使用不同媒體。

一切教育也是由愛開始,你回想自己當年最喜歡的科目與成績最好的學科,是不是也是由一個喜歡的老師開始?當我們的心貼近,我們的一言一行便會格外有力。在愛中成長的孩子,有良好的自我形象與自信,同時也樂於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