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3.0

如何善用宗教教育 守護學生情緒健康?
作者:李立中2023-01-12
本港不少學校有宗教背境,宗教教育觸及學生的心靈,很多時也會涉及學生的情緒、感受等範疇。學校可以如何在宗教教育中加入情緒健康教育活動呢?
優化與改革大不同
作者:李美嫦2023-01-05
教育局質素保證分部推出「優化學校發展與問責架構」一系列措施,回應社會訴求。但在原有自認為良好的基礎上小修小改,可以預見措施很難獲得業界有很大的迴響。
失去的1.8兆個面授課時對後疫情教育的啟示
作者:鄧家豪2022-12-29
筆者認為後疫情教育的特質是去中心化和高度個人化,學校將慢慢換變成近似「學習中心」(Learning Hub)的角色,為學生提供資源而不是主導資源分配的平台,令學生可以更容易就個人學習需要獲得教學資源。
M++
作者:洪細君2022-12-22
M+這個博物館名字改得好,是一個比一般博物館可收獲更多的地方,但一個+不夠,這博物館場外地方更是個美麗的添加,公共空間的設計富心思,帶給大人小孩歡樂,也給大狗小狗小動物一個好去處。
疫下國際線上交流計劃 培養同學成為全球公民
作者:李建文2022-12-15
新冠疫情打亂了學校原有的計劃和安排與學生的校園生活,但亦提供了機會讓我們實踐創新教育及搜索更多學習的可能性。除了內地姊妹學校外,最近更與新加坡學府建立聯繫,參加他們舉辦的國際線上交流活動。
站在前人學說與經驗上再思社會創新
作者:紀治興2022-12-08
發明是從無變有,創新是將現有的事物從新組合,以提高其價值。所以「創意」絕不是全新的概念,而是透過從新結合一些舊有元素,以不斷滿足人類持續的慾望與需要。
推動正向教育 促進成長心態 踐行價值教育 共建幸福校園
作者:湯皓勛2022-12-01
在教育新常態下,教育領導更需要為學校發展多加思索,本文將集中討論如何透過正向教育,提升學生身心社靈4方面的健康,盼不單全面關顧及支援學生的情緒需要,且能進一步助他們的人生規劃覓方向、尋出路。
香港法治教育中校園調解的教學策略
作者:梁淑瑜2022-11-24
法治教育不只是傳授法律知識,更在於教導一套值得身體力行的價值觀,當中不止灌輸守法觀念,更着重公民意識,包括傳授權利與義務、互相尊重和調解衝突的基本概念。
在幼稚園教育中推動中華文化學習:回顧與展望
作者:黎淑儀2022-11-17
政府近年來大力在幼稚園教育階段的推廣中華文化,以求讓幼兒對自己祖國有更多了解,從小培養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感。然而政府課程指引較為模糊,且未有明確的教師培訓。幼稚園應該教什麼?幼兒教育工作者應該如何教?
推動科技教育 慎防知識差距懸殊
作者:鄧家豪2022-11-10
當線上教學愈發普及,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變成常態,來自弱勢家庭的學生與家庭背景優越的學生之間將出現更大的學習差距。科技教育也潛在類似問題。
提升青年資訊素養 推動國家安全教育
作者:顏雋2022-11-03
在香港的統戰工作,除了聚焦於香港市民外,還需要善用香港一國兩制的優勢,對外輸出國家軟實力,擴大知華友華的群體。
Back Beyond Normal
作者:列家誠2022-10-27
防疫措施對學生的影響,不僅關係到社會發展、認知和學習能力,而且他們與世界的聯繫也受到很大影響。
創造機會 實踐價值教育
作者:李建文2022-10-24
希望我們的下一代在關愛中成長、享受學習,擁有知識、技能和正面的價值觀,成為未來社會不可或缺的人才,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努力守護教師的初心
作者:李立中2022-10-13
過去20多年,學校引進不同的行政管理概念,推動學校持續發展,效果算明顯。但教育界要小心,因為愈走行政管理的路線,老師的心思也會慢慢轉移,將焦點放在行政事務多於學生。
以閒置校舍建構青年創業及置業台階
作者:顏雋2022-10-06
筆者建議把近期閒置校舍改建成孵化基地及人才公寓,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益協助青年創業,以務實有為的支援推動香港產業多元化。
營建香港為一流國際教育之都 融入國家發展
作者:鄧家豪2022-09-29
教育不是經濟的附庸,也不應被動地貢獻國家發展。相反,應視教育為經濟的推手之一,處於說好中國故事的第一線,肩負溝通文化的責任,乃締結我國與他國新一代合作共贏的搖籃。
國家安全教育主任的起跑線
作者:李美嫦2022-09-22
大家對於國安教育統籌主任的工作定位都各說各的,起跑線模糊不清,以至於該職位的專業發展更難有清晰方向,隨時出現職能錯配、權責不清等亂象,反而為中層管理添煩添亂。筆者嘗試列出幾點建議,希望建立一個願景。
點亮教育原動力
作者:列家誠2022-09-15
資源的不匹配,令那些不希望成為教師的人,最終不情願地在教育界工作,並毫無意義地度過他們的一生;精英卻因為教育界的工時及既有文化等原因而卻步。教育界的新篇章要如何才能展開?
如何結合學界資源及優勢推廣國安教育
作者:顏雋2022-09-08
筆者認為由教育局主動提供正確的硬性資料,作為學界進行高質量國安教育的養份,能有效減省學界憂慮,同時提升教學效能。
DSE 是雙語版 GCE 還是香港版高考?
作者:梁賀琪 June Leung2022-09-01
香港DSE雖不至於歲月靜好,但相比之下,縱使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也沒有停辦過一屆,只取消了若干口試及曾延期舉行。入大學的一戰對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穩定、透明與公平。
共創明Teen計劃  為貧困學生燃點希望
作者:李建文2022-08-26
筆者希望共創明Teen計劃在試驗階段後,能將計劃恆常化和擴大受惠對象,持續地扶持學生至成年為止。政府宜對受助的學生作長期的追蹤、跟進和研究,檢視在扶貧方面的成效,這樣才能發揮計劃最大的優勢和作用。
基督徒投身社創的啟示:社創作為價值教育的可能
作者:紀治興2022-08-18
基督徒社創家的故事,正是活生生的見證,如能放諸當下的價值教育和生命教育,所能強調的就不只包括生命價值,更包括生命的技能(與知識)。
內地高考發展趨勢及其與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聯動
作者:梁賀琪 June Leung2022-08-11
內地高考從形式到內容,都正在改變。這些改變可能會影響到香港新高中文憑考試的架構。香港考評局可能如同內地高考一樣,在必修科目中增加一些較難的題目,加大考試的難度,達到對5級以上分數段誤差進一步的控制。
21世紀科技及社會創新潮流下的教育趨勢
作者:編輯精選2022-08-04
商界在社會和教育創新中的參與日漸增加,鄺小姐和羅先生均認為,現時商界已做好準備,和學校同行,共同推展教育創新。
後疫時代與教育發展
作者:編輯精選2022-07-28
「後疫」並不等於回到疫前;「疫後」往往意味着疫情完結後,打掃災場。「後疫」卻代表着迎接一個新的時代,和以前完全不同。
香港社創教育:透過執行社創項目去學習
作者:編輯精選2022-07-22
成功的社會創業家需要跨界別的領導力,讓社企能同時兼顧商業和社會等各方面的角色:既能做生意,又能扶助弱勢,亦可就企業和社會發展,向政府提出業界的意見和訴求。
現今幼稚園經營狀況的變化和展望
作者:黎淑儀2022-07-14
政府固然應該將資源投放去幫助有需要的幼稚園,而且適度放寬在資助上的規限,讓投放的資源能真正用得其所。但幼稚園要達致持久的經營,關鍵仍在於學校本身。
香港幼稚園的經營模式和狀況:回顧與變化
作者:黎淑儀2022-07-07
現在社會各界不再只視幼稚園為小朋友的照顧者,而更重視幼稚園對培養小朋友知識和價值觀方面的角色和功能。因此對幼稚園的課程規劃、師資、教學素質也有了相應的要求,政府也因而多了資源上的投入和支持。
資訊科技與教育創新的未來
作者:編輯精選2022-06-30
AR教具的應用,是為了幫助培養學生的身份認同和世界公民視野。此外,近期「元宇宙」概念和構想的發展,更仿彿令資訊科技與人們日常生活的結合邁向一個嶄新的階段,也對教育產生重要的影響。
後疫情時代下香港的國際視野教育
作者:周頴進2022-06-24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學生過往被期許必須要有許多國際經驗才會顯得突出及擴闊眼界。但在疫情過去幾年間,作為學生能離開香港前往海外的機會不多,但這並不代表學生不可以在這幾年加強個人的國際視野及全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