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3.0

特殊需要,並不特殊
作者:列家誠2024-03-14
如果一個學生被診斷出有特殊教育需要,他的未來往往被認為是注定失敗。然而,相反的是,通常這類學生畢業後在現實世界中往往扮演着領導者的角色,因為專注力和思維方式的不同,通常能讓他們發挖常人難以發現的東西。
校園空間美學──環境營造與教育信念
作者:李建文2024-03-07
環境營造的設計藍圖以教育信念為基礎,使學校變得符合未來社會和教育的發展趨勢。如沒有教育信念作核心,所有設計都會變得空洞、沒有內涵,也無法令學生和老師體驗教育成長的過程。
香港國際調解院的困難與挑戰
作者:梁淑瑜2024-02-29
筆者建議國際調解院可以招募具有多種語言翻譯和文化背景的調解專家,並提供跨文化培訓,以確保各調解當事人能夠充分理解和參與調解過程,有效、專業地處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糾紛。
實踐友善社區學校 共建長幼共融精神
作者:何樹顯2024-02-22
為了讓學校走進社區,甚至讓學校成為社區的重要持份者,我們嘗試運用體驗式學習配合推行友善社區學校,善用社區及校內的資源來回應社會所需,把學生的學習帶至學校以外,同時讓社區人士的參與連結至學校之內。
體驗式學習之旅──聖公會聖西門呂明才中學的價值觀教育實踐經驗
作者:湯皓勛2024-02-15
期待在經歷不一樣的體驗活動後,學生可切實體驗到幸福感,能邁向成為一個明辨真理、具備正向思維的明日領袖!
配合實習安排服務學習 讓SEN學生由受助者變為施予者
作者:沈立平2024-02-08
對SEN學生來說,除了在正規的生涯規劃課堂讓他們進行自我認識及發展、事業探索及事業規劃與管理外,更重要的是讓他們透過體驗式學習,學會與行業相關的知識、生涯規劃和工作技能,以及所需的工作態度。
迎向未來教育,先回歸根本人心
作者:程詠詩2024-02-01
在學習薩提爾成長模式的過程,筆者以學習者的身份,透過不同的親身體驗活動,與學習夥伴一起去沉澱、領略與感受這些信念,叫我對自己和人性都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對成長動力亦有更敏銳的覺察與感受。
處理學童精神健康的加與減
作者:李立中2024-01-25
一出問題我們思考「加」什麼?但對學童精神健康這課題,如果一味採用「加」的措施,長遠可能適得其反。我認為各方應更以「減」的方式思考,思考需要「減」什麼,才是長遠的辦法!
與青色結緣
作者:洪細君2024-01-18
結青希望完結打工生涯,帶着感恩及跟天地和應的心,學習在本土耕種,謀取生計,並讓農業在這個城市繼續發展。她,還在不斷地探索與學習中,跟隨自然的帶領……
探討中學高中人文學科評估方法的未來發展
作者:洪昭隆2024-01-11
相信不少學生對中學的人文學科都有刻板印象,如認為純粹背誦就可以取得高分、需要大量書寫,對修讀相關學科興趣不大。我們從小學的課程改革,以及大學課程評估中反思,中學相關領域評估是否有革新的可能?
學校即社區──友善社區學校的嘗試
作者:何樹顯2024-01-04
我們相信只要更多學校願意嘗試不同程度的社區參與,將可幫助社會可持續發展並形成社區友善文化。
生涯規劃在炮循
作者:沈立平2023-12-28
如何處理SEN的學習需要,協助他們建立自信和發展個人潛能固然重要,但怎樣跟SEN做好生涯規劃,以致將來可以立足社會,公開就業也不容忽視。
把仁、孝和團結注入價值觀教育
作者:鄧家豪2023-12-22
今次當局建議把仁、孝和團結注入價值觀教育的架構,正好應對3個社會愈發嚴重的問題。現代人精神健康每況愈下,傳統中國文化突破時空限制,為現代社會病提供一帖又一帖良藥。
愛的教育?真的!假的!
作者:李美嫦2023-12-14
凡此種種的措施都是以課程為載體,當中更有很多學與教的推行策略、課堂設計、評估準則等等的專家建議。但可惜當中各持份者的無力感卻日益明顯,幸福感每況愈下,快樂指數更是按年遞減,這是真的愛的教育嗎?
向現實出發 改變傳統教育制度
作者:列家誠2023-12-07
如果大學招生時也考慮學生在學術之外的表現,如果僱主考慮應招學生在成績以外,適應世界的能力有多大,加上政府推動這一切,學生的心理問題會否更容易解決?
保護兒童 各方有責
作者:李建文2023-11-30
近年學童自殺和虐待兒童個案數目增加,反映社會保護兒童的制度響起警號。我們作為兒童的守護者,要時刻保持敏感度,覺察和關心身心有異樣的兒童,主動為他們尋求資源協助,讓他們在困境中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溫暖。
香港教師培訓3.0如何提升專業效能?
作者:顏雋2023-11-23
筆者認為教育局應訂立明確指引,讓學校、辦學團體,以至社會各界也可參照官方標準,從而多方面提升教師專業能量,讓教育界更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教育界須告別舒適圈 迎接疫後新生活方式
作者:列家誠2023-11-18
疫情對我們開展的「文化工程」迫使我們每個人都走出去,嘗試一些新事物,尤其是在疫情後需要重建很多事物的情況下。這是一個更好、給我們帶來各種可能的新時代。
鄉騲Rebecca的習作
作者:洪細君2023-11-09
本地鄉村仍有農夫不怕辛勞,做牛做馬天天農忙,種植蔬菜瓜果,早午晚不得閒,時刻看顧,不得久離,不就是一匹徹頭徹尾的鄉騲麼?
鄉騲Rebecca的習作
作者:洪細君2023-11-09
本地鄉村仍有農夫不怕辛勞,做牛做馬天天農忙,種植蔬菜瓜果,早午晚不得閒,時刻看顧,不得久離,不就是一匹徹頭徹尾的鄉騲麼?
教大獲贈多語種《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後記
作者:鄧家豪2023-11-07
文字是訊息的重要載體,為人類了解世情的重要工具。《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是國際社會了解當代中國的重要窗口、尋找中國問題答案的一把鑰匙」,可以令讀者有系統地了解中國,進而讀通中國。
教大獲贈多語種《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後記
作者:鄧家豪2023-11-07
文字是訊息的重要載體,為人類了解世情的重要工具。《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是國際社會了解當代中國的重要窗口、尋找中國問題答案的一把鑰匙」,可以令讀者有系統地了解中國,進而讀通中國。
人工智能發展勢頭下 香港教育工作者使命轉變
作者:顏雋2023-10-26
我們對教育從認識到實踐都存在一種系統性的偏差,這個偏差就是我們把教育等同於知識,並局限在知識上。因此我們必須面對一個重要的方向性問題:在人工智能的發展勢頭下,我們應當如何重新定義未來人才?
銀齡教師的光環
作者:李美嫦2023-10-19
本港每年都有大批的退休教師,他們的教學資歷深,有學識又具備家國情懷,能發揮餘熱的潛力大,特別是他們在多年的教育改革浪潮下均善於另闢蹊徑,其管理與教學經驗實在可貴。他們能否退而不休,繼續與學生結伴同行?
校園調解大使具體執行三步曲
作者:梁淑瑜2023-10-12
校園調解大使是校內衝突的協助者和領導者,他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冷靜處理衝突的能力和尊重他人觀點的態度。
新時代下的價值觀教育發展模式
作者:顏雋2023-10-06
筆者認為跨學科的專題研習,是價值觀教育的具體實踐方案。跨學科的專題研習不但可作為學科學習的延伸,更可培養學生協作、分析判斷及實踐的能力。
未來人才學院 點亮學生未來
作者:李建文2023-09-29
只要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潛能和能力,勇敢地追尋夢想,必定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就。
改變生命的初中職場實習
作者:李立中2023-09-21
一般中學生職場實習以觀察及體驗為主,一般只能負責接待、行政支援、文書處理等支援性角色,這次實習學生有機會參與創作項目,甚至可以負責小項目,參與智慧型的生產項目,滿足感很大。
Unmasked Smile
作者:列家誠2023-09-14
疫情影響着我們許多人。在疫情期間,我們遇到了許多未知數。現在一切都結束了,然而,負面影響依然存在。更重要的是,人們似乎失去了笑容。
斜槓農夫Anthony
作者:洪細君2023-09-07
原來這個年代有年輕人正在誠心誠意,排除萬難,再接再厲,希望在香港種稻米釀米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