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3.0

可持續發展的感言與踐行
作者:方子蘅2024-12-19
以行動代替口號,把可持續發展這個概念連結環境教育實踐出來,讓同學自小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並付諸實行!
COP29的回顧:從三層框架構建香港可持續發展學校
作者:謝思熹2024-12-05
未來的教育發展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我們必須以創新的方式結合跨界資源,為兒童及青年未來帶來變革。
如何在幼稚園推行正向和精神健康教育?
作者:黎淑儀2024-12-02
由於幼兒正值發展情緒表達的初期階段,除了關注他們身心靈的動態外,幼兒在此階段的一大特點,是他們較難明顯表達自己的情緒,因而也更難察覺和檢視他們的情緒狀況及背後的問題。
炮循對待SEN學生 有什麼友善教學安排?
作者:沈立平2024-11-21
本文將從炮台山循道衛理中學(炮循)在課程設計、情境教學及服務學習的校本經驗,分享有特殊學習需要(SEN)學生的友善教學安排。
從賽車中學習:訪問F1 in Schools參賽隊伍PRISM
作者:鄧家豪2024-11-08
F1 in Schools比賽地點亦以F1賽車站為本,今年將於沙特阿拉伯舉行世界賽。PRISM車隊期望能在這個國際舞台上展示他們努力的成果,與其他勁旅一較高下,為學校,為香港爭光。
教育齊改革 跨界同發展
作者:顏雋2024-10-25
截至2023年7月31日,共有30183人通過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來港工作。在人才數字回升的情況下,筆者認為現時正是計劃、穩固本地人才庫的最佳時機。
我們真的了解教育嗎?
作者:列家誠2024-10-17
SEN學生的父母從來沒有正視過孩子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在他們成長之後可能會持續下去,形成永無止境的惡性循環,進一步在工作場所、家長和社會中製造出許多問題,而這是很多人經常忽略的。
嘉許堅強喜樂、持之以恆的學子
作者:李立中2024-10-03
學校相信得獎人所呈現的素質,對日後的發展非常重要,絕不下於學業成績。因此學校認真嘉許,希望其他學生也明白,一同努力追求優質的做人態度。
從參觀博物館到國家文化軟實力
作者:李美嫦2024-09-27
國民對歷史文化的認知能力愈高,愈能對外作多層次的文明對話與交流,參觀博物館確實是一種能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良方之一。
第40屆教師節:提升教師地位
作者:鄧家豪2024-09-19
要實現成為國際教育樞紐的願景,本港需要更多有國際視野,懂行業知識,具跨領域經驗,能理解政治倫理又愛國愛港的教育工作者。
札根地區樂團 港產指揮家是怎樣育成的?
作者:洪細君2024-09-13
多年來,白指揮與團員建立了亦師亦友的深厚感情,桃李滿門,有學生感激他從小的教導,稱他為「爸爸」,大家都非常敬重白指揮的音樂學養和品行。
粵港幼稚園交流的現狀與前瞻
作者:黎淑儀2024-09-05
筆者認為在本港幼稚園學習內地幼稚園經驗的同時,本港幼稚園自身發展的特點,也能成為內地幼稚園的有益參照。
亞錦賽冠軍徐澤銓:匠心追求健美 擁抱柔韌心態
作者:鄧家豪2024-08-29
「運動不只玩」,也是鍛鍊心靈,冶煉意志的良方,可以透過提升身與心的韌性,令人得以承受挑戰,迎難以上。正向教育備受關注的當下,體育理應被重視。
真正的問題
作者:列家誠2024-08-23
我們經常鼓勵創新公司的創辦人要擁抱解難思維,思考問題背後真正的原因,而不僅僅解決表象問題。表面上看,孩子的問題是因為資訊泛濫、他人誤導所造成的,但如果他們覺得生活快樂、有成就感,又怎會這樣做?
跨境調解有什麼挑戰?培養人才有四大策略
作者:梁淑瑜2024-08-15
大灣區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需要強大的法律支援體系來支持企業的發展,唯在處理跨境爭議時,往往欠缺相關人才。香港須從四方面培養更多跨境調解人才,提高香港在國際舞台上的調解服務能力。
怎樣有效實踐校本管理制度?
作者:顏雋2024-08-01
筆者認為校本管理要有效實踐,辦學團體必須擔任一個積極進取、務實有為的角色,而教育局應為此訂立行政準則,令辦學團體及法團校董會能領導學校推展優良教育。
假學歷風波:成立升學中介發牌機制
作者:鄧家豪2024-07-25
升學中介與其他行業的中介一樣,從業員要有專業知識和良好操守,方能為學生制定適切方案,助其入讀適合的學校及課程。
誰才是真正需要教育的學生?
作者:列家誠2024-07-11
當家長對目前的生活都不滿意時,他們哪來信心認為老一套或自己的教育方式會奏效?為什麼他們如此自信地認為,長期堅持錯誤的做法,能培養出優秀的下一代?
教育創新的願景與實踐
作者:程詠詩2024-07-06
面對未知的將來及挑戰,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亦提出以「學習羅盤2030」作為引領方向,倡議學校教育應為每位學生能掌握且善用自己的學習羅盤,積極參與所處的社會與世界,並提議學生通過服務學習學會承擔責任。
友善社區學校:香港教育的新路向
作者:何樹顯2024-06-27
我們期望更多學校能發揮各自所長成為友善社區學校,增加學生接觸社區的機會,也讓社區人士增加對學校的認識,做到「學校即社區」。
如何在家庭中推動調解教育?
作者:梁淑瑜2024-06-14
通過建立明確的機制、遵循明確的步驟和採取有效的策略,家庭成員可以學習溝通和衝突解決技巧,建立更強大的家庭連結,這將有助於家庭成員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更好地相互支持和理解。
為學生打造精神健康友善的校園環境
作者:李建文2024-06-06
雖然現時公營資源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但仍有一定的限制。筆者建議加強及進一步完善三層應急機制,為學校引入私營資源,並以學券的形式資助學生使用私營服務。
為何要全力推動香港高等教育產業化?
作者:鄧家豪2024-05-23
高等教育機構不僅履行其教育和社會職責,還是重要的經濟實體。因此,投資高等教育不僅是教育政策,更是有深遠戰略價值的經濟政策,對香港和國家的繁榮至關重要。
失落的精神
作者:列家誠2024-05-09
我們是不是太過專注於舊有的方式,以至於最終失去了我們真正想追求的事?
實地認識一帶一路
作者:洪昭隆2024-05-02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如果學生能在高中3年,把握機會走出去,或參與遊學活動,定會有助於豐富學生學科知識和全人發展。
取消標準化考試 不等如成就教育公平
作者:鄧家豪2024-04-25
標準化考試未必是最公平的模式,但至少相比其他模糊的標準,是寒窗苦讀者上流的蹊徑。標準化考試至少評定方式統一公開,容許不同人參加。
垃圾徵費對學校並不只是行政問題
作者:李立中2024-04-18
香港學校一直支持環保,我們相信環保成效的關鍵在於教育,我們定必繼續努力推動環保及減廢的教育。但在實施垃圾徵費後,為免學校用於學生的教育資源被削減,政府實有需要為學校提供垃圾徵費額外津貼。
推進大灣區調解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作者:梁淑瑜2024-04-11
大灣區調解機構的角色是促進對話、解決爭議、提供建議和促進交流,以增進和維護各地之間的合作和互利共贏,同時維護一國兩制原則。
淺談教育局對教師的職涯規劃
作者:顏雋2024-03-28
筆者認為香港教育界肩負起培訓愛國愛港人才的主體責任,因此對教師的遴選、培訓及晉升之主體責任理應由官方主導,校內人員則負責恆常監察,香港的教育界才可恆久、穩定地發展。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人文素養
作者:李美嫦2024-03-22
要小學生在六年的學習生活中培養成為國家良好的公民,除了整全6個學習範疇的知識點外,還要不斷在日常生活中滋養學生的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