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下午,看賀曦彤Jada一家人表演武術,看似毫不費力,就把掌法、棍法的神韻展現出來,其實他們每天都有苦練的。Jada學過北派武術,又學南派,融會貫通,看來她的武術修為,該可更上一層樓。

Kebeyo無窮無盡的想像力,是她的創作源頭:「每天都有新想法,每次創作都是從空白開始,我是充滿信心的,知道意象湧現,源源不絕的。」

Kila說他的設計,多依照他的意思砌出來:「豬豬不要加條尾巴,畫蛇,不用添足,畫豬,也不用加添尾巴。」

Kit把心路歷程書寫下來。回想起來,她老是覺得自己太疏忽,做得不夠好。寫下自己的痛苦經歷(至親自殺,那打擊可大),是最好的療傷方法。

有這麼一天,大家少用膠,裝置藝術,仍可用其他物料的。相信加入Agnes “Green Journey”行列的人會是愈來愈多。

Larry與Anant先後說出他們的教育理念:「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法,才可切實改善教育素質。有效擴闊學習平台,才可讓更多人受惠。」,並說會把獎金用作研究,發展教育,這不正是兩位有心人對美好教育的執着嗎?

工作時,Justin十分認真,對市場趨勢,很能洞悉先機。下班後,Justin仍是很認真的去享受生活。

Maurice的雜文,有着律師的機智,條理分明,是他對社會現況觀察入微,說起話來,一針見血。

與Simon、安媽、阿金傾談,無拘無束的。他們都能樂觀面對生命的困局,行動不便的Simon,想法多多,但又不是不切實際的。

這位滿腔熱忱的年輕學者、能源研究員,三句不離本行,說的是與太陽能電池相關的故事。

10月29日乃世界銀屑病日,全球病患者有1億5000萬。要別人接受我們,知道銀屑病是免疫系統出了毛病。我們得好好面對這病痛,不用自卑,不用逃避,我們一樣有美好人生的。

Dorothy說一丹教育發展獎不是給一個寫出色proposal之人,不是給一個只有完美理論之人:「那不是紙上談兵,是教育工作者研究出來的成果,可以與人分享,為教育提供一個學習平台,讓更多人受惠。」

那一個晚上,當然不是來吃免費晚餐,但我們所付出的晚餐費,是物超所值了。

陳鈞傑(Jason博士)唸中學一年級時,已是化學發燒友,家中設有實驗室,同學在書房讀書做功課,他則在裏面做實驗。他覺得做實驗有趣好玩,口頭禪是「最緊要好玩」。

今年的創科博覽,主題為「驅動創新,繼往開來」,將於9月23日至10月2日,在香港會展舉行。

一眾作家寫西西,下筆不見沉重,是與西西作品遙遙呼應了。

中大建校初的奮鬥期,九七前的信心危機,九七後的金融風暴,然後是沙士帶來的衝擊。一浪接一浪,中大人面對的考驗,不也是香港人所面對的困擾。男女主角所經歷,不也是不少香港人的寫照麼?

德國海德堡紅牛店第六代店主菲力‧史賓格說:「曾祖父的、祖父的,父親的,我的菜單,差不多一成不變。有人說我們不能與時並進,但我覺得保留傳統菜譜,那菜單不會過時的。」

岑幸富2003年因車禍失去左臂,卻因而換來比健全時更完整的世界。

看着孩子的改變,就有莫大滿足感。

中學改制,由七年變為六年,入讀大學,須多留一年,這增潤學年,讓同學有機會去充實自己,認識醫科以外的世界面貌。這人生體驗,對一個人的成長,極其重要。

Christy沉實、謙厚,沒半點驕傲之情。說值得「驕傲」,是她跑出來的成績而已。

Sunny說,吹奏尺八,到某一境界,接近禪。

在英國劍橋談「教育迎向未來」,在美國哈佛講「實踐教育,釋放潛能」⋯⋯不是紙上談兵,而是理論與實踐並重。

儘管蔡瀾說自己不是「書法家」,而是「書法愛好者」,他的率性而為個性,讓他的書法有着活潑況味,那正是他對人生的一種透視。

金像影帝任達華近年迷上攝影,希望透過鏡頭捕捉當下,在影像世界中尋找繪畫的靈感與質感。

凌羽一說從「微觀」來看,Marketing是利用廣告去推銷商品。「宏觀」而言,Marketing是生意。

幾句話,道出Lawrence對撰寫《孫文在香港》樂曲,十分認真。

學無止境,做壽司也一樣。做壽司看似簡單,做得好是經驗的累積,不能墨守成規,也不能喧嘩取寵;食材要新鮮,但怎樣處理好食材很考工夫。

Alina說:「看似我是不費氣力擺出有動感的姿勢,其實每個Pose都要我的命,痛得要命。兩年前我中風,半身麻痹,手腳不再靈活,我沒有放棄我所喜愛的阿根廷探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