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賢在拔萃求學時深受拔萃精神的影響,敢於求變、敢於挑戰,而Mr Lowcock對他的關懷更是如春雨般潤物細無聲,令他銘記至今。

拔萃校友黃賢應筆者之邀,接受採訪,暢談Lowcock校長教諭之道。一個甲子歷練後回顧,其治校哲學不僅做到「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還能因應時勢做到「放而弗縱」;令他終生受益。

盧煜明牛津畢業,返回香港,1997年在中大醫學院任教,在婦產科有了新發現,找出胎兒DNA與孕婦的關係。

兩屆亞運,羽毛球好手葉姵延(Hackmui)先後獲得亞軍銀牌、季軍銅牌。在多哈舉行的亞運會,Hackmui在八強時,淘汰了世界排名第一的張寧,此乃屬於她的得意之作。「其實,我畀人打敗,多過我打敗人。」

Ben Sir曾在中大教書,他說:「離開大學,走出那comfort zone。開心,可以好自由做教育產業、拍電視。參加音樂劇演出,又唱,又跳,還要演,難度極高,但夠挑戰性呀。」

看劉偉聰(Lawrence)專欄結集成書《北狩人間:少年遊》,談及不少人和事,都是與「我城」有關。

賜官說在加拿大日子,想多清閒就有多清閒。沒有「半日閒」,只有半月閒、一月閒。

李宗鴻(Francis)肯定「觸碰歷史」(touching history):「如能近距離觀察文物,即可窺見當時的生活細節,以至古人對美的追求。」

面對疫情,僧徹法師說:「我們該同心抗疫,積極面對困難。」

鍾普洋說DHL發展初期,他美其名是總裁CEO,實際上他是超級打雜,從推售到速遞,會計到打電話,他都是one for all, all in one,Po不以為苦,創業難,難不到他。

鄭丹瑞說:「我們一班傳媒人,年初三一起聊天,覺得在此非常時間,讓市民得到正確資訊,十分重要,遂推出『健康.旦』這個節目,上載到YouTube。」

卞兆祥教授,一如眾多仍要上班,仍要工作的專業人士,生活沒大改變。不過他們都明白「小心駛得萬年船」的道理:「保護好自己,那才是抗疫的不二法門。」

Maria說科研的樂趣,無窮無盡:「一走進實驗室,空間看來細小,裏面的學問可大,夠我忙一輩子了。」Maria是第一位成功提出修復哺乳類動物基因組(genome)具可能性的學者。

喝過茶,吃過點心後,馮老師閒話當年,談及明原堂的日子。馮老師讓我先看1969年2月9日宿舍開幕典禮,嘉賓合照那張珍貴照片。

今年明原堂慶祝50周年,獅友早前在元朗錦上路元崗村排練,為10月26日在港大陸佑堂的Gala Dinner舞獅助興。「時光匆匆五十載,明原精神常永在」,道出一眾舊堂友的心聲來。

「我們寫字,是腦部活動,有壓力時,寫出來的字是會有點不同的。一個人的性格,可以從他所寫的字反映出來。」字,醜樣與好樣與性格無關。

Kaman不光是出門遇「貴人」,中學時期遇到好老師,大學又得系主任鼓勵,讓她覺得沒有揀錯選讀學系。老師讓Kaman積極面對人生難題:「好老師,對一個人的成長,竟是那麼重要的。」

杜小喬在《青春日誌》扮演中學生Jessica,來自單親家庭,重友情,很為他人設想。與我在YouTube的搞笑扮相,完全兩個性格不同的人。

Tom是個要求極高的導演,對演員要求高(如今他對所有參加演出的演員十分滿意了),他對舞台設計更是絕不馬虎,做足100分。

在香港、美國兩邊走的Kevin,接觸兩地文化的差異,既可講文化、經濟,又可談歷史、藝術,Kevin這樣的生活,算得上多姿采的了。

雖然Amy乒乓球打得不差,在學界獲獎無數,卻未能成為香港乒乓球代表:「父親是有感到失望的,多年培訓,我就是差了那一點點。我卻明白,凡事不可強求。我當不了代表隊隊員,卻當上乒乓球教練,樂趣更多。」

常霖法師認為,襌修,看似簡單:「其實是什麼都不用做。Learn how to unlearn。世俗學習,是加法。襌修,是減法。潛修,在生活裏面,應用到生活層面。沒有什麼深不可測大道理。」

在211米距離向GAIA望過去,就像晚上,我們站在地上,望着地球。地球的大小,一如我們站在月球上。我們看見地球,在黑漆一片太空中,發出藍白光芒來。

出色舞台劇演員,透過身體語言,演員與演員之間的對白,推動劇情進展,牽動觀眾情緒,Jason是有此能耐。

《臉臉相融》於4月28日在九龍橫頭墈邨宏禮樓向公眾介紹三個病科:神經纖維瘤、灼傷、銀屑病。希望參加活動人士親歷其境,代入顏損者角色,透過VR眼鏡、戴上面具、化妝,體驗臉貌受損者的生活。

Fung的生活取向:「過自己喜歡過的日子。」作曲,是把他的構想,用音符表達出來。

羅思敏醫生該寫一篇「醫生之苦」,政府醫院、診所醫生一天看症,超過100宗,只得用「衝症三招」了。其實,醫生都想實踐「無條件的關懷」信念的。

酒店在金色大廳Goldener Saal Musilverein旁邊。音樂會前,會有嘉賓到來喝杯酒,音樂會結束,亦會到來喝兩杯。問Thomas:「在維也納,懂音樂的人太多,你會有壓力麼?」

兩次新疆之行,讓Ching對那裏的文化、音樂,有了深層次的認知。學習新疆人演奏用的Satar,更讓Ching眼界大開。

2012年,這隊由Justin負責的爵士樂隊:「Jazvolution」,Jazz與Evolution。爵士樂,對Justin來說,是有趣的進化、演變,一種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