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面

琴人與詩畫──記一代女史蔡德允
作者:張灼祥2022-03-30
蔡德允獲譽為「中國最後一代文人」。沈鑒治解釋,母親是「中國最後一代文人少數的倖存者」,「儘管時代變遷、仍然可以保留優良的價值觀」。
醫者仁心
作者:張灼祥2022-03-23
醫生為市民打疫苗,延長了診症時間:「姑娘辛苦了,但她們都沒有說什麼。而我,舉手之勞,談不上辛苦。」相對在政府醫院工作的朋友,他的OT(超時工作),更不算什麼。
說是捨不得
作者:張灼祥2022-03-16
我們能斷得了物品,但卻斷不了愛和情感。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東西,記載着只有你才懂得的感情。
趙爾納:跳舞有時 讀書有時
作者:張灼祥2022-01-26
「在港大,我修讀計量金融。我是基於對數學和經濟的熱愛而選擇這學科。」 Ian說他喜歡課外活動:「我可是個『舞林高手』。我愛Modern Dance(現代舞),到日本參加國際比賽,還拿了個冠軍呢。」
劉祖農:心境尚天真
作者:張灼祥2022-01-19
劉祖農(J.L.)在大學修讀物理及數學,畢業後教數理科,課餘卻喜歡寫作,寫格律詩詞。這不光是「返老還童」,而是寫詩,得要保持「真的我」才成。
陳欽勉:房協十年大計
作者:張灼祥2022-01-12
與James談話結束,我們站在世貿中心前拍照留念,背景是停泊在路上的消防救火車,街角還有警車、救護車。城市一切如常運作。 James說:「下午我們還要開會,看來只能進行電話會議了。」
苗苗:讀法律・教法律
作者:張灼祥2021-12-29
說Michelle是「學霸」,不是因為她「高考」成績優異(她說中文作文考了個滿分),而是她視閱讀為人生樂事(唸小學時,她已把中國四大名著看了一遍)。
黃啟樂:有關長跑的……
作者:張灼祥2021-12-22
黃啟樂指出,中學時主修美術,不是體育。誰說喜歡藝術的學生,不可以成為長跑好手?小說家村上春樹也可以參加國際馬拉松(雖然不會有機會獲獎)。
楊文蔚:跳得高・看得遠
作者:張灼祥2021-12-15
Cecilia說出跳高與其他運動不同之處:「我們跳高運動員,多是由成功開始,失敗收場。當你試跳,跳過某一高度,會加高到一個位,跳不過,三跳失敗。這失敗,好得很,那就多練習,下一次,或許可以跳得過呢。」
賴錫璋:創意在今天
作者:張灼祥2021-12-08
賴錫璋現在為推動”Cool Think”而走進教育圈,在小學推動運算思維教育,推動學生超越單純科技消費,在解決問題、創作與創新範疇上掌握科技應用。」
方圓明:人生的雲端
作者:張灼祥2021-12-01
方圓明(William)對很多人看任哲的武士,以為藝術家是探索征服的力量:「其實恰恰相反,他的武士探索,是內心的強大,是一種自我超越的情懷。」
陳漢樑:文章有情
作者:張灼祥2021-11-24
郵商作家陳漢樑:「我們每個人都很卑微,卻有能力改變世界,包括你和我。」「盡其所能,有一分熱,發一分光,謀事在人,不問收穫。」
梁樂民:舞台梅艷芳
作者:張灼祥2021-11-17
《梅艷芳》主調溫柔,即使場面有着滄涼、悲愴一面,拍來還是有節制的。看着Anita嫁給舞台,覺得心痛,是捨不得「香港女兒」就此告別人世間。
甘蕎因:一個夢想
作者:張灼祥2021-11-10
鏞記行政總裁甘蕎因認為,現在講求噱頭的年代,餐飲賣相要靚。但先決條件是要有好的品質。「拿到食客面前的食品,要見得人,要好食,要有真味。」
申偉強:回到起點
作者:張灼祥2021-11-03
「我們做演員的,演過若干場後,一起『成長』,演到某一場,我們會有默契。說:今晚一齊『玩』。可以演得更放了。」申偉強(Chris)娓娓道來出演《往大馬士革之路》的心路歷程。
蔡兆浚:三幅地圖看香港
作者:張灼祥2021-10-27
蔡兆浚指出,古今地名的演化反映香港社會的發展和變遷。重拾掌故,是認識香港,認識自己的一個途徑。
蘇玉華:與角色做朋友
作者:張灼祥2021-10-20
蘇玉華(Louisa)指出「每次演出,對我來說,都是第一次,都有新鮮感,不會對角色生厭的。」
石依琳:再見紅葉街
作者:張灼祥2021-10-13
石依琳(Lam)認為「人生,不是想過而是走過的路,不關乎是否崎嶇。」
林群聲:面對新挑戰
作者:張灼祥2021-10-06
新官上任三把火,林群聲(Paul)當上香港都會大學校長,他有三大目標,那是他的教育理念:「提供優質教育、畢業生可以搵到好工,還可創業,並成為良好公民。」
李志清:快樂少年時
作者:張灼祥2021-09-29
李志清(Ching)向我們展示的,不止是他的記憶力,而是他的藝術觸覺,筆下見人間情意,才能打動人,《記得當時年紀少》滿載的,正是藝術家的情懷。
陸人龍:地理山河說起
作者:張灼祥2021-09-15
陸人龍(Michael)編寫《認識中國》系列書籍,向學生介紹中國文化歷史。他說:「叢書由中國地理山河開始,以歷史的演變為主軸,以文化積累為內容。」
安靜:感性.理性
作者:張灼祥2021-09-01
Annie可以很冷靜幫助來尋求輔導的人。來到生活層面,她就讓自己隨着感覺而活,隨着狀態走,自由得很。
梁款:黃霑書房15年
作者:張灼祥2021-08-25
梁款把黃霑生前寫過的歌詞、筆記、文章、剪報,都搬到自己的大學辦公室和家中進行整理,繼而出書。他喜歡用玄妙一點的講法:「黃霑書房設在時間和空間的交界。」
米哈:喝不喝河豚湯?
作者:張灼祥2021-08-18
Louis找來日本作家松尾芭蕉(Basho Matsuo),說出「活在當下」道理,有這一首俳句:「哎呀/幸好沒事/昨天喝了/河豚湯」。
蔣曉薇:屯門的聯想
作者:張灼祥2021-08-11
蔣曉薇(Mei)的文字,仍能捕捉那似幻似真的感覺,可與電影《幻愛》互相對照。
黃琪:修補的藝術
作者:張灼祥2021-08-04
黃琪(Kay)經營時裝診所,「把舊衣裳改頭換面,讓它有新面貌,貼近潮流。」令人耳目一新。
甘琨禮:寫菜譜的學問
作者:張灼祥2021-07-28
甘琨禮(Ronald)是鏞記董事及總經理,在鏞記工作超過半個世紀的他說「守業」一點不容易,但他會遵守對父親的承諾的。
李娟:校園老虎三百
作者:張灼祥2021-07-21
香港城市大學協理學務副校長李娟教授(Julie)與作者詳談「老虎班」計劃,指出城大希望借此培養學生,成為明日社會領袖人才。想讀大學的年輕一代,機會多的是。
陳思源:創科的明天
作者:張灼祥2021-07-14
數碼港首席公眾使命官Eric說:「數碼港一直以來,都在幫助年輕人投身創科行業。透過互動平台聯繫創科界與求職者,今年得到170間公司參與,提供1300個空缺。」
曾苑滺:愛與人打交道
作者:張灼祥2021-07-07
曾苑滺(Vivian)原可以留在香港讀法律,但她選擇去英國,學曉獨立自處、「活得有意思」,「在歐洲,我體會不同文化、歷史,與我們的差異。我學會接納、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