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世紀的德國威廉二世將「黃禍」放到中國人和日本人身上,120年後西方人又興起「黃禍論」,任何事情都與中國有關,但事實並非如此。

中國遇到上海第二季封城效應,GDP大降,全年只得3.0%,GDP回到美國的70.09%。美國人額手稱慶,但分別是中國通脹率維持在2%以下,美國則由6月的9.1%降至12月6.5%,仍是高不可攀!

老白男的一生都在冷戰中,先是蘇聯,然後是中國,抱着美國是「頭號超級大國」的觀念不變,也只能抱着10年內擊敗中國的幻想活下來。尚幸Z世代(1995-2009)和老白男觀念不同。

如今拜登的群毆政策(2022-2023),拉幫結派,最先實驗在俄羅斯身上,是為日後對付中國的推演,極值得研究!

烏克蘭既不能加入北約,加入歐盟亦遙遙無期。歐盟自己亦在風雨之中,能存續多久,誰也沒有什麼信心。

美國經濟容或尚有彈力,但政治制度已日薄西山。美國議員無退休年齡,只要有金主捐款,就可擊敗對手,美國人再不滿也無能為力,直至毀滅吧!

現今和平一半,戰爭一半,不單是真刀真槍才是戰爭,戰爭早已超限,在任何領域都在超限戰。在星雲大師監修的《獻給旅行者365日》中早已預示。

岸田文雄不知自己任期可以多久,但仍要堅持5年內的國防費用達到43萬億日圓,2027年要達到43萬億日圓的總額。反對加稅來增加國防費用的日本人達49%,岸田一去,計劃飄零,但政客總是活在夢中。

美國經疫情派糖後,已充滿不願工作,只收失業救濟金的人。科技業這個3年來大手大腳的行業已收手了,最接地氣的銀行已看到中小企必然破產累累,壞帳必爭,發出警告,但冇人聽。到時又説是黑天鵝,嗚呼!

從兩年的時空來看,中國經濟成長目標基本達標,是「既濟」。當然由彭博、路透社等所選擇的西方經濟學家,大跌眼鏡,失望兼失威,又錯一次而已。

稻盛和夫和大前研一早年都在勸日本人要有好心態去度過老年。25年過去了,日本老人只累積了更多的金融資產,但人生呢?

美國國債是GDP的125%,非洲只是54.8%,一年利率2023年大概要5%,即1.58萬億美元,是美國國防費用8800億美元的1.8倍,哪裏問題比較大?美國評分機構敢將美國評分降級嗎?

西方過去500年,靠的是傳教士、軍人和商人三者並行,殖民全球;如今傳播的卻是新自由主義,已經發展到荼靡,中國並未受落,西方充滿了焦慮和恐懼。人類虎年不好過,只有1%得利,兔年能改嗎?

欠缺領導力的西方正處於一片大混亂。美國要更強,首先要犧牲盟友,從西方割韭菜,最後反目是必然的。

世界已進入百年不遇之大變。「世界多數」在2023年必定已進入覺醒年代,追求自身目標,擺脫西方的完全控制,不隨便參加西方的制裁行動,新秩序必須開始了。

地緣政治動盪加劇,烏克蘭局勢安定是無望的,金融體系出現危機也不可忽略。世界經濟2023年只能看亞洲。

俄羅斯富人以為只要不將錢放在美國,其他地方如歐洲、倫敦、瑞士、日本是安全的。事實證明全錯,哪裏都不安全,中國人心知肚明了。

2022年是最好一年,還是最壞一年,在政客一念之間!新冠疫情和俄烏衝突在歷史中都只是一刹,樂觀些吧!

2023年是不確定的一年,日本要走正路,才是亞洲之福,不能再當美國小弟了!是為禱!

2022年GDP本來可以破100萬億美元記錄,如今只望自4.6%腰斬至2.3%,「G3」美、歐、日只得1.9%,中國的5.5%亦有點難,誰也料不到俄國盧布成為年度最強貨幣,股市亦回頭。

美國已是石油出口大國,和阿拉伯國家已成競爭對手。大買家是中國,阿拉伯國家要親中疏美也是勢在必行的。

美國人不想投巨金使台積電變成美積電,如意算盤是將5納米以下的廠房送往美國,同時吸收美國最短缺的工程師,台灣當局無力護着這兩項寶庫,只能走向日落黃昏。

足球靠風氣,只喜睇波不喜踢波的國度很難成為足球強國。只要有風氣有傳統有訓練,小國也能出強隊。

虎年是多事之年,國際局勢動盪不安。《易經》「既濟」卦勸人「思患而預防之」,若既不思患,又預防不了,事情就會「未濟」,結果不能好,這句話用來形容當今國際大事再合適不過。

俄烏衝突是今年世界政局的大熱點。背後諸方勢力混雜,各自付出的成本也不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目前為止注意何時才停戰的人是佔多數的。

卡塔爾花了鉅資之下,仍無法出線是意料之中,天時地利錢多,不能保證勝利,三戰三北。但2022年GDP可達5.2%,算是補償。

市場決定未來,西方雖然要拼命保住經濟霸權和價值觀,但只會是徒勞的。弱肉強食的500年已過去了,年輕人要準備將來。

拜登參與11月的東盟大會,提出建立戰略伙伴關係,意圖分中國一杯羹。很明顯手下沒有做好功課,東盟和中國成為對方第一貿易伙伴,美國是改變不了這件事。

G20是G7無法解決2008危機的後遺症而成立。當然以為新入來的都會聽話,但十幾年過去了,人人都長大了,各有主見,G7本身也未必一條心,美國勉強壓住。

美國的「自由、民主、人權」早已沒有市場,連美國年輕人也開始研究社會主義,但美國「老白男」仍死執權不放,年輕人不知何時才能掌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