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Apr 04 2025 22:43:36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觀世錄

由基辛格到布林肯訪華的逸事
作者:張建雄2023-06-22
布林肯之行是實在的,他避免了成為1979年建交後第一個在任內未訪問中國的國務卿,還達成5個合作方向,有所交待,合符美國明和暗圍策略。至於習大大和拜登何時會面,還看時機,秦剛赴美之行看來也近了!
全球南方不再馴順已成事實
作者:張建雄2023-06-19
在拜登所領導的Team B人馬,都只是學院派,只能「胸有成竹,有條不紊」將好事幹成壞事。推行「民主自由」洗腦早已在全球南方行不通,時來天地齊使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美國和全球債務的比較
作者:張建雄2023-06-15
美國真正風險是普通人不注意的無資金支持的負債(Unfunded Liabilities),高達185.1萬億美元,剛剛和美國全國資產打和,這些負債只會愈積愈大,一減世界大亂。
基辛格百歲的感言
作者:張建雄2023-06-11
拜登和特朗普也許也應問計於機械人,才能學會基辛格的「友好」、包容和不好戰,天下才會太平吧!基辛格說再活百年,才能找到西方如康德的人物。善哉。
全球南方隨東方崛起年代已開始
作者:張建雄2023-06-08
到2023年,忽然發現,全球東方和南方都要自主了。
訪港三大問題和答案
作者:張建雄2023-06-05
最近和香港各路英雄談天,最熱的3個問題是,一,台灣會不會打起來?二是美國會不會債務違約。三是有無用過ChatGPT,是否擔心因此失業?
5月兩個峰會各有心思
作者:張建雄2023-06-01
單是中國促成了沙特和伊朗的歷史性和解,就是美國做不到的。中國外交是朋友滿天下,來者不拒。
由知港滬到知東盟的重要性
作者:張建雄2023-05-29
從金融中心角度來看,東盟十國有新加坡,「三省一市」有上海,「大灣區」有香港,日後發展各有千秋。要從創業成本,同城效應,工業基礎,市場規模和一帶一路聯繫等因素來比較。
21世紀兩個最重要組織:金磚和上合
作者:張建雄2023-05-25
2023年4月,英國顧問公司發布的GDP比重(以PPP計),金磚國31.5%,G7 30.7% ,金磚五國首度超越G7。西方不要參加,只自蒙其損,世界只能「和而不同,和諧共生」,一個「和」字主導全球。
由中國出口變化看未來
作者:張建雄2023-05-22
西方人最近流行的說法是不能太依靠中國的出口,希望收縮。其實自21世紀初以來,其他市場已漸漸取代西方而西方卻不自知。
如何看待美國最佳銀行榜
作者:張建雄2023-05-18
美國銀行界誰是最佳,誰也不知道了。信用評分也反應太慢!禍事不遠,大到不能倒,小也不能倒,美國做到嗎?不能!
美國人真正的財務問題在何方?
作者:張建雄2023-05-15
美國銀行風暴會不會就此過去呢?如果看歷史紀綠,是不會的。15前雷曼兄弟那一次,僥倖將「大到不能倒」的都救了,如今也沒留下幾家了。
到了重新審視美國銀行業的時光了
作者:張建雄2023-05-11
美國的銀行危機令美國商業銀行的總存款在2023年4月12日下跌至17.38萬億美元,即使中國GDP也許比不上美國,但中國商業銀行的存款卻老早超越美國,此次美國的銀行危機,是否會改變投資觀呢?
由兩家FRB看美國銀行業的信心
作者:張建雄2023-05-08
美國矽谷銀行出事,是管理不善,FRB也是監管不力,第一共和銀行亦是如此。要將問題指責特朗普改革之故,只是藉口。
50年的教訓太久 只爭朝夕
作者:張建雄2023-05-04
93歲的巴菲特一方面說,美國的銀行危機並未過去;但另一方面又說,20年或50年內,美國和日本都會更強大。預測50年的事會否準確,且看一段中國歷史。
世界幸福感比較 金磚國第一
作者:張建雄2023-04-27
法國IPSOS所做的140國家調查,調查是「自我感覺」是不是幸福,中國受訪者的自我感覺幸福排名2020年93%,第一;2023年91%,亦是第一。移民不知為了什麼?
從麥克阿瑟看美日同盟的未來
作者:張建雄2023-04-24
在美國老白男眼中,日本仍是那個能力低下和未及成年的12歲小孩,日本能夠接受嗎?
美國下一個地雷行將爆發
作者:張建雄2023-04-20
倒閉的簽名銀行被收購,其房地產業務居然冇人要,為什麼?
馬克龍訪華聽曲聲入心通
作者:張建雄2023-04-17
2023年4月,馬克龍訪華,在廣州松園上了一場文化盛宴,品茶聽曲。返回法國途中,就說出歐洲人要自主,不當美國附庸,更提台灣問題,不站邊美國。可見這一曲「高山流水」嘆知音,馬克龍聽進去了。
後美元時代開始了
作者:張建雄2023-04-13
人民幣國際化不必一蹴即就,但後美元時代肯定開始了,制裁俄羅斯,已反噬美國了。
3月尾的峰會顯示了中美之事去向
作者:張建雄2023-04-10
美國本身問題不斷,卻要將其民主人權標準和生活方式強加於別國,實在虛偽之極。
百年未有大變局的5年回顧
作者:張建雄2023-04-06
西方制度已無法產生優秀的領袖,英國2023年負增長已是板上釘釘;美國是對中國認知倒退,達到無知和歇斯底里狀態,只以為拼命增加軍費就會安全,還對罷工抗議無動於衷,中國只能做自己的事。
日本由「1億中流」到「1億下流」的現象
作者:張建雄2023-04-03
日本傳媒將自己標籤為「寒酸日本」,30年前的「1億中流」已變成今日的「1億下流」。
由貝爾斯登到矽谷銀行的歷史痕跡
作者:張建雄2023-03-30
雷曼兄弟雖名留青史,第一家倒閉的卻是2008年3月17日的貝爾斯登,距離起點11個月。歷史永遠用不同的角度重演。
美國的蘇彝士時刻隨時來臨
作者:張建雄2023-03-27
美國最大危機是失去吸引世界頂尖人才的能力,但美國維護令全世界羨慕的物質豐富狀態已失能,看看基建便知,頂尖人才怎會失去判斷力,歸去來兮胡不歸!
全球南方的意見已浮見亦必須重現
作者:張建雄2023-03-23
全球南方對俄烏衝突不感興趣,因為那只是歐洲問題,而不是世界問題,這個歐洲問題卻引起全球通脹,能源、食品價格和利率高漲的困境。很明顯全球南方現在有了其他選擇,不必由西方主導。
矽谷銀行挑起的疑問
作者:張建雄2023-03-20
2021年11月30日是不可忘記的一日,矽谷銀行股價763美元,出事前一天是263美元,一天暴跌65%,然後收市後再下跌60%,最後歸零!投資真難!矽谷銀行當然不是終結篇,問題才開始。
3份頂級報告差異何以如此大
作者:張建雄2023-03-16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布工作報告,強調「人民至上,世界大同」,公報的數字令人類命運共同體更進一步。
台灣能拯救美國的生存風險嗎?
作者:張建雄2023-03-13
美國對付中國只有一把「台灣牌」,亦只能要「台灣死到最後一人」。烏克蘭已死了幾十萬,跑了800萬人,經濟下跌37%,台灣人為何要學烏克蘭嗎?沒有那麼傻!
中國和日本人口紅利的比較
作者:張建雄2023-03-09
2022年中國人口減少了850000人,西方反華人士驚喜若狂,中國崛起停止了,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