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在救亡之後,美國國債比率是82%,超過歐洲警戒線,美國不想付利息,世界進入低息期,14年就這樣過去了?

伊朗下一步行動,對古老文明不明白的美國是無法預估的。影子戰爭不再,新遊戲規劃是什麼呢?誰來決定呢?

烏克蘭和美西方互相由疲倦到厭倦,戰事也就停止了,和平不是最好的嗎?何苦來哉!

台灣30年教改是一場大災難,製造一批「天然獨」,馬英九要力挽狂瀾,但只有財力帶20名,台灣遠遠落後,洪秀柱要帶200名只嫌太少。這場大災難要平復,兩岸四地都要全力啊!

2024年4月8日,北京真熱鬧,美國耶倫老太太又來了,而拉夫羅夫來華是取平衡。老太太來得,俄也來得,順便支持南海、台灣局勢。

台灣由於政治取向,多年來既不敢爭大陸人才,亦不進口大陸科技,只羨美國,要想成為「綠色寶島」,但各類資源都缺乏,由人到水都缺乏,甚至嬰兒出生率也是全球最低之一。

中美對弈,美國無法全勝,更無法同時打3場戰爭,俄烏衝突、巴以衝突,都已失控。美國再開台海或南海戰場,是力不從心的,只能要求恢復軍方溝通。

2024年3月30日,中國向赴美公民發出旅行建議,提醒可能遇到無端盤查、滋擾,儘管如此,赴美留學生仍有30萬之眾。但美國危險不知在入境進「小黑屋」,而在無限槍枝。

巴爾的摩一條橋,屬於狀態良好的那種,在一條載重9.5萬噸的集裝箱船,時速14.8公里的速度一撞之下,瞬間坍塌,電視上看得清清楚楚。再如911撞機的瞬間,真是不出事,無人知什麼。

看電動電車和手機就知美國普通人購買力之弱,和GDP的滲水度之高,嗚呼,泰國人是幸福的,有好鄰居和RCEP!

全球北方雖然發達,但只是高科技上,基礎設施早已老舊。由此過去幾十年的生產外移,產品供應鏈早已沒有獨立性。

美國面臨的是特朗普回朝的現實,希臘歷史家唯一可以斷定是「二戰以來的現狀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

目前熱錢不流入大陸,單以銀行界為例,中國四大銀行市值總額只有6600億美元,PE在4以下,而美國摩通的市值卻高達5411億美元,PE 10.92。有那麼大距離嗎?何時才回調?是一個世界問題!

若獨靠美國和歐洲市場,是一定遇上阻力,歐美態度是「攬住一齊死」,但全球南方已興起,非洲、中東東南亞有大需求「一帶一路」已運行十年,美國人沒有遠見,當時不以為意。

拜登經濟學只有36%的美國人支持,超過一半的人認為拜登不是總統,經濟會變得更好。美國人要選愛吹牛的特朗普,還是謊話連篇的拜登,總歸也是不易的。

誰料得到,不及50年,台灣就有李登輝、李遠哲之流出現,以教育改革為名,去中國化為實。手段之一就是減少閱讀文言文。

日本下一個40年要好好準備,解決人口問題擺脫美國,友中才是最好方法,否則900萬億日元GDP,只是日本夢。

2023年G7其實甚慘,英國也是第三季-0.4%,第四季-0.6%而進入「技術性衰退」,反而俄國GDP成長了3.6%, 千年老二也不好當。

烏克蘭人300萬在國內流離失所,600萬在歐洲不願歸來,有免費屋,免費醫療,有工做,烏克蘭能控制人口不足3000萬,是俄國五分之一,真的要滴下最後一滴血嗎?看來不到拜登下台,沒有轉機!

中國有中醫養生、《黃帝內經》這些寶貝,美國只會科學,但只有那些有錢和有閒的人本能發長生夢,養生還是在東方!

在西方眼中,中國社會管理嚴格,沒有自由,是文化差異。西方人側重個人和企業的成果,是經濟賢能制,要求政府不能干預,所以對中國事事看不順眼,那是改不了。

美國國債34萬億美元,不過大銀行只貸了20%,其他中小銀行負責80%,傷亡慘重不免,誰來出手救呢?不是說中國的房地產很慘嗎?怎麼不分析自己美國呢?

基於美國規則的國際秩序已無人追隨,不相信西方文化已達75%,基本上就是全球南方。西方媒體只能自欺欺人,不報道任何普京的勝利,烏克蘭最壞情況尚未到來,但法國人看到了!

美國無敵世界、以色列無敵中東的神話都破滅了。美國已無法提供保護了,胡塞武裝也無可奈何了。美國亦無法在保護主義下,提供廣大市場了!

九二共識已被台灣國民黨用了32年來「拖」,可以休矣。

美國不是唯我獨尊多時了。當然特朗普回朝,世人又要受特朗普轟炸,哀哉。但美國軍事實力也不見得天下無敵,內政更是問題。

金磚十領導人第16次會晤特在俄羅斯喀山市舉行,到時大量合作出爐。國際支付中減少對美元依賴是大題目,免得日後又被西方制裁,構成諸多不便。

大陸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幾間演藝學院就是大學規格;香港靠的都是天才、科班出身,身懷絕技的人,好像還未出現!世代交替要出現啊!否則放棄大市場。

地震重災區的人口老化率株洲市51%,輪島是45%,可謂滿街都是老人。「退而不休」是福氣,還是無奈?年輕人躺平,對金錢,地位和婚姻都不感興趣,老年人當權,是幸事?

以色列速戰速決無望,世界人心已失。雖說猶太人已控制美國,國會是分裂的,兵凶戰危,還是快快停火。以為備戰可以避戰的人還在發夢,以色列是2024年大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