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幼兒教育及服務聯會總幹事程德智女士想到訪我校,她是我在香港十分期待見面的人之一,因為她是我幼稚園的校長。
重要的不是贏在起跑線,最重要的是「正確在出發點」。我們不鼓勵比賽,我們鼓勵是大家和平的共同發展。
為了孩子的心理發展及國家人民素質的發展着想,請不要再製造間斷式的孤兒。我相信,這會是人生一大痛苦!
幼教充斥偽資訊,政府沒有監管把關,以致商人胡作非為,現已亂局難收。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慢慢扭曲了家長的價值觀。
廿一世紀的成人,應為自己的成人作業,作出努力,終身學習,成就每位孩子,履行成人的成仁天職,感受教育的偉大,體現成人之道。
每提到基礎教育,就很容易使人想起幼兒教育。好像從未有人深入地想過,一切教育的基礎應是什麼?
施教者可用以下的教育原理為基礎,設定製作原則,創造更合用、更優良的教具培育孩童。優質教具是智慧的載體!
孩童在發展中在沒有成人約束下,能與大自然環境互動的機會有多少?憑自己去理解大自然規律互動的機會又有多少?採用「死」的書本作幼教?還是這採取「活」的互動作幼教?
15年免費教育中,香港孩子一直有學國話/普通話,為何效果仍不夠理想,是教育方法的問題。
是否歷史系的原因?誤以為打能處理一切。古人行為絕對不像今天。他們常以暴力解決一切問題,所以戰爭頻生。我們需要學習這嗎?
自然教育對我來說,是每位探索者在大自然環境裏,與園林花園的所有互動着、觀察着,享受着無拘無束,自自然然、自在地成長。
教育能否成功,在於學習能否成事。即學與教是不能分割的。但,若果孩子不是用學,而是用吸收的話,即教可能是徒勞無功的。
寫文章不能斷章取義,做事更不應。「孩子是做成人之父」,孩子喜歡即時問,但家長沒有學習孩子的學習方法,太可惜了!
超前教學對孩子的學業沒有長遠的幫助,反而對個人素質的培育,會受影響。知識可以速成,但成長沒辦法壓縮。
作為有智慧的動物,作為父母,作為孩子生命教育的執行人,我們有責任把人類的生活智慧傳承下去,這是上天給我們的使命。
今天的教育需要配眼鏡了!
幼兒最滿足的是甚麼?是喝水脫鞋子後,到草地或泥土上呼吸新鮮空氣,吸收太陽自然光,無憂無慮地玩耍。
留意遊學團的「教師」是否只是臨時工,未受過培訓,連教自己母語也水平差;更重要的是懂不懂教學方法,和有無教育道德!
以往,嬰幼教一直是偏向浪漫主義,西方教育哲理家絞盡腦汁把幼教美化、神化。要優化嬰幼教,不應美化它,而是把它科學化。
音樂跟藝術是人性的產物,難道機器能夠代替嗎?
為了外語的獲得而欺騙孩子的大腦,擾亂孩子的發展,值得嗎?
稱得上經書的經典,先哲不是想我們「讀」,而是希望我們能「做」、活化它。請讓《三字經》活過來吧!
如果教育法有效,從小開始吸收正體字,絕大部分孩子學習並無問題。
母親這個職業的滿足,不能用高薪厚職來做比較。因為這是人的最原始、最純潔、最深層的滿足感,不可用物質或虛榮跟它並論,這是不同範疇,不同境界,它才是人的精神及心靈最高層次的快樂及享受。
孩子不能從父母身上感到安全,每天像是活在恐懼中。
中西哲學家所說,成人應向孩子學習。請各位家長把上天的最真,帶到人間吧!我們的孩子是真善美的!
外婆說,「蘇蝦」出世後,每逢大時大節必定要留隻雞脾,盛碗菜放在床頭供奉「床頭婆婆」以保蘇蝦健康成長。
把食物弄得太碎太軟並不符合兒童發展:如不咀嚼,吞嚥能力便會發展遲緩,吞嚥能力弱又反過來令孩子更容易鯁到。
給學童和所有居民健康的生活空間,實在刻不容緩。與其用種種行政措施補救,不如預防。
上一代的生活沒發生什麼問題,只是窮一點,大部分人的時間用來幹活,勤力做家務;孩子天生天養,自然而然學習父母,模仿父母,繼而了解父母,體諒父母,尊重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