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 Apr 01 2025 09:05:59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自由行

南非向國際法院控告以色列有用嗎?
作者:張翠容2024-01-30
大家有否留意,好些阿拉伯國家對南非的舉措保持沉默,它們深知自己雙手亦不潔淨;德國欲為「種族屠殺」下定義好讓以色列開脫,即招來批評;唯獨南非曾經歷種族隔離政策和種族清洗的悲劇,可站在道德高地指控以色列。
最有壓力的台灣大選:國際媒體解讀的背後
作者:張翠容2024-01-23
旁邊20來歲的柯粉說既然害怕戰爭,為何不創造和平條件?其實今次大選也關乎到經濟,為何大家老是關心有關對岸威脅的揣測?這種政治操弄已經令年輕人非常厭煩了,他們更關心中美鬥爭下對台灣經濟的衝擊。
中印夾縫中看孟加拉大選
作者:張翠容2024-01-16
今次孟加拉大選在反對派杯葛下,投票率只得四成,有說其實更低至可能只得兩成多,令到哈西娜順利第四度連任,國會全由她的人民聯盟黨控制。這意味着什麼?
從陸地打到海洋 紅海再成較量之地
作者:張翠容2024-01-09
胡塞始終是個弱小的叛軍組織,在也門內戰時期卻能力抗支持政府軍的遜尼派阿拉伯聯軍,現在又敢對抗美國和以色列,發動紅海之戰,令強大如美國只能窮於接招,無法迅速解決胡塞的威脅。究竟紅海危機如何發展下去?
烏克蘭戰火下的聖誕政治
作者:張翠容2024-01-02
直到今年戰事仍然膠着,基輔政府立刻用聖誕來激勵士氣,提醒人們西方世界才是方向,看在普京眼裏,當然不是味兒。烏克蘭愈往西跑,俄羅斯愈把烏克蘭東部捉得緊,熱戰繼續。東與西之間的較量,比我們所知的尖銳。
連任無懸念,埃及難擺脫軍人總統惹爭議
作者:張翠容2023-12-27
軍人政府回歸,民生經濟不僅沒有起色,反之大幅下滑,近年更面對疫情肆虐、俄烏和以哈兩大戰爭衝擊,本已脆弱的埃及經濟被徹底打垮了。國內人民把經濟罪責歸咎於軍人總統助大了軍隊企業的勢力,擴大了經濟的不正義。
也是一場文化滅絕:從加沙詩人之死說起
作者:張翠容2023-12-19
在這場種族滅絕行動中,摧毀加沙的文化層面自然是以方最重要的目的。以色列要否定巴人的存在,首先要否定他們的知識、歷史和文明寶藏。
血汗波斯灣──迪拜氣候峰會的諷刺
作者:張翠容2023-12-12
去年卡塔爾主辦世界杯,在全國歡慶之時,不少媒體反而聚焦該國聲名狼藉的勞工剝削議題。不僅卡塔爾,其他海灣國家亦然,阿聯酋也不例外,今年COP28場外示威組織中,有勞工和人權組織便借機提出海灣外勞的問題。
敘利亞再成風暴眼 一帶一路險中行
作者:張翠容2023-12-05
中國求資源若渴,中東早是中國主要原油提供者。正當美國在中東政策失敗,俄羅斯又自顧不暇,這可算是中國在中東大打外交牌的時候。俗語說,高風險高回報,但中東卻不易為,那就拭目以待吧。
第二戰線:真主黨成伊朗馬前卒?
作者:張翠容2023-11-28
1992年以色列欲瓦解哈馬斯在加沙的勢力,把數百名哈馬斯領導人驅往黎巴嫩,這反之更促成伊朗、真主黨和哈馬斯的鐵三角聯盟。原本以巴問題是阿拉伯世界的核心問題,如今伊朗在這個核心問題所發出的聲音更大。
內塔尼亞胡的新中東計劃
作者:張翠容2023-11-21
觀察家早指出,以色列的目的,便是要將哈馬斯勢力驅逐出加沙地帶,好讓以色列盟友英國石油公司以及美國的諾伯爾能源公司,自由地開採加沙海域蘊藏的豐富天然氣,而以色列也可從中得益。
反猶不可取 鑑古知今謹守人道主義
作者:張翠容2023-11-14
我在聖地多年的採訪,也曾見證兩個民族為和平付出過的努力,共同推動和平運動,滋養出人間友愛,默默地、慢慢地,在散播和平種子。他們的工作,在國際傳媒的聚焦光以外。
全球怒吼 加沙屠城背後的不神聖聯盟
作者:張翠容2023-11-07
新保守主義者維護美國世界霸權的野心,與美國福音派教會利用猶太復國主義完成他們心目中的救世主論,以致猶太復國主義者透過新保守主義運動來鞏固以色列的權力與擴張政策,可謂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他。
走進哈馬斯世界
作者:張翠容2023-10-31
當我訪問哈馬斯領袖薩哈爾醫生時,他說,以色列那邊沒有平民,他們全民皆兵,選出錫安主義者來打壓巴人,因此他們不是無辜者;內塔尼亞胡政府也這樣說,加沙沒有無辜者,他們接受哈馬斯管治,他們全是哈馬斯同謀者。
國際主流論述背後的以巴真相:浩劫日再臨?
作者:張翠容2023-10-21
今次內塔尼亞胡領導的以色列極右政府,欲驅趕加沙居民,是否有再佔領加沙的企圖,上演第二次「浩劫日」,整個世界都在關注。
天天都是911 倒果為因是以巴死結
作者:張翠容2023-10-13
如果西方能公正認真看待以巴問題,至少制止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上台後所採取的一連串法西斯政策,那麽今次悲劇或許可以避免。
印太戰略下崛起的印度,卻成「失敗國家」
作者:張翠容2022-02-23
莫迪企圖操弄民粹主義的行為,埋下不少社會衝突的種子,而且波及到鄰近國家,令原本已矛盾重重的鄰邦關係更是雪上加霜,恐怕最後會導致地區不穩。看來,美國向印度下重注是福是禍未可逆料。
移民夢
作者:張翠容2020-07-28
我曾在英國住過6年,明白英國是一個怎麼樣的國家,作為少數族群,生活不易。因此,在考慮移居英國之前,你得要問對這個國家有多少的認識?特別在英國脫歐後的社會情況,新移民應如何自處?
替天行道?
作者:張翠容2019-04-30
恐怖分子大多有宏大的理由去施襲,而且被抹上「神聖」的色彩,是一場「聖戰」,為上天做事,這是那麼的正義啊,必受上天的回報。如是者,他們便能狠下毒手。對這樣的洗腦,實在令人不寒而慄。
東與西之間總是滿布傷痕
作者:張翠容2018-03-28
往東走,向西跑?還是站在東西之間開拓獨立自主、尋找具有回應自身歷史脈絡的現代化論述空間?這都是發展中國家或非西方國家的大挑戰。
改革者的理智和希望
作者:張翠容2018-02-17
語言沙文主義不能存在在校園;老師有身教責任,其身不正何以令學生信服?
特朗普關閉以巴和平大門
作者:張翠容2017-12-14
究竟這個聖城主權屬誰?都可以引發一場戰爭。
不好色才是人格缺陷?
作者:張翠容2017-12-04
現代社會常掛在嘴邊:婦女能頂半邊天,但女性一樣常被物化。如果尊重女性這一態度可以是文明的一把尺,我們這個社會仍未達標。
國際化的迷思
作者:張翠容2017-11-24
到某地走一個「白鴿轉」 又如何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旅行團」名義上是交流,不過是一大團人浩浩蕩蕩出外見世面,最終在於觀光罷了,又怎能令大學國際化?
誰是摧毁民主的共犯?
作者:張翠容2017-11-19
傳媒應該是民主的守護者,提供社會不完美的細節,令大眾掌握足夠的訊息,來正確審視當權者的功過,從而對症下藥,推動改革。
給小艾藍的信──中東難民悲歌
作者:張翠容2015-09-12
曾到過敘利亞的旅客,都會向你們豎起大姆指,同意你們是友善好客的民族。怎知好客的民族沒有回報,並遭到最狠心的救援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