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Apr 02 2025 06:13:58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翔話短說

絲路風險 網絡抹黑
作者:陳鳳翔2019-08-27
「社交平台」不斷地摧毀傳統文化和規律,近代追求的民主文明在褪色!
淺析絲路灣區之戰略與倡議
作者:陳鳳翔2019-08-05
建設大灣區的基本要求,就是深化改革。世界經濟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中國的深化改革、市場開放已逼在眉睫。
誰助華為衝雲霄 5G勝負見分曉
作者:陳鳳翔2019-03-18
5G普及之地,生態昌盛。築好網路,應用等生態圈將順勢而生,華為發展定必冠領環球,形勢比人強。一旦上錯車,往後十年淪為次級科技公園,推動經濟難矣。
泰國:你沒有注意的絲路數據中心
作者:陳鳳翔2018-12-18
現在,香港成立創新及科技局大力推動着創新,創新成為世界進步的一大關鍵。但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在粵港澳大灣區走出去的輻射地,泰國已有高科技的絲路數據中心。
泰國:一顆創新的超新星
作者:陳鳳翔2018-09-26
新興市場的南洋各地群星爭豔,共塑璀璨星河。相似景象其實早已發生在身旁,香港和內地也不是在相映生輝嗎?
泰文化拓絲路
作者:陳鳳翔2018-09-13
過去,以為泰國聞名於陽光與沙灘,是次旅程有不一樣的發現。配合盤谷銀行、正大集團、曼谷捷運、和記黃埔港口、亞洲理工學院等等的考察拜訪,清晰了解泰國位處東南亞的中心點,是重要橋樑所在地。
創新灣區的目標對象
作者:陳鳳翔2018-05-04
客觀的經濟環境,正在落實「命運共同體」的成長。若要東方經濟圈進佔王者寶座,應發揮灣區作為支撑地的棋子作用,加快走出數字絲路的創新棋步。也許,是大家另一次提出想法、另一次建議規劃的時候了。
五年規劃 一帶一路機遇
作者:陳鳳翔2018-01-04
回歸另一個十年,隨著國際環境的轉變,香港和東南亞新興市場的經濟繼續反覆,另一個金融風暴日漸靠近。
粵港澳金融生態圈與金融風暴周期
作者:陳鳳翔2017-12-28
時間飛逝,轉眼經歷了二十年,期間經濟反覆多變。經濟週期,真的那麼湊巧。十年循環,難道這又重逢?
灣區9+2=10+1+1
作者:陳鳳翔2017-11-07
香港早前的一帶一路騖遠策略,期望以「超級聯繫人」的圍骰通殺全球。若然從金融角度考慮,不無道理,但以加工製造、貿易或物流運輸業等來看,這無疑是捨近求遠。
打通絲路的伊斯蘭金融
作者:陳鳳翔2017-10-12
香港,作為一個享負盛名的金融中心,環球排名前列,沒有完善的金融版圖,怎配稱一帶一路「國際超級聯繫人」呢?
了解灣區 高瞻定位
作者:陳鳳翔2017-10-03
期望稍後公布灣區規劃時,可採用較簡單易明的方案和措詞,不合時宜的敢於刪減,讓公眾更容易理解,爭取各方參與和支持,提高成功比率。
漢武絲路留名 中國帶路千鋒
作者:陳鳳翔2017-09-05
今天,中國效法前人,倡議跨國往來,有一帶又有一路,涉面更廣、模式更多。
大馬華裔青年 絲路拼搏思維
作者:編輯精選2017-08-08
當地學生面對艱辛的學習環境,但仍然十分勤奮,我認為很值得我去學習。
海絲大馬 核心地段
作者:陳鳳翔2017-08-01
亞洲及東歐整遍沿線國,組成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連貫地,是未來數十年發展最蓬勃的新世界,機遇處處。
順應市場規則 處理絲路風險
作者:陳鳳翔2017-07-04
以現金啟動工程,帶動合作。但會否爬升至負債大國,風險令人擔憂。
金融灣區 海絲規劃
作者:陳鳳翔2017-06-07
欲成好事,多採納民間的有建設性建議,強化民心相通。
一帶一路 與我何干
作者:陳鳳翔2017-05-04
對中學學生來說,他們還有數年便會踏足社會,正在等待他們的工作已不完全是當年紅得發紫的傳統行業。
陳鳳翔:金融作為核心 灣區今年定稿
作者:陳鳳翔2017-04-03
內地城市與港澳全面合作並不容易,優缺點都是一國兩制。
了解宗教 有助絲路投資
作者:陳鳳翔2017-02-08
有研究分析指出,宗教與金融發展有一定關係。
海絲貨幣 合作抗危
作者:陳鳳翔2017-01-08
一帶一路的海絲各國,匯率機制和基礎不盡相同,回顧海嘯後的走勢可分為三大類型。
緬甸絲路 商機流露
作者:陳鳳翔2016-12-08
中緬經濟合作,兩國共同利益明顯。中國的投資可改善緬甸民生,緬甸也可助中國更有效的直接走進印度洋,效益可勝「中巴經濟走廊」。
絲路追求 營商便利
作者:陳鳳翔2016-11-03
沿着一帶一路尋找商機,惟營商環境發展各地有異,個別向下滑落,部份不見進寸。原因何在,政府何解袖手旁觀,投資如何判斷?
SDR 公斤條的探索
作者:陳鳳翔2016-10-10
人民幣走得太快,面對資金急速外流和市場化不足等壓力,以及國外也需時接受及認可等困難。
絲路令港樞紐勢危
作者:陳鳳翔2016-10-02
香港供應鏈樞紐的角色隕落,原因內憂外患。戰後中蘇交惡,內陸被山脈和沙漠等屏障妨礙陸上的鄰國交往,南中國海成為唯一而又可靠的銜接國際要道,助就東方之珠燦爛輝煌。
絲路願景與經濟民生
作者:陳鳳翔2016-09-03
一帶一路「願景」是正面的,期望構建新經濟和改善民生,受惠的是沿線各國人民以及他們的下一代。
海上絲綢之路 香港應怎樣發揮優勢?
作者:陳鳳翔2016-08-08
廣西既是古代海絲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唯一同時具有海陸優勢的交通省份。雖然擁有語言人才及東盟網絡等優勢,但缺乏國際金融能力,香港應多發揮金融專業,加強與廣西合作,共商研究、共拓空間。
絲路企業 被拒銀行
作者:陳鳳翔2016-07-12
香港作為國家一員,也發揮其優勢,呼籲各國企業來港,為一帶一路的金融專業作貢獻。
絲路投資 風險歸誰
作者:陳鳳翔2016-06-16
絲路涉及各地基礎建設,為基建公司帶來了喜與悲,但也為買了相關股票的投資者帶來了難題。喜的是無限商機憧憬,悲的是多國項目出事,包括印尼、泰國、斯里蘭卡、內蒙、墨西哥、甚至美國。投資爛尾,風險誰屬。
夢幻絲路您我商機
作者:陳鳳翔2016-05-16
夢幻般的「絲路」理念包括向西(經濟帶)東(海路)兩端申延,期望打造六條「走廊」,發展沿線城市和港口的經濟。當中,隱藏着不少的風險,也孕育了無限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