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交易分秒必爭,提高安全同時不能減慢登入戶口交易的速度。不要為做科技而做,要以服務精神而做,要明白自我服務不是服務。
你沒有可能把所有實體生活抽離,放進虛擬世界。雖然網上可做到的事情不少,但不可以解決實際的衣、食、住、行的需要。
香港疫情從高峰回落,很多市民染疫,或已達群體免疫。政府可否調整隔離要求,增加兩地經濟交流?
要解決這深層次問題,要把子女的責任抽出來,變成政府的責任;政府應聘請醫生,成立顧問中心,處理子女猶豫不決的個案。
人生到最後階段,要好好地計劃,達至「四無」。你又怎樣計劃最後的1/4人生呢?
長者退休後應好好運用金錢,如對衣物要求比較高,可以到東涌東薈城特賣場;在外吃飯,每個區價錢都不同,可到物價相對便宜的地方用饍,如:佐敦、深水埗。
退休後應做運動,多進食健康食物,維持社交生活,不要困在家;因退休後最大問題是不需工作、少外出,以致很多時間躲在家。失去社交活動的話,心情和健康都比較遜色。
分析樓市是非常複雜的事,不能依靠主觀意願。很多人以為疫情、移民潮會讓樓市下跌,但我們一定要看數據以及整體情況。那麼,2022年樓價走勢又會是怎樣呢?
政府想大家都有個好的退休生活,但最好是自願性,不要強制。政府強積金轉年金計劃亦可以有獎勵,如果肯參與的就給消費券。
新亞書院是錢穆先生所創的中國文化的基地,所以在中國文化方面有一定的基礎。我希望現在的國際學校學生,可以透過新亞多點了解中國文化和中國經濟。
見工是老闆想請一個人為他工作、賺錢,你要展示聘請了你對公司有得益、有價值,所以能力的體現和表達較重要。若果是為了一個獎項去面試,能力或成績就不是最重要的。
美國無論怎樣制裁日本,日本不敢反抗,但中國不是日本。再者,中國人口是美國四倍以上,所以中國不需要人均GDP超越美國,也可以在經濟上稱霸。
在分析一起恐襲前,不但純看其理念和目的,背後也有可能出於金錢目的。
大家不要以一般人的心態去看樓市的上落。你想一想,香港的醫生,就有1萬多位,醫生年收入有幾百萬,幾十萬人,每年吸收1萬多中小單位,不難。
香港相對安全,700多萬人口中有200多宗死亡個案。乍看之下,打針後的死亡機率似乎更高,但大家務必辨明死亡中哪些與疫苗有關,哪些沒有,而當前數據顯示前者比率並非特別高。
疫情漸趨穩定,加上疫苗接種人數開始上升,未來樓市預期會進一步提升,在投資以前,我們需要留意什麼?
2021年過去兩個多月,除移民對樓市或有負面影響,但有其他因素在支撐樓市。是什麼呢?作者為何看好今年樓市發展?
記得凡事寧願去選擇,而不被選擇。因別人選擇你時,你變得被動,此時你無法控制事情發展。
我經常研究不同城市經濟,研究收入是由什麼帶動,樓價如何等。而澳門經濟主要靠賭業,而賭場消費者多是遊客。疫情下,沒旅客到訪,整個澳門經濟會向下滑。
現在RCEP是東盟十國加中國、南韓、日本、澳洲及紐西蘭,有四個重要性。
中國加入世貿整整20年後,有能力發展內循環,國內生產不但覆蓋日常必需品,素質大幅提高。香港能不能自我封閉,運作內循環呢?
拜登出任美國總統後,相信貿易戰將不會繼續,但關稅可能不會取消。此外,拜登的價值觀與特朗普大相逕庭,相信環球市場投資氛圍會重回穩定,中國的科技公司也將有喘息機會。
特朗普實施關稅及對香港的制裁,拜登不會剛上任便重新再來。香港沒有談判籌碼去讓美國停止制裁,只有透過中國與美國談判。
甚少有一個總統選舉,選舉完結後,可發還法庭重判,然後重新洗牌,再選一次,基本上是沒可能的。
在急速轉變世界中,有很多人會擔心人類未來20年將被高新科技取代。究竟高新科技能否取代服務業,提供更完善服務給顧客呢?
衣食住行樣樣費錢,不論事態變化何如,經濟活動還是一切照舊,相關經濟數據愈見改善,企業盈利亦然。
我們說一說美國大選結果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我認為疫情並不是選民最大的考慮因素,反而是如果政網上有政策能讓選民得益,便會有人支持。
暫時來說,較難預測誰會當選美國總統,大家留意一下義烏指數。中國有一個地方名為義烏,專門接選舉人選舉時的定單,如旗子、帽子及吉祥物。
如果依舊任由香港經濟自由地發展,效果不如以前,因為未獲其他國家支持,我們較難發展。所以未來十年的經濟走向,在中美角力大環境之下,我認為稍微要規劃一下。
現在經濟下行的趨勢會不會令每戶平均住戶人數繼續變多呢?每戶平均住戶人數會不會由2.8升上2.9甚至3呢?如果是這樣,會影響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