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與人跟蝦米一樣,是會到期的。人與人也跟煨麵一樣,需要保溫袋。相見,其實有門檻。

學校沒教過怎麼做父母,別人帶孩子的成功經驗,可能有特定的背景:爸媽不用上班、爺爺奶奶幫忙、寶寶是天使、找到好保母……不是每個家,都有這些條件。當「園丁」,需要很多資源和後援。

長大,不取決於你活在世上的時間,而取決於你活在世上的心態。

「家」是什麼?「家」在哪裏?家人能團聚多久?「家」的土會灑向何方?清明假期,祝福每位朋友,安然回家。

老闆就是一個「人」,只是跟你做不同的工作。怎麼對待一個「人」?比如說,朋友?接受他,不挑剔他跟我們的不同。

用心良苦的付出,內容或形式若不是對方想要的,結果就是零。這適用於任何人際關係,特別是照顧父母和孩子。

每個世代碰到的困難不一樣,我爸碰到戰亂,現在的年輕人碰到房價。但每個世代的夢想旅程都一樣,為了尋找自己而離家,被現實折磨,努力地在一個不利於夢想的世界活下來。

每個人手上,都有好牌和爛牌。年終,是重新洗牌的時候。新的一年,該怎麼出牌呢?答案不在喧囂、但終究會曲終人散的「觀眾席」。而在我們內心那座,打亮一切的「發電機」。

我們大部分的人不能參加奧運,卻都在一個「人生的奧運賽」。這場「賽事」,同樣單純而殘暴。

麂皮球鞋,就像任何昂貴消費:別人的評價,轉眼變天;給自己的快樂,迅速遞減。我在金融界看過財富的美好,希望台灣和甚至肯亞的人都能享受它。我在金融界也看過財富的貧乏,希望做一點事來填補它。

停賽後的每一天,NBA中每個人,包括聯盟、球隊、球員,都在想如何復賽。原因很簡單,只有球賽繼續,才有26億美元的電視轉播權利金可分。但疫情中怎麼復賽?

「例行公事」的狀態:用固定的方法,做固定的事,環境變了,還維持原狀。今天,只是另外一天。Today is just another day。

面試,不只是公司在選人才,也是人才在選公司。如果在面試中,主考官只是問問履歷表,那就代表他對你的興趣和期待,僅只於履歷表中的陳年往事。這樣,未來他會投入多少資源栽培你?給你多大舞台?

解決問題,我們常用關懷、同情、擁抱、激勵、搏感情、拚人氣的方式。這種方式讓我們接觸到的個人,得到心靈溫暖或實際幫助。

亞洲到北歐的船運,傳統路線是走太平洋、印度洋、阿拉伯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大西洋。近年來出現一條新路:走俄羅斯東邊的白令海、俄羅斯北邊的北極海、經挪威,到荷蘭。

登月壯舉中,「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是我們看到的。我們沒看到的,是岩士唐在說出這句話之前,先做的另一件事。也是我們平凡人每天都會做的一件事。

夏天正盛,吃口冰淇淋吧。今天,挑個沒嘗過的口味。

「Just Do It」很浪漫,但有時「Just Do It」,只是懶得挖深一層,或是慷他人之慨。清楚回答了這三個問題之後,再放手去做吧!

農友進一步解釋他做果醬的方法,我邊聽邊想:「人際關係其實就像果醬,也像塞車。」

成長並非單純是一條只有加號的算式,學會捨棄、學會放下,讓人看得更遠更廣。

「關機」、「閉關」、「放空」、「沉澱」沒有長效,因為都是在「原有的狀態」下,用「被動的方式」,來調整自己。但如果水面上是雜質,沉澱再久,落到杯底的仍是雜質。

當別人不對你坦誠,原因可能是:怕得罪你、覺得你聽不懂、假設你無法溝通、希望討你歡心……

批評我們的人,不管是老闆、客戶、老公、老婆,聽到辯解的反應是:你不聆聽、你不虛心、你不受教。辯解,很少會達到我們原本希望它達到的效果。

每個人都有天命,活着的意義就是去實踐那天命。我們都假設天命是一個「名詞」,是一件事情,像一個寶藏,靜靜地埋在某個神秘的地方,等着我們去挖掘。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天命其實是「動詞」。

年輕時,所謂愛情,是跟很多「不同」的人,重複「相同」的情節。邂逅、心動、約會、熱戀、爭執、分手。我們輕易說「愛」,也輕易說「分手」。

當今首富,自爆親熱照文字描述?軟體大亨,變成馬桶教主?在這兩件事上,你有沒有看出,首富的什麼共同點?

在兩小時的電影《星夢情深》中,一個巨星就誕生了。但在現實人生,我們都必須年復一年地摸索和犯錯,才能找到「自己想說的話」和「別人願意聽的表達方式」。

「生活」,包含了對食、衣、住、行、育、樂、人情、世故整體的熱情和品味。要「生活」得好,不是花錢或花時間就行。它需要學習、體驗,與沉澱。

很多關於女性的故事,還是要安插一個王子,這種安排隱含很多偏見。對女性的偏見是,女人的目標就是愛情和婚姻。而且對象一定要是王子型的人物。對男性的偏見是,除非你是王子型的人物,你不容易得到女性的青睞。

我們把寶貴時間,花在尋找「最好的匯率」,忘了換外幣的目的,其實是要到國外好好玩一玩。就像我們把寶貴時間,花在尋找「最好的對象」,忘了找對象的目的,其實是要享受兩個人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