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03 2025 07:38:00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灼見教育

Chas Bountra副校長:牛津大學怎樣致力解決人類面臨的挑戰? 創新者和企業家為何同等重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13
第二屆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早前在沙田科學園舉行。牛津大學Chas Bountra副校長分享該校怎樣致力解決人類目前的諸多挑戰,以及未來要怎樣推動培育創新科技人才。
2024年粵韻灣區杯作文與美術主題大賽啟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10
2024年粵韻灣區杯作文與美術主題大賽今日舉行啟動儀式,是次大賽由穗港澳三地教育局聯手合作,歡迎粵、港、澳三地中小學生即日起以寫作或美術創作的方式,表達在粵港澳大灣區成長的所見所感所悟。
新加坡國立大學陳永財校長:人工智能對世界的影響有多大?怎樣融合到大學教育 提升學習效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09
人工智能對世界的影響有多大?怎樣融合到大學教育 提升學習效率?一齊聽聽新加坡國立大學陳永財校長的分享。
北京大學龔旗煌校長:北大怎樣培養新一代德才兼備的人才? 人文和科學教育怎樣相輔相成?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09
第二屆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在沙田科學園舉行,北京大學龔旗煌校長在峰會上北大怎樣培養新一代、德才兼備的人才? 人文和科學教育怎樣相輔相成?一起聽聽!
陳繁昌教授:沙特阿拉伯如何積極轉型 擺脫依賴石油? 香港發展創科有什麼優缺點?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09
第二屆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在沙田科學園舉行,陳繁昌教授在峰會上介紹沙特阿拉伯如何積極轉型,以及香港發展創科有什麼優缺點。一起聽聽!
哈薩克科學和高教部長Sayasat Nurbek:哈薩克怎樣擔當中、歐之間的橋樑?俄烏戰事持續 如何發展成新學術中心? (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系列1)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03
第二屆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在沙田科學園舉行,哈薩克科學和高等教育部長Sayasat Nurbek在峰會上介紹該國的教育政策和未來發展趨勢。一起聽聽!
嶺南大學宣布成立數據科學學院 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工智能及數據科學家
作者:編輯精選2024-05-02
嶺南大學5月2日舉行成立數據科學學院的揭牌儀式,這是嶺大第六個學院,由3個學部組成,分別為人工智能學部、工業數據科學學部以及數據科學研究所,提供從學士學位到博士學位的各種優質課程。
教評會推中華文化護照 首批20中小學參加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26
「香港中華文化萬里行文化護照」計劃首階段有20間中小學參加,其中8間為先導學校,旨在鼓勵學生到本地20間不同的博物館和展覽館參觀。
閱讀+首展開幕 引爆閱讀新潮流 親子教育不容錯過
作者:編輯精選2024-04-21
4月20日(周六)至23日(周二)閱讀+焦點展覽不僅限於書籍展示,家長、小朋友及一眾書友除了可免費參觀外,亦可前來參與趣味互動小遊戲,欣賞演出,於購書專區中選購心頭好,享受折扣優惠。
第四屆創明天獎學金 表揚16名品學兼優傑出大學生 明年增設創科奬
作者:編輯精選2024-04-18
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連續第四年推出「創明天獎學金」,經評審團選拔,最終決定16名得獎同學,每人獲發港幣5萬元獎學金,6月份更可參與北京交流團,認識國家發展。
周凱旋基金會撥 6000 萬港元 支持女學生無憂應考 DSE
作者:編輯精選2024-04-16
周凱旋基金會由維港投資聯合創辦人周凱旋創立,致力於支援全球女性的醫療和教育項目,基金會4月11日宣布,將從其「親愛的妳(Dear Girlfriends)」計劃中撥款,以支持女學生應考DSE。
港大校委會:「吹哨者」指校長行為不當 證據不足 張翔:終於還我清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13
張翔表示,「對於造謠者透過匿名電郵,對我和大學作出嚴重誹謗,這樣的行為理應受到強烈譴責」。他建議,大學須慎重運用「吹哨者」匿名舉報制度,在事件真相未明時,尊重及保護被舉報者的權益,防止機制被濫用。
理大即日起展出錦綉中華──中國傳統刺綉工藝及甌綉作品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11
由香港理工大學主辦、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及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協辦的理大中華文化節「錦綉中華──中國傳統刺綉工藝及甌綉作品展」即日起至4月23日在校園中展出,歡迎理大學生、職員、校友及公眾參與。
人工智能熱潮來臨 亞洲大學推動課程改革 培養創科新世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10
人工智能、創新科技是高等教育界最盛行的關鍵詞,亞洲、中東各地一流大學都正在改革他們的課程以裝備學生駕馭這一波科技革命。
香港珠海學院公布張珍女士4月1日起擔任署理校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05
香港珠海學院3月31日公布由常務副校長張珍女士出任署理校長一職,直至依《專上學院條例》有關規定遴選出新校長為止。
中大(深圳)十周年發展論壇 劉明康推崇書院制 鄭永年籲關心學生興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28
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十周年發展論壇上,前特首林鄭月娥強調,加強院校合作的工作「已經不斷在做」,包括學生交流、共建實驗室、合作辦學,把香港國際化的特徵引進粵港澳大灣區。
都大基金正式啟動 凝聚社會支持 推動大學創新未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28
香港都會大學(都大)在3月21日率先成為香港首間應用科學大學(應科大),同日大學舉行都大基金晚宴及啟動儀式,答謝社會各界持續支持大學發展,為學生提供優質和全面的教育。
「名師高徒」啟動禮 蔡若蓮鼓勵學生探索科研
作者:編輯精選2024-03-26
「名師高徒」導師計劃自2018年以來,已有近700名學生參與,而這個平台正好匯聚一批對培育新生代有抱負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為貢獻社會和科普教育而努力。3月24日,第六屆「名師高徒」導師計劃正式啟動。
深圳中大建校10周年 徐揚生校長:銳意建國際化一流研究型大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25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3月23日(周六)在校園內新建的禮文堂舉行建校10周年大會暨發展論壇。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強調,中大(深圳)的立校之本是四個字──「融匯創新」,就是「包容」和「創新」。
都大成為香港首間應用科學大學 致力推動應科大發展
作者:編輯精選2024-03-22
香港都會大學被認定為香港首間應用科學大學,政府預留一億港元啟動資金,協助自資院校成立「應用科學大學聯盟」。都大校長林群聲教授表示,大學樂意牽頭推動成立聯盟,全力培育具備實用技能和專業知識的專才。
弘揚中華文化 堅定文化自信──理大中華文化節正式啟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15
香港理工大學積極傳承及弘揚優秀中華文化,繼去年成立中國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今年更進一步舉辦理大中華文化節,連串活動即日起展開,圍繞不同藝術形式和主題,包括陶胎漆器技藝、刺繡、中樂、中華經典誦讀等。
耀中幼教學院延伸幼教師資教育光譜 開辦幼教研究生課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13
耀中幼教學院是本港唯一一間專注致力於培養未來幼兒教育工作者的高等院校。展望未來,學院希望為師生度身定造專業發展計劃,採用創新的學習方法,提高校長和教師技能,以支援不同學習需求的學生學習和參與。
科大創新導入AI講師 開拓創新教學新模式
作者:編輯精選2024-03-12
目前,這些AI講師已被應用於創意社交媒體課程中,該課程面向香港和廣州的學生。科大期待透過這種創新的教學模式,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參與度,並最終實現個性化的AI教室。
香港舉辦「青少年關愛計劃」講座 強化青少年抗逆能力與正面思維
作者:編輯精選2024-03-11
本次講座不僅為青少年提供了成長的支持和指導,也展現了社會各界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關心和承諾,期望通過共同的努力,裝備青少年面對未來的挑戰。
中大醫學院于君教授獲吳楊獎 成今年本港學府唯一獲獎學者
作者:編輯精選2024-03-07
于君教授從事消化疾病研究30年,現為消化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香港中文大學)及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長。她擁有多達31項授權專利,並獲批將自主專利研發的腸癌和胃癌早期診斷標誌物應用於臨床檢測。
嶺大委任陳漢夫教授為學術暨教務副校長 今年6月履新
作者:編輯精選2024-03-04
嶺大校董會經諮詢諮議會的建議後,通過委任國際知名數學家陳漢夫教授為學術暨教務副校長,任期5年,由今年6月1日起生效,在香港土生土長的陳漢夫教授是高等教育界的卓越領袖和國際知名的傑出學者。
理大建議北都新校區 設醫學院及教學酒店 配合大灣區醫療及旅遊業發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02
香港理工大學3月1日舉行傳媒午宴,宣布建議於北部都會區的新校區內設立醫學院及附設會議展覧中心的大型教學酒店,以配合大灣區人口的醫療服務需求,促進區內旅遊、會議及展覽業的發展。
東華學院冀申請升格應科大 進駐北都設綜合校舍吸引非本地生源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01
東華學院校長陳慧慈教授2月29日在傳媒聚會上表示,冀在2025至26學年申請升格成為私立大學,會同步研究在取得大學名銜後申請成為應科大的可能性。
財政預算案2024|60億元資助生命健康科技 促進大學環球合作、科研成果轉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2-29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發展生命健康科技,將動用去年預算案預留作相關發展的其中60億元,資助本地大學與環球機構合作,設立生命健康研發院,促進科技研發及成果轉化,多間大學對此表示歡迎。
獨家報道:香港珠海學院校長陳致教授4月1日接任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校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2-29
香港珠海學院宣布,校董會已批准校長陳致教授辭去香港珠海學院校長,並於4月1日接任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第三任校長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