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Mar 31 2025 05:24:53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灼見教育

科大舉行學位頒授典禮 影帝、AI教父同台獲頒榮譽博士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25
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博士、終身成就金獅獎得主梁朝偉、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邁克爾.萊維特教授、菲爾茲獎得主大衛.曼福德教授獲科大頒授榮譽博士。
大器晚成
作者:編輯精選2024-11-23
起步點比人遠,不用懼怕;裝備不及人,不用擔心。只要訓練是持續的,終會遇上冬天的陽光。
耀中耀華引入 HKDSE 課程 內地學生升學新選擇
作者:編輯精選2024-11-19
耀中耀華現已提供 IGCSE、IB、A-Level 等課程,此次新增的HKDSE 將進一步豐富其課程體系,為內地學生提供在地接受高水平國際化教育的機會,無需前往香港,即可報讀 HKDSE 課程。
職專教育與文憑試雙軌並行 獲逾九成教師及家長認可
作者:編輯精選2024-11-15
調查顯示,職專教育獲得各持分者的廣泛支持,與中學文憑試雙軌並行的模式更獲超過九成教師及家長認可,認為能對學生未來就業路向、工作倫理和專業道德帶來正面影響。
直面壓力專注提升質量,協同貢獻留學香港品牌──香港珠海學院專訪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5
香港珠海學院在香港高等院校中無疑是一個獨特的存在,面對特區政府極力打造「留學香港」品牌的此時,這所私立院校的收生策略、學科發展方向為何?對香港私立大學的發展前景又有何看法?
發展局公布北都大學城初步規劃 理大欲規劃醫療人才培訓基地 教大東華倡服務區內市民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5
發展局11月13日公布牛潭尾初步規劃,佔地約127公頃,相當於6.7個維園大小,逾三分之一、即約46公頃土地擬發展為大學城,多家大學早前表示有意發展第三所醫學院。
應科大聯盟正式成立 教局成立督導委員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2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表示,很高興政府發展應用科學大學的方向得到各界高度支持,並樂見應用科學大學及具潛質的專上院校積極響應政府政策,成立聯盟,匯聚力量,推動職專教育發展。
安陽殷墟甲骨文首進香港校園 豫港合作加深文化認同感
作者:編輯精選2024-11-06
殷墟甲骨文是繼長城、故宮、兵馬俑後中國第4個文化標誌,為推廣殷墟文化,安陽巿市委書記袁家健專程來港,拜訪香港文化體育旅遊局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並向香港市民贈送兩萬張安陽文化景點門票。
李家超:都大35年蛻變有目共睹 共建香港高端人才高地
作者:編輯精選2024-11-04
今年正值創校 35 周年,香港都會大學於多方面有長足發展,除成為本港首間應用科學大學,物理治療學士課程亦取得專業認證,連續第二年成為研究資助局「本地自資學位界別競逐研究資助計劃」獲資助金額最多的院校。
中大陳金樑年底卸任常務副校長 習超、馮應謙11月履新法學院長、社科院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31
中大校董會通過兩項委任,分別任命習超教授為法律學院院長、馮應謙教授為社會科學院院長,任期均為5年,2024年11月11日正式生效。
港大成立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 丘成桐教授:意大利數學家告訴我們 為什麼數據不代表一切? 陸奇博士:卡內基美隆大學為什麼可以在電腦科學領域領先全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30
香港大學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10月24日舉行開幕典禮,會上清華大學求真學院院長丘成桐教授表示,我們需要理解數據和計算結構對人類的意義,並確保它們是長遠可靠的。
施政報告2024|推留學香港品牌 教評會籲擴大至中等教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23
教評會認為,政府全力推進「留學香港」品牌,本港中等教育系統亦具備條件吸引東南亞華人及內地家長,送子女前來留學,相關政策應盡快全線擴大,用政策創造更多贏的局面。
理大舉行創科×校友日 展出豐碩創科成果 滕錦光:過去5年科研人數翻倍 推動專利試用政策加快成果轉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20
政府積極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有見及此,香港理工大學今年舉辦創科x校友日,展出上至太空下至地理多個科研成果,包括配合低空經濟熱潮的最新無人機技術。大學管理層希望多個技術可以擴展應用場景。
港中大(深圳)擬擴展DSE成績收生 冀吸引更多港生
作者:編輯精選2024-10-19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計劃自2024年起擴展以香港中學文憑試(DSE)成績收生,目標是吸引更多香港學生報讀,尤其是醫學院的課程。校方表示,本校畢業生的專業素質可與香港的畢業生相媲美。
黃錦輝教授:諾貝爾奬人工智能為何能佔兩奬 成大贏家? 當大學成為「職業工廠」 怎樣反思教育目的?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18
瑞典皇家科學院近日公布2024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與化學獎得主。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與化學獎,不約而同地頒發給了人工智能相關的研究者。一齊聽聽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的分析。
施政報告2024|北都預留用地 發展第三所醫學院 葉玉如稱與河套區有協同效應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17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支持本地大學籌建第三所醫學院,將成立工作組邀請有意開設新醫學院的大學提交建議書。本年初表明有意參與的科大葉玉如校長表示,對此深感鼓舞。
耀中幼教學院推新研究生課程 教大李敬廉教授11月接任校長
作者:編輯精選2024-10-10
耀中幼教學院將於2025/26學年推出全新的研究生課程,成為全港首間提供學位教師教育文憑和碩士學位課程的私營機構。另外,校方又宣布香港教育大學的李敬廉教授將出任校長。
香港大學宣布成立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 致力培育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人才
作者:編輯精選2024-09-30
港大宣布成立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致力推動計算與數據科學、人工智能、統計決策科學、金融科技,以及精算學。新學院由隸屬於工程學院的計算機科學系和理學院的統計及精算學系組成,將於2025至26學年收生。
教大非遺進校園計劃推行兩年 今辦教學經驗分享會暨成果展
作者:編輯精選2024-09-28
教大校長李子建教授出席了非遺進校園計劃教學經驗分享會暨成果展,他表示,非遺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我們期望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讓同學更深入地了解和認識自己的文化脈絡,提升國民身份認同。」
盧煜明全票當選中大校長 查逸超:謙遜厚道為人敬重 黃錦輝:因三大條件獲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27
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全票通過,聘任唯一候選人盧煜明教授為下任中大校長。他表示,會在守法的情況下,捍衛神聖的學術自由,又指會與中大成員多多溝通,「一家人要團結為中大辦事」。
任詠華及顏慶雲暫任港大副校長 兩職位人選仍未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26
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9月25日向教職員發信,指化學系講座教授任詠華獲委任為負責國際創新中心的暫任副校長,而工程學院講座教授顏慶雲將擔任負責環球事務的暫任副校長。校委會已通過相關決定。
盧煜明成中大校長唯一候選人 最快周五正式任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22
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研究)的盧煜明教授成為大學第九任校長唯一的候選人。中大校董會將在9月26日(周四)舉行非正式會議和盧教授見面,然後在27日(周五)會議上正式投票決定。
都大收生質量齊升 新宿舍啟用 籌備多方向拓展校園
作者:編輯精選2024-09-05
香港都會大學面授學生人數較5年前上升40%,校方正加緊籌備各項校園發展項目,包括名為「構建社區健康樞紐」的新校舍發展計劃,配備不同類型的教學設施及公眾活動空間,促進教學及社區聯繫。
「世說論語」全港學界徵文比賽舉行頒獎禮 何文匯:《論語》是國寶
作者:編輯精選2024-09-05
「世說論語」全港學界徵文比賽,8月31日在浸大饒宗頤國學院舉行頒獎禮。
港大校委會全面接納調研小組建議 吳永嘉指已考慮各方面平衡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04
港大校委會周二(3日)下午舉行特別會議,聽取政府成立的調研小組的報告,小組認為首席副校長一職應繼續由王于漸教授暫任,直至明年6月約滿為止。
香港城市大學(東莞)開幕 李家超:見證莞港合作豐碩成果
作者:編輯精選2024-09-03
香港城市大學(東莞)9月2日舉辦開幕典禮。行政長官、城大監督李家超通過視像說:「城大(東莞)的創立,見證莞港合作的豐碩成果,標誌着兩地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方面邁上新台階。」
國家隊奧運健兒到訪都大 與青年交流
作者:編輯精選2024-09-01
10位2024年巴黎奧運會內地奧運健兒,以及國家舉重隊教練員王國新8月31日到訪香港都會大學(都大),與約100名來自都大及本港學生,以及香港運動員,見面及交流。
少數族裔、本地生同參與STEAM嘉年華 推廣多元文化共融
作者:編輯精選2024-08-30
「智引未來──四驅車STEAM嘉年華」8月27日於油尖旺多元文化活動中心舉行,逾50名少數族裔兒童及青年,與本地學生共同參與設計四驅車和競速比賽。
陳維安獲委任中大副校長 9月16日起生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26
香港中文大學表示,新任副校長(行政)陳維安將與大學管治團隊、各持份者和相關部門合作,領導和落實各項計劃,以提升大學的國際聲譽、促進可持續發展,令大學達至卓越水平。
香港家庭教育側重團結孝道 李子建、陳啟宗倡加強家風傳承
作者:編輯精選2024-08-26
家庭教育與傳承其實是將價值觀、知識、技能和文化傳授給下一代,對孩子的價值觀、行為和社會互動方式發揮重要的作用。教育的未來論壇2024獲超過200位以上嘉賓及參加者出席,他們都十分關注下一代未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