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 Mar 29 2025 19:38:26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灼見報道

美國總統大選辯論 拜登被評表現糟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28
4年前立場傾向拜登的《紐約時報》,直言拜登在辯論中「磕磕絆絆、語不連貫的表現在民主黨人中引發了一波恐慌,並促使他們再次開始討論他是否應該成為提名人」。
陳茂釗博士:數智時代 學生評價趨多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28
不久前,教育評議會舉辦教育沙龍,該會教育硏究小組委員陳茂釗博士講解數智時代學生評價系統的轉變,由此引起對學習成效評估的反思,以及對本地教育界的挑戰。
美機南海投放疑似潛艇探測器 遭海警撈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27
內地中央電視台旗下微博「玉淵譚天」周三(26日)披露,中國近期在南海截獲到美軍疑似潛艦探測器。
夏季達沃斯論壇李強致辭:有信心實現5%左右經濟增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25
國務院總理李強表示,中國第一季度開局良好,第二季度有望繼續穩中向好,有信心、有能力實現全年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中國政府在宏觀調控採取重大政策時,會更強調長短結合、標本兼治。
黃賢博士〈好學生李克強〉獲SOPA年度卓越評論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21
亞洲出版業協會(SOPA)公布卓越新聞獎名單,表彰過去一年來在亞太地區的卓越新聞作品。本社專欄作者黃賢博士的〈好學生李克強〉一文榮獲卓越評論獎。這是繼前年黃賢博士獲得卓越評論獎之後再度獲獎。
港大有副校長崗位懸空逾5年 李家超指情況不理想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18
李家超強調,調研小組會見不同人士期間,會詢問清楚事實的真相。校委會主席和校長都已經表示歡迎調研小組的成立,亦會配合,所以李家超希望他們能真真正正配合工作,以香港大學的利益為首位。
香港競爭力升兩位排第5 新加坡居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18
位於瑞士洛桑的國際管理發展學院周三(18日)發表《2024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排名上升兩位至全球第5位。
張翔王沛詩對副校長任命仍有分歧 蔡若蓮:用公帑要負責 政府有權收回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17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重申,香港大學的管治架構一直行之有效,但她指出,港大的領導層是很重要的,團隊每一個人的配合、合作也很重要。
恒生大學重視迎新素質 活動須先呈計劃書並獲批才可進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03
被問到嶺南大學近日禁止學生活動以迎新營命名,符可瑩形容,「迎新」只是一種「概念」,恒大今年仍會沿用「迎新」的字眼,並稱每間大學情況不同,做法自然各有分別。
前總警司謝振中 出任新聞統籌專員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01
新聞統籌專員一職,自前新聞統籌專員馮煒光2017年7月離任,林鄭月娥上任特首後,便一直懸空近7年。特首辦發言人表示,有信心謝振中憑多年公共行政、傳媒聯繫方面的經驗,會在新聞統籌專員的崗位作出優越貢獻。
香港新聞聯與環球國際視通簽合作備忘錄 共推海外傳播
作者:編輯精選2024-05-30
訪京期間,香港新聞聯與央視控股的環球國際視頻通訊社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海外傳播、技術合作、人才交流等方面保持密切聯繫,共同推動中國聲音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香港新聞聯高層訪京 參訪新華社及人民日報社 探索融媒新機遇
作者:編輯精選2024-05-28
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高層訪京團首先來到新華通訊社,受到新華社副社長袁炳忠親切會見。訪京團先後參觀了新華社社史館、國家重點實驗室及新媒體中心等,在參觀過程中對新華社的歷史和現代化技術應用表示濃厚興趣。
香港文學館百年夢圓 潘耀明:本地文化認同須建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7
位於灣仔茂蘿街7號的香港文學館周一(27日)舉行開幕典禮。開館展覽「萬物有文 文裏尋花」同時舉行,展覽除了以植物為主題,還展出張愛玲晚年的書信真跡,彌足珍貴。
華春瑩升官 任外交部副部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7
華春瑩升任外交部副部長後,在5名副部長中排名最後,亦是唯一的女副部長。
政府暫緩垃圾收費 未知何時重啟 有環保人士指處理手法兒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7
卓永興表示,經過「先行先試」計劃後,政府已獲得研判所需資料和數據,環境局局長謝展寰向其建議暫緩實施政策,即不在8月1日實施。卓指建議已獲行政長官接納,稍後會刊憲。
《明報》報慶酒會致辭 李家超:傳媒應恪守專業 向「唱衰」說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4
李家超強調,傳媒在社會的影響力很大,恪守行業專業特別重要。這些專業代表以事實為依歸,不偏不倚,尤其是幫助市民明辨真偽。
邵逸夫獎名單出爐 共4位得主 均在美國任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2
2024年度「邵逸夫獎」獲獎名單出爐,邵逸夫獎基金會於5月21日(周二)公布第21屆邵逸夫獎得獎者。今屆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分別平均頒予兩位科學家)及數學科學3個獎項,合共4位科學家獲頒獎項。
伊朗政府證實 總統萊希及外長阿卜杜拉希揚罹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0
周一早上,伊朗國家電視台發布消息,證實總統萊希罹難,政府內閣就遇難事件發表聲明表示哀悼,向國家及人民保證,將繼續萊希的前進道路,國家的治理不會受到干擾。
台灣賴清德今就職 演說稱維持現狀、兩岸互不隸屬 籲中國停止散布恐懼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0
台灣於5月20日(周一)舉行第16任總統、副總統宣誓就職典禮,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呼籲中國停止對台灣的「文攻武嚇」,確保全球免於戰爭的恐懼。他認為,中國要和台灣政府在對等尊嚴的原則下,以對話取代對抗。
普京訪華與習近平會談 雙方強調合作互利共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16
俄羅斯總統普京周四(16日)抵達北京訪問,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主持歡迎儀式,並與普京舉行小範圍會談。
黃循財接任新加坡總理 強調獨立外交美國非盟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16
黃循財帶領新內閣團隊在總統府宣誓就職,新加坡第4代領導團隊正式成形,而李顯龍則宣誓就任國務資政。黃循財表示,他的任務之一,是物色更年輕的新加坡人加入領導團隊。
英起訴3人違國安 涉港府駐倫敦職員 劉兆佳恐釀外交風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14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指出,間諜罪是嚴重指控,要看英國當局有何確實證據,認為事件有可能演變成中英外交風波。
紹伊古失勢,還是更上一層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13
紹伊古今後命運如何,現在不能簡單地以「明升暗降,日薄西山」形容,因為普京仍然將他留在政府核心。
習近平訪歐之行:三個國家兩樣情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09
匈牙利是歐盟成員國,但在對華關係上,匈牙利或許是27個歐盟成員國的異數。2023年,中國已成為匈牙利最大的單一投資國,到2024年夏天,布達佩斯和中國城市之間每周有17班航班往來。
人才峰會:近悅遠來、引才18萬、香港續向國際人才敞開門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07
首屆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7至8日假會展舉行,行政長官李家超致辭時表示,4月底已批出近18萬宗各項人才入境計劃申請,逾12萬人已抵港。國家冀大灣區緊密對接香港引才需求,形成近悅遠來的引才用才格局。
中法元首同倡奧運期間 全球停火止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07
法新社報道認為,習近平對法國進行為期兩天的國事訪問,中法歐三方基本上是「各說各話」,《環球時報》的社評就強調中國輸出機會而非風險,尋求合作而非對抗。
習近平抵法國訪問 學者:中歐合作提升競爭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06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當地時間周日(5日)抵達法國首都巴黎,路透社報道,即將與習近平會談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將要求中國減少貿易失衡,並在烏克蘭戰爭問題上發揮他對俄羅斯的影響力。
楊紫瓊頒授美總統自由勳章 拜登讚打破刻板印象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04
現年61歲的馬來西亞女演員楊紫瓊去年憑電影《奇異女俠玩救宇宙》成為奧斯卡獎歷史上首位亞裔影后。於周五在白宮舉行的典禮上,獲頒美國平民的最高榮譽總統自由勳章。
陳茂波:無意開徵銷售稅 香港不會「借貸度日」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30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出,隨着未來內地陸續增加「自由行」的城市,同時希望下半年國際遊客有所增長。總的來說,今年經濟形勢審慎樂觀。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新聞聯主辦金庸先生百年誕辰紀念論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29
這場論壇不僅是對金庸先生的致敬,也是一次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的盛宴。台上的講者以精彩的演講和深入的分析,深深吸引着聽眾的目光和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