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 Mar 29 2025 19:38:26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灼見報道

逾百位港學者膺「全球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 張翔沈祖堯袁國勇等榜上有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22
本港獲選入名單的不乏知名學者,包括港大校長張翔、中大前校長沈祖堯、中大醫學院前院長陳家亮;在新冠抗疫時出任專家顧問團的許樹昌、袁國勇、孔繁毅及梁卓偉等人均榜上有名。
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AI帶動數據中心投資 成商業地產市場奇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20
疫情期間,全球商業地產市道低迷,但人工智能(AI)卻成為投資市場的新寵,令投資數據中心儼如商業地產市場的奇葩。
2024中美論壇|白茜芙:中美須尋求和平共存之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8
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主席白茜芙表示,美中關係緊張,雙方都視對方為問題的始作俑者,造成非常消極的互動。美中必須承認對方的永久存在,尋求和平共存之道。
習近平利馬晤拜登 強調中美關係至關重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8
國家主席習近稱,北京已準備好與美國新政府合作,努力實現中美關係平穩過渡,但他沒有提及候任總統特朗普的名字,似乎擔心美國新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可能讓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
2024中美論壇|謝鋒指中美合作非零和遊戲 伯恩斯稱美不尋求與中脫勾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5
謝鋒說,中國沒有超越或取代美國的規劃,但美國亦不要有遏制打壓中國的打算,應聚焦共同利益,不能只關注分歧,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
呂志和辭世享年95歲 重視教育美名傳世 20世紀港產傳奇大亨又少一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2
嘉華集團11日晚公布,創辦人兼主席呂志和於7日在家人陪伴下安詳離世,享年95歲。訃告指呂氏一生秉持誠信與開拓精神,為後進典範,其深厚愛國情懷與無私奉獻,受各界敬仰。特首李家超亦表示哀悼。
夏寶龍晤本港工商界 呼籲支持政府長遠發展規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09
夏寶龍在座談會上表示,要堅持以港為家、倚港興業;香港工商界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力軍」。當前香港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要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以實際行動詮釋愛國愛港。
特朗普事隔4年再入主白宮 揚言要讓美國再次偉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06
特朗普宣布勝選,揚言會協助國家復原,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而選舉日是民眾重奪國家的日子。他又豪言,在他的總統任期內不會再有戰爭,會阻止戰爭。
「老總」鄭明仁辭世 新聞活字典買少見少 舊書藏萬卷北角留餘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05
資深傳媒人、藏書家、專欄作家兼「老總書房」創辦人鄭明仁周日(3日)晚上辭世,享年70歲。「老總」生前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對香港早年通俗文學經典作品的鑽研及收藏,對於本地報業及文壇歷史如數家珍。
科技論壇聚焦AI探索與創新 科大郭毅可:大學未來布局全渠道+AI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31
2024未來科學大獎周首日活動科技論壇,10月30日在香港科技大學舉行,以「趨勢見未來──AI前沿探索與實踐創新」為主題,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郭毅可說:「AI將會是科大未來布局,融合到所有學科。」
自民黨失國會控制 石破茂稱不辭職 野田佳彥擬角逐首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28
趙雨樂表示,當經濟未完全復甦,石破茂卻急於大刀闊斧,希望在政府預算案提高軍費,亦試圖在消費稅大造文章,提高稅費令社會怨氣增加,所以日本國民是以選票向石破茂說「不」。
學者宋立功因病離世 馮檢基:失去了一位諍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26
民協顧問、香港邁臻研究所總監宋立功於24日晚因病逝世,終年71歲。熟悉宋立功的人士透露,宋早前發現患血癌,過去半年都不時在醫院接受治療,仍不忘做研究。
傳孫明揚逝世 終年80歲 任內曾推「孫九招」穩樓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23
孫曾於2002年11月推出人稱「孫九招」的一系列穩定樓市的政策,包括即時結束居者有其屋計劃、即時終止出售居屋計劃、取消拍賣土地等,措施成功令樓市成交回升,但造就其後多年樓市急升的主因。
施政報告「撐樓市」點到即止 專家稱政府不希望以樓市為主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16
莊太量表示,市民較關注的樓市措施只是放在最後「惠民生 添幸福」的其中一小段,明顯政府不想以樓市為主軸,與去年《施政報告》公布樓市「撤半辣」的情況有很大不同。
施政報告2024|主題為「齊改革同發展、惠民生建未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15
行政長官李家超明天(16日)將發表2024年《施政報告》,主題是「齊改革、同發展、惠民生、建未來」,封面沿用去年的綠色。月來不同團體間已就此提出不少意見及熱烈討論,到底今次要變什麼,怎麼變?
前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病逝 享年84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8
前國務院副總理、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因病醫治無效,於4時3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他曾強調,「要從維護香港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講大局,講團結,講包容。」
習近平:中國式現代化是黨和國家中心任務 李家超:機遇大於挑戰 須因地制宜不斷改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在北京和香港均有升旗和慶祝儀式,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有四大堅持,並且要深化兩岸交流,反對台獨分裂行動。
李家超稱新聞界須明辨是非、促進和諧 回應立場案:香港對專業新聞者有充分保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30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首宗傳媒被控煽動案結案,行政長官李家超分別在新聞界慶祝國慶酒會和街訪時表示,法庭裁決清晰反映,專業的新聞工作受到法律充分保障,而且合符國際標準,稱新聞的公信力和道德不能被敗壞。
觀塘海濱辦民族文化體驗活動 齊賀10·1國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25
為慶祝國慶75周年,九龍東區各界聯會等組織合辦「去觀塘有風的地方之民族文化體驗長廊」活動,將由9月28日起至10月1日於觀塘海濱花園舉行,活動內容,包括「影、食、玩、睇、買、玩、跳」七大主題。
真主黨通訊設備連兩日爆炸 3000多人死傷 涉台傳呼機日對講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19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表聲明,對黎巴嫩多地連續兩天發生大量通訊設備爆炸事件深感震驚,呼籲各方保持最大克制,以避免事態進一步升級。
李家超譴責美涉港經貿辦認證法案 指詆毀香港不利美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15
李家超強調,政府將不斷加大中醫方面的資源投入,包括在基層醫療和中醫住院服務方面,希望盡量中西醫配合,特別是配合在基層醫療整個配套方面去提供服務。
10國官員6000政商領袖聚香江 共商一帶一路新10年合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12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啟發了許多國家和經濟體共同分享機遇、發展和文化交流。香港作為中國最開放及最國際化的城市,是實現一帶一路倡議願景的關鍵節點。
新一批銀債保息4厘 月底接受認購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11
特區政府9日(周二)發行第9批銀色債券,規模500億元,視乎認購反應,最多上調至550億元,息率與本地通脹掛鈎,保證息率4厘。9月30日(周一)早上9時開始接受認購,10月14日(周一)下午2時結束。
張翔向港大教職員發信 確認田之楠及劉澤星任副校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10
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向港大教職員發信,歡迎田之楠及劉澤星兩位教授加入大學的高層管理團隊,確認了兩人的任命。
中非關係提升至戰略高度 實質帶來了什麼?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05
央視網報道,習近平說,經過近70年的辛勤耕耘,中非關係正處於歷史最好時期。面向未來,他宣布中國與所有非洲建交國的雙邊關係,提升到戰略關係層面,中非關係整體定位提升至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
中非合作論壇峰會舉行前 中國南非關係躍升 劉兆佳:優勢在提供經濟發展機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03
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周三(4日)起一連3日在北京舉行。峰會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來華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峰會暨國事訪問的南非總統拉馬福薩舉行會談。
2024年《施政報告》理大提交建議書:四大核心主題,共繪香港可持續發展藍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02
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就2024年《施政報告》提交建議書,圍繞四大核心主題——碳中和城市、香港及大灣區的發展、一帶一路的合作、生命科技健康和醫療,為香港的可持續發展出謀劃策。
內地奧運健兒大匯演 李家超:體現中央對港關愛支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31
2024年巴黎奧運會內地奧運健兒代表團周五(30日)晚上出席在灣仔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的「奧運健兒大匯演」綜藝節目,與現場觀眾分享比賽經驗和感受。
馬丁·雅克:中國綠色技術領先全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28
英國劍橋大學前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認為,中國與美國的現代化將會非常不同。中國的做法受到儒家的入世思想影響,具有社會責任感;美國的態度則基於個人權利和對市場的不干預。
崔建春:改革開放是中國發展關鍵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27
外交部駐港公署特派員崔建春表示,當前內地和香港面對着氣候變化、地緣政治衝突等多重挑戰,應對的關鍵是領導力,需要通過改革為中國和國際社會帶來實質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