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是創科另一熱話,應科院邀來各界人士討論車聯網的功用,以及在香港的發展空間,其中車聯網可避免車禍,但要發展下去,還需要相應的頻譜及政策扶持,這一一都有待政府回應。
Mair教授和Seelos博士發現,近年「創新」一詞愈發泛濫,各行各業都說自己在「創新」,但細看,很多時不過是產品升級或常規的企業發展。
應科院今日(14日)主辦2018應科院科創峰會,來自政府機構、研究界和工商業界30多位官員和專家共聚一堂,一同探討人工智能如何打造未來的智慧城市。
普華永道稅務及中國商務諮詢總監李志雲說,香港是全球名列前茅的金融中心,與深圳合併計的創新指數亦高,「為何會有大灣區的概念?其實就是整合11個城市的優勢,然後互補,好像踢足球11個人,一齊出去打。」
香港其實有不少對創科有熱誠人士,特別是年輕人,卻缺乏發揮和磨鍊的平台。有公司就舉辦了國際性的創科賽事,使本地人才可與世界各地的創科高手「過招」。
政府公布的智慧城市藍圖內,包括了我們的起居飲食,例如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環境、智慧市民、智慧政府、智慧經濟六個範疇,各自能否做得好,很靠我們大家的努力。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副院長梁雪兒以四大範疇講述港大醫學院過去成就,包括傳染病監測及控制、肝病的新治療方法、治療脊柱側彎,以及基因診斷和癌症精準醫學方面發展。
ParticleX三位創始合夥人鄧敬來、鄧漢來及林永君認為,利用深港這個「一小時生活圈」扶持初創企業發展,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好事。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醫生的團隊研究的無創產檢技術,在媽媽的血漿中發現BB的DNA,孕婦不再需要用以抽羊水檢驗BB有沒有唐氏綜合症,此技術全球已廣泛應用。
為期10天的博覽以「驅動創新‧繼往開來」為主題,劃設「工」、「農」、「醫」三大主題展區,合共展示約60項古代展品和超過100項現代展品。
林鄭月娥表示,有了中央的支持、有優秀的本地科研人才,在「一國兩制」的優勢下,包括特區政府的積極作為,難怪有人說香港在創新科技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叫「風生水起」的年代。
近年電子商貿大大改善零售經營模式,銷售渠道變得多元化,地域限制減少,為中小微企以至初創企業帶來無限商機。人工智能、雲計算等廣泛應用,亦為營銷帶來變革。
創新科技能為經濟帶來什麼新的發展方向和行業革新?當中有什麼隱憂和要解決的問題?
新經濟帶來新動能,賦能經濟高質量增長。新經濟與創新之間有什麼關係?創新的力量可從哪裏獲得?
王明鑫希望應科院可以成為科研界的「少林寺」,不少員工離職後創業,或加入其他科企擔當要職。
我們進行融資工作,小米的雷軍投資了1億美元給我們。雖然表面風光,但融資過程中確實遇上了不少波折。
香港科技園公司將繼續推動「智慧社區」作為創科應用方案試點,於市場和資金及人才與創業培育等方面支援科企,並抓緊河套區及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的發展機遇。
科大BDI主任楊強教授指,如何採集並準確分析與商業場景相關的資訊是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的大課題。
滑鐵盧大學Prof. Ihab Francis Ilyas指,金融科技公司每天要耗費大量時間來準備數據,故研發自動化方案解決數據質量問題十分重要。
在「相約科大,遇見未來」大學金融科技教育論壇上,一眾嘉賓談及人工智能科技衍生的責任問題、終端用戶的防範意識、數據溯源方法及管理等話題。
談及「9+2」城市各自的定位和城際互動,論壇上有嘉賓指中國30多年的發展就是競爭和合作——9個城市之間如保持高強度的競爭,對科研企業科研單位大有好處。
大灣區創新不僅僅是科技創新,還有體制的創新、路徑的創新;是次圓桌論壇聚焦灣區發展的建設,5位嘉賓發表對平台和體系完善、資金與產研結合、大灣區一體化的展望。
這次科技革命的浪潮當中有一個特別引人注目的現象,這就是金融在追逐科技,科技也在擁抱金融,科技和金融處在熱戀之中,當前在深度的結合。
今天我們如果把創新因素、產業優勢和市場優勢有效結合好,那我相信我們將在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人才的培養方面產生更多的成果,更有效的推動香港的經濟進步,包括香港經濟結構的轉型。
上世紀90年代,全世界主流都認為「信息、資本、人才、高科技的流動」是對全球文明和全球經濟化的最大的推動力,但是現在發生了變化:未來全球化主要是在發展中國家。
香港擁有許多國際知名、具備高水平科研能力的高等院校,絕對有能力提供新的創科源頭。而香港企業家也都着力進行產業轉型升級,善用智能化系統,達到了原創及世界領先標準。
香港科技園公司與國科控股簽訂合作諒解備忘錄,共同在港建設「國科綠色發展國際實驗室」,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的建設。
著名本港天使投資者及第一線集團創辦人及行政總裁文立:「香港是世界首屈一指以科技為基礎的創新『溫室』,我預計香港在未來3年將有多於5家市值達數十億美元的初創企業誕生。」
我自己的概念是,香港若要發展科技,最直接有三張「牌」可以打:引進來、長出來、合起來。
創新創業是有風險的,年青人創業也要有失敗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