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3位教授羅毅、江俊、尚偉偉及其團隊,與中國深空探測實驗室張哲研究員等合作,運用AI機器人「機器化學家」,採用火星隕石成功研製出新型催化劑,為利用火星上的水製備氧氣提供解決方案。
自中大深圳研究院眾創中心2018年建立以來,已吸引了85家初創企業入駐。中大深圳研究院院長任揚教授介紹道,初創公司加入時租金約為市價的三分之一,並提供了長達2至3年的緩衝期,以支持企業的發展。
香港和深圳的合作不僅限於科研發展,而是一種互相協調的關係,共同推動大灣區的科創發展,這一系列的舉措預示着香港在醫藥創新領域的一個新紀元。
科技創新界立法會議員邱達根先生將親臨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討論國際形勢新變局。他在接受本社專訪時表示,人工智能、生命科技、數字經濟、金融科技是香港發展方向,政府需要給予多方位支援,如人才、土地等。
中大創業日一連兩日舉行,44隊創業團隊展示初創成果。微軟港澳區總經理、校友陳珊珊回校撐場,主講微軟和OpenAI合作下,旗下產品如何應用人工智能,令企業用戶得益。
由香港城市大學領導的國際團隊宣布研發出一種高效的電催化劑,可大幅提升電催化水分解產生氫氣的效能。
為了協助研究和判斷今次暴雨災情,香港中文大學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團隊獲取了三幅國家高分三號SAR衛星圖像,對災前、災中、災後情況進行分析,並發送相關政府部門供其研究。
計劃從逾300份申請中,遴選出32名來自海內外不同院校的學生,安排他們到港滬頂尖醫療、製藥、風險投資和生命科技公司實習,以親身體驗行業的創新發展。
啟明創投希望通過暑期訓練營,推動生命科學和醫療健康領域的人才交流,加強內地和香港的科技合作基礎,也讓香港的同學切身感受內地的創新成果和企業文化。
本年度比賽項目豐富,包括機械人、遊戲編程、無人機、擴增實景、人工智能、物聯網及數碼藝術項目,是本港唯一一個同時舉辦7個比賽類別,共12個項目的大型創科比賽。
香港科技大學於8月26日舉行衛星發射慶祝典禮,宣布「香港科大──雄彬一號」成功發射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運行。科大與長光衛星將共同建設多模態遙感衛星星座,以及打造一個全面的環境監測與災害預報系統。
被譽為中國的諾貝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公布2023年獲獎名單。今屆共有8位內地科學家獲殊榮,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代表特區政府祝賀。
研究資助局7月13日公布卓越學科領域計劃及主題研究計劃的撥款結果,撥款予11份研究建議書,總值4.67億元。
香港理工大學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7月3日舉行創科論壇,與會者提出促進香港初創企業科技發展的政策建議,以及分享初創企業成功關鍵心得。
香港創業青年內地行近日啟動。100名香港初創及準備創業的青年企業家將在基金會帶領下,於7月9日至15日往海南和南沙考察。活動旨在幫助香港青年了解內地創業環境,同時擴寬視野,助力夢想成真。
由香港科技大學與信和集團合辦的「百萬獎金創業大賽2023」一直為創科人才提供龐大的創業平台。把「醜水果」升級再造成營養產品的not only powder成功奪得亞軍及今年增設的可持續發展影響力獎。
香港桂冠論壇將於2023年11月13至18日在香港科學園舉行。主辦方相信,今次香港桂冠論壇不僅對推動全球科學發展帶來莫大裨益,而香港亦可透過舉辦是次學術交流盛會,向世界展示香港正邁向成為領先創科中心。
美時醫療這次新設立的生產基地,專門研發及製造高增值兒科及乳腺專用的MRI系統,是香港首個大型醫療儀器生產設施,亦是大灣區及東南亞最具規模的MRI 生產基地,實踐「香港研發、設計和製造」,打造香港品牌。
中大團隊所研究的大豆固氮菌菌株「根瘤菌」已於日前(5月10日)由「天舟六號」貨運飛船搭載升空,並順利到達中國空間站。是次為本港首個於太空進行空間搭載實驗的農業研究項目。
香港大學化學學者任詠華教授獲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 UIUC)頒授2023-24年度Bailar Medal殊榮。
樓宇建築佔全港碳排放超過50%,當中空調系統佔三分之一,因此建築節能減碳對落實碳中和目標至關重要。
《福布斯》公布2023年「全球最佳創投人榜」(The Midas List),啟明創投主管合夥人梁頴宇、創始主管合夥人鄺子平再次榮登排行榜。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教授指出,科大在粵港澳大灣區創科發展以及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方面,均可扮演橋樑角色,推動科研成果轉化。
應科院於今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勇奪34個科研獎項,包括特別創意大獎,由應科院物聯網感測及人工智能技術高級經理黃嘉瑤博士研發。
2023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於4月26至30日期間舉行,逾40個國家及地區超過1000個項目參加,當中約290個項目來自香港研發團隊。香港多家大學均有斬獲。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支持下,香港城市大學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將成為香港首個、中國第三個及西太地區第六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區域培訓與研究中心。
香港城市大學的研究團隊率先研發先進技術,自主設計及生產新一代電子顯微鏡,是全球首家擁有相關科研實力的大學。
歐洲議會於3月28日正式通過在2035年後禁止銷售新燃油和柴油汽車的法案,以實現歐盟在2050年達至氣候中和的目標。因應世界綠色創科發展潮流,香港須把握疫後復常良機,配合國家發展,推廣國產綠色技術。
香港大學兩位科研學者獲《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選為2022年中國地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
香港科學院院長盧煜明教授在「尋找香港經濟的新增長點」論壇上分享了他從夢想到現實的創科之路。他表示,不只一次面對同期發表同類研究的論文、多年時間申請專利、訴訟經年等問題,都是創科產業同樣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