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Mar 31 2025 16:08:10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權在教育

衛生清潔與創匯能力
作者:何漢權2024-07-05
日本民間長久以來有着環境衛生優良傳統和生活習慣,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到訪,日人的外匯由此湧入了頗多。從創匯念及文化交往,中日兩國民眾與文化互動生生不息,願珍惜兩國人民的民間情義,再築和平友誼深交之路。
空山印深情・王維
作者:何漢權2024-06-28
五千多年的不滅時光,盛載中國歷史文化的獨特與優秀。透過歷史人物的戲劇演出,用心眼觀賞,確然可以產生「三親」的重要作用,此即親歷,親見,親聞。
姜萍數學競賽的故事
作者:何漢權2024-06-21
中國女子姜萍是中等專業學校學生,在國際數學競賽的出色表現,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討論。從中折射了中國教育體系中的制度性問題,而突顯了教師發掘和培養人才的重要性。
文化交流活力長久
作者:何漢權2024-06-14
文化傳播,無分你我,相親相愛,東亞乃至世界文化就是如此持續向前,才是人類發展最彌足珍貴,卻又不可取代的軟實力。
大學教育的向善不息
作者:何漢權2024-05-31
賓夕法尼亞大學在100年後,向中國的建築大師林徽因補頒學位,為大學尊重知識,尋求智慧,能帶領社會善良價值,立下榜樣。
教育帶來遠見
作者:何漢權2024-05-17
由鄧拍板的重要國策中,又以1977年8月毅然決定恢復公開的聯考,重啟大學之門,最是功德無量。自此,教育正常化,春風化雨澤中華,科教興國重上正軌,這是中國教育發展的轉捩,上天落地下海的各類人才培育出來。
《中國通史》多媒體教材完成
作者:何漢權2024-05-10
中國學問傳統本是文史哲不分家,該教材適用性相當廣泛,高中、初中的中史學習,固然可用,視頻深入淺出,重點突出。相信,對小學認識中國歷史常識也產生作用。
建國無望 何來國安
作者:何漢權2024-04-26
歷史沒有假如,但不妨作合理合情推敲,若山東歸日,且最終收不回來了,1931至1945年共14年,中國最終慘敗,中國的命運,必與今天的巴勒斯坦命途一樣,建國無期,談國安就是奢侈。
Last Order何時了
作者:何漢權2024-04-11
發覺部分生意火旺的茶餐廳仗着客似雲來之強勢,食物質素卻有下降趨勢,待客之道,是毫無耐性。大商場的高級食肆常以Last Order招待剛坐下的食客,平民茶餐廳就以愛理不理的態度,為排隊已久的客人落單。
家鄉南海
作者:何漢權2024-04-05
由香港坐車北上,到達今稱南海區之人民政府所在地桂城,雖然要用3小時左右,但並無疲憊的感覺,倒是近鄉情意上心頭,這是祖父母輩生長於斯之地。
國家安全的社會意義
作者:何漢權2024-03-29
今天世界風雲色變,國際政客從來居心叵測,弱肉強食,森林定律是永遠當道,國安課題要面對的挑戰十分多元,軍事、網絡、金融、科技、太空等領域,都納入要國安的保護。稍有鬆懈,後果將會變成難以承受的重。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作者:何漢權2024-03-22
中史教育實在需要兩條腿走路。初中獨立必修課堅守的同時,當要於教與學作具體優化;高中在已有中英數及公民4科獨立必修必考的壓境下,中史科不宜再加入這行列。另一方面,中史同時開設獨立必修科,毋須考試。
香港的博物館各有精彩
作者:何漢權2024-03-01
筆者從曾參訪20多間博物館的有限經歷,得出的看法是各館都用心規劃,綜合或專題各自呈現豐富的內容,很多都用植根香港、胸懷祖國與放眼世界的視野,留下記錄與文物擺放,彰顯三合一體的價值觀。
教育,無限進步的空間
作者:何漢權2024-02-23
校友們捐獻母校,傾囊相贈者為數不少,筆者認為捐款者除感恩母校外,想必有更重要的樂觀信念持守,更終極的赤子關懷,那就是教育推動,薪火相傳,這是對個人成長、集體向前,永續不斷提供最大的進步空間。
中國生肖紀年文化
作者:何漢權2024-02-02
卯兔去,辰龍來。前不久,美國郵政總局也將中國生肖年重視起來,推出龍年生肖郵票,卻惹起歐美華人社會的廣泛爭議。
兩文三語 左文右理
作者:何漢權2024-01-19
學如逆水行舟,究竟今天兩文三語的水準如何?平均發展的實力到底又怎樣?從教育現場看,與此同等重要的教育議題必須檢視,那就是發揚人文精神的歷史文化,以及改進生活的科技與科學、數理化等。
怡情審美 永續動能
作者:何漢權2024-01-11
對年輕人來說,學習歷史並不枯燥,問題是學什麼?如何學?無疑,歷史是現在與過去無終止的對話,多學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確是可讓人增加厚度、闊度乃至深度。凡事有演變,卻總由序章起。
香港中國學術人文川流計劃
作者:何漢權2024-01-04
「川流」計劃的初衷,是以師生為本的前線立場與視覺,推動三國(國史、國學、國情)學問及價值。隨着「川流」計劃開展與互動,人文精神,涓涓細流,家國情懷,各按校情,將會得到進一步的充實,最大得益就是學生。
2023,2024……
作者:何漢權2023-12-29
在2023年世界亂局中,思考中國,這是一個相當重視歷史文化傳承的國家,5000年來的文字記錄與考古證據,充分顯示中華歷史與文化的延續性、包容性、多元性、獨特性,早已成為世界文明重要的一脈。
當悼念南京大屠殺
作者:何漢權2023-12-22
南京大屠殺,血迹斑斑,歷史記錄,鐵證如山。中國,多難興邦,今天鐘山花雨,生命仍續永遠的芬芳。
香港是我家 投票支持他/她
作者:何漢權2023-12-07
不東不西,亦東亦西,這是香港可以作為國際大都市的竅妙之處,關係香港市民民生大小事務的區議會,選舉氣氛熱度正在升溫,12月10日正式投票日,香港是我家,投票支持她或他。
選賢與能
作者:何漢權2023-12-01
「民生無小事,請大家記得12月10日投票,亦更請投他/她們一票」,這是筆者心底話。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我看區議會選舉
作者:何漢權2023-11-24
說實在,區區有本難唸的經,如何唸得好,從而化成建設社區的力量,利民也利港。「區議員在做,選民在看,真的假不了」,投票日,齊齊認真參與,香港你我他,大家都有份。
公民與社會發展
作者:何漢權2023-11-16
民生無小事,區議會選舉是重要的,是需要每位選民投下莊嚴神聖的一票。
大社會 大教育
作者:何漢權2023-11-10
香港主流中小特幼學校教育仍潛藏着巨大的一國兩制的能力,如何在「大社會」與「大教育」發揮所長?為港為國為世界所用?特區政府「沒有任何理由」不予以高度重視,並要有具體作為。
杏林故事
作者:何漢權2023-11-03
單算自1840年英國人發動侵華戰爭起,至1900年八國聯軍止,西方列強,巧取豪奪,壓榨欺凌中華大地善良無辜的老百姓。究竟,有毒害的大煙(鴉片煙),是誰大量傾銷給中國老百姓的呢!
文物歸原主
作者:何漢權2023-10-21
堅稱要維護普世價值,處身高度文明的列強,為何不應將其得之不「義」的文物,文明地歸還中國呢?
點點星光 處處情義
作者:何漢權2023-10-12
我國2013年開始實施精準扶貧,卓有成就,但今天大山裏的家庭,仍然有為數不少的留守兒童,這些兒童有的為要換取一雙簇新運動鞋,申請加入要受苦練的跳繩隊,真的是「搵鞋艱難」。
夜是,中秋月亮分外明
作者:何漢權2023-09-29
青山秀峰綠水緣無盡,由郴州夜市燈火璀璨,再遙看長沙漁人碼頭,十里夜市路,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經濟復甦可即可望,而夜市,四周煙火慰人心。
長安三萬里 情繫中華上千年
作者:何漢權2023-09-22
無疑,《長安三萬里》是可用作認識歷史與文化的上佳活教材,但電檢處以刻板的評級制,將這齣電影評為IIA級,即兒童不宜,對於小學生而言,實在是錯失認知國史、國學、國情乃至國安的好機會,實感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