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新集

再談音樂與文字
作者:周光蓁2022-05-16
香港電台第4台《與文同樂》節目以兩小時播放由音樂專家、教授撰寫的文字,配以相關錄音。從中不難看到,音樂、文字跟時代的互動,十分微妙。
音樂與文字
作者:周光蓁2022-05-09
文字保存了音樂的記述,但由音符散發出的旋律、節奏等對感官的刺激,難以用筆墨形容。正是這原因,香港電台第四台逢星期六黃昏,一個名為《與文同樂》的兩小時節目,提供很大的發揮空間。
港大音樂紙本文獻展覽
作者:周光蓁2022-05-03
劉靖之教授著述音樂史稿幾十年,引起海內外音樂界的廣泛興趣和討論。香港大學圖書館「劉靖之中國新音樂特藏」展覽,展出劉教授5個階段的手稿和書籍,彌足珍貴。
懷念健筆故人
作者:周光蓁2022-04-25
劉紅慶是一位自由作家,撰寫人物傳記是他的強項,其中包括《沈從文家事》,但音樂人物似乎是他的最愛。
懷念吳祖強教授
作者:周光蓁2022-04-19
吳祖強教授在國內外音樂界享譽盛名。早年參與創作多部經典作品。「文革」後首次在京公演,著名指揮小澤征爾聽後感動流淚,還親自指揮中央樂團。
一個甲子的節目單
作者:周光蓁2022-04-11
當時政府對藝術文化活動一毛不拔,香港音樂協會有見大會堂即將建成,於是接二連三邀請著名音樂家和團體來港演出。但協會其後煙消雲散,所主辦的節目也零散東西。
卡拉揚香江絕響再現
作者:周光蓁2022-04-04
卡拉揚和維也納愛樂樂團1959年10月25日實況廣播的開卷錄音帶終於出土。更大的奇跡是,經過技術整理,全場兩小時音樂會竟然完好無缺。傳真度之高,猶如置身現場。
香港大會堂之雞與蛋
作者:周光蓁2022-03-28
隨着大會堂及1500座位的音樂廳即將建成,硬件先行,軟件後上。首先建議香港政府撥款成立樂團的,是當年還不到40歲的張有興議員。
追憶鋼琴大師吳樂懿
作者:周光蓁2022-03-21
吳樂懿在巴黎國立音樂院師從著名鋼琴教授納特、瑪格麗特·隆。在法國演出時,更獲譽為「中國藝術之魂」。
追憶鋼琴大師周廣仁
作者:周光蓁2022-03-14
今年紀念香港大會堂成立60周年的同時,也值得紀念對音樂貢獻良多的周廣仁教授。
告別百歲音樂大亨
作者:周光蓁2022-03-07
通利琴行的名字是創辦人李子文夫婦一起創作的。1953年首先在尖沙咀開店。李夫人於2019年離世,鶼鰈情深74年。謹向剛逝世的李子文為音樂文化所作的傑出貢獻,深深鞠躬。
香港大會堂甲子年
作者:周光蓁2022-02-28
音樂是香港文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西樂,還是粵劇以至京劇,台上、台下,各自精彩。
港大陸佑堂今昔
作者:周光蓁2022-02-21
香港大會堂1962年開幕前,不少音樂會都在陸佑堂舉行。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當時港大校長賴廉士(Lindsay Ride)酷愛音樂。
虎年論樂續篇
作者:周光蓁2022-02-14
重聽這首約3分鐘的管弦小品《下山虎》,很佩服當年籌辦音樂會的負責人,在國情嚴峻時刻,別具慧眼,在《黃河大合唱》壓軸演出前,選出這首作品作單獨演出,載入史冊。
虎年論樂
作者:周光蓁2022-02-07
今年是虎年,關於老虎的音樂,讀者們首先會想起什麼呢?
「天后」與大師的牡丹綠葉
作者:周光蓁2022-01-31
近日的一張錄音,聽後就覺得充滿亮點。所言者是當今天后級次女高音塞西莉亞.芭托莉,演出18世紀下半葉,由莫扎特到貝多芬等4位作曲家,專門為女聲獨唱炫技而創作的作品。
香港「樂壇教父」的驚與喜
作者:周光蓁2022-01-24
據郭利民的誼子兼助手周舜河告知,老人經過及時搶救,現在已經在家休息,說話、胃口也逐漸恢復。
從蘇州交響樂團進京說起
作者:周光蓁2022-01-17
今年香港藝術節的唯一境外樂團來港演出,正是蘇州交響樂團。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情況下,《蕭十》音符所承載的苦難、掙扎和釋放,聽得其時。
悲喜參半的十大樂聞選舉
作者:周光蓁2022-01-10
說回去年各候選樂聞,如果以性質分類,告別的項目最多,最為唏噓的,是兩位資深樂評家的離世。
70年前的「永遠難忘」演出
作者:周光蓁2022-01-03
在沒有大會堂的日子,皇仁書院禮堂是香港戰後主要演出場地之一。較國際音樂家更早在皇仁禮堂演出的,是年僅19歲的費明儀,首演當晚演唱樂曲中有兩首法國作品,以及三首中國民歌,包括著名的《繡荷包》。
傅聰逝世一周年紀念唱片
作者:周光蓁2021-12-28
個人認為更精彩的,是他彈奏舒伯特曠世的降B大調奏鳴曲,表達出作曲家眷戀與無奈的情懷,最後咬牙衝刺的爆發力,讓人屏息之餘,也讓人懷念傅聰先生。
續談改革開放香港音樂篇
作者:周光蓁2021-12-20
編纂《香港志》是個曠世工程,較編校一篇文章或一部書要求多得多,因此需要更多專家以及更多時間反覆求證、琢磨。為香港修志,任重道遠。
改革開放的香港音樂篇
作者:周光蓁2021-12-13
《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第14章詳細敘述改革開放40年兩地音樂交流的全過程,重溫小小香江的音樂能量,如何在大時代留下歷史的音符,尤其是改革開放初期,流行、古典樂人樂韻前仆後繼,不分先後。
疫情5G直播向前輩致敬
作者:周光蓁2021-12-06
上月最後一個周末,香港中樂團首次在其演奏廳以5G直播《心樂集──向樂壇前輩致敬》音樂會,讓樂迷安坐家中,亦能體驗中樂的韻味與感動。
送別港樂創團首席
作者:周光蓁2021-11-29
林克定1970年移居香港,隨即以樂隊首席身份參加大哥林克昌擔任總監的香港管弦樂團。四年後港樂職業化,林克定的功勞不少。
紅館萬眾慶榮休
作者:周光蓁2021-11-22
96歲郭利民(Uncle Ray)榮休,於紅館舉行盛典演唱會,一再創下最長壽電台節目唱片騎師的健力士世界紀錄。
香港音樂前輩文獻展覽
作者:周光蓁2021-11-15
原名源漢華的東初老師,可說是香港音樂的活字典,一身兼指揮、作曲、教育、樂評多職,為香港音樂文化的發展,尤其是與內地音樂交流,貢獻良多。
從廖國敏指揮維也納樂團說起
作者:周光蓁2021-11-08
廖國敏是該團創立以來,首位獲邀在音樂季演出的華人指揮家,意義不凡。
交響指揮的選擇
作者:周光蓁2021-11-01
演出、隔離兩者沒有衝突,最後還是看個人的選擇。
懷念指揮大師李德倫
作者:周光蓁2021-10-25
我等香港樂迷首次有幸觀賞李大爺指揮功架,是1986年,而且是連續兩次演出截然不同的曲目,真是耳福不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