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新集

樂團總監交棒見證
作者:周光蓁2023-10-03
上月,年過九旬的老總監將指揮棒傳給與泛亞一起成長的凌顯祐,上周日更親臨音樂會,我等有幸見證新老交替的歷史時刻。
跨越今昔《長恨歌》
作者:周光蓁2023-09-26
這部大型製作傾盡藝術人才,重新述說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故事。編劇刻意讓時空交錯,個別角色時古時今,全劇十五個場景,觀賞滋味各有不同。
集體創作今昔
作者:周光蓁2023-09-19
那是一個歷史時刻。《黃河》鋼協作為當時「革命樣板戲」之一,由資本主義第一大團在京畿演奏,意義不凡。可是問題正正出現在《紐約時報》一支樂評健筆。
孤注一擲演歌劇
作者:周光蓁2023-09-12
遇上突如其來的極端天氣,成為藝術行政的一大挑戰。
小提琴巨擘訪華百年紀
作者:周光蓁2023-09-05
小提琴大師弗里茨·克萊斯勒(Fritz Kreisler)在京滬曾留下琴音,筆者在夏威夷大學念研究院時,在舊書店買了一本他首肯的傳記,裏面詳述1923年來華演出。
兒童交響樂團載譽歸來的匯報
作者:周光蓁2023-08-29
香港兒童交響樂團演得有板有眼,弦樂和木管都表現良好,定音鼓也精準,只是圓號稍為緊張,但全團在節奏與全奏掌握得宜,我等亦為小小音樂文化大使們鼓掌鼓勵。
涅槃後的亞洲青年管弦樂團
作者:周光蓁2023-08-22
亞洲青年管弦樂團在港的兩場演出都予人眼前一亮的感覺。首席指揮巴斯蒂安以簡約但高效領奏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樂手。當中,喜見海峽兩岸及港澳樂手超過60人。
記大灣區青年管弦樂團首演
作者:周光蓁2023-08-15
8月11日晚在賽馬會演藝劇院舉行的首演,氣氛熾熱。在座賓客,包括一眾導師們,都熱切期待烘培出的音樂盛宴。音樂會演出的3首作品,各有不同意義,背後藝術團隊的功勞,值得一讚。
唱歌長壽活樣板
作者:周光蓁2023-08-08
上周四晚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的《致敬歌劇傳奇──江樺老師九十五華誕音樂會》,是由一眾弟子組成的江樺合唱團,為恩師舉辦的音樂盛宴,聲樂原聲唱出,體現了江老師的藝術堅持。
書展音符處處聞
作者:周光蓁2023-08-01
對我等樂迷,今年書展可以說是個大豐收。關於音樂的新書層出不窮,從粵劇到搖滾,個別更由作者以至書中主角與讀者面談,打卡簽名,盡興而歸。
從兩則紐約愛樂花絮說起
作者:周光蓁2023-07-18
有一位拉奏低音大提琴的樂手以便裝參與演出。他看似台後工作人員,沒有外套,也沒有結領帶。直至他拿起琴弓拉琴,才知悉他是位樂隊成員。該團六訪香港以來首次有這樣的情況,不得不嘆一句時移世易。
紐約愛樂樂團六訪香江
作者:周光蓁2023-07-11
上星期,國際一級的紐約愛樂樂團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演出兩場。該團音樂總監是香港管弦樂團總監的梵志登,更巧合的是,他同時在明年離開二團,因此這次亞洲之旅也可以說是他的告別演出。
見證「弦繫26載」音樂會
作者:周光蓁2023-07-04
今年乃香港弦樂團創團10周年,音樂會中的6首作品顯然是經過深度構思,通過音符突顯香港的多元音樂文化,既中西、也標誌內地和本地作曲家互動的成果。
香港的「國際唱片王國」
作者:周光蓁2023-06-27
成立於1987年的拿索斯,經過30多年的發展,分公司及夥伴已遍布全世界近50個國家及地區。所謂「英雄莫問出處」,有多少人知道,這個剛剛獲國際古典音樂大獎(ICMA)頒授全年最佳品牌,源起於香港?
70年的音樂傳奇
作者:周光蓁2023-06-20
「你們看到的,是一位已經93歲的老人家,可是我相信你們是有興趣知道這位老人家是怎樣一路走過來的。」那是潘迪華在開幕前一天參觀展覽後拍下的一段話,之後更高歌一曲。
記原創粵語「歌劇」首演
作者:周光蓁2023-06-13
你不要期望作品中有威爾第或普契尼般的重唱樂句,因為用粵語寫和聲是不可能的,我也不模仿西方歌劇,我們有自己的風格和傳統。
告別疫情的安魂曲
作者:周光蓁2023-06-06
香港聖樂團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演出威爾第安魂曲,即使演出前十幾位成員染疫,但無減眾志成城決心,為獻上悼念給過去三年因疫情或自然原因離世者。
情義音符澤香江
作者:周光蓁2023-05-30
當代德高望重中國指揮大師陳燮陽來港演出,這是期待已久的樂壇大事。
紀念文藝建設推手
作者:周光蓁2023-05-23
張有興對藝術、社會公義等追求來自於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厚愛,事無大小也為之出謀獻策。應用「飲水思源」,我們懷念昔日文化藝術建設推手張有興。
55年的香港「貓迷」
作者:周光蓁2023-05-16
為慶祝成立55周年,5月6日晚難得一聚,在座包括剛剛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的許冠文,還有他的中大師妹高靜芝等。通過歌聲、笑聲,昔日青春活力再現,四小時的時光倒流,超現實感覺。
在上環的「絲綢之路」
作者:周光蓁2023-05-09
近日一場音樂會,演出的8首作品以古箏為主,大部分配以敲擊伴奏,將幾百聽眾時空轉移到大漠絲路。兩小時超時空享受,見證年輕一代音樂人的心力。
被時間大潮淹沒的文化先驅
作者:周光蓁2023-05-02
上月香港國際電影節首演的《尚未完場》,由歷史學者祁凱達和編導徐岱靈攜手製作,尋覓曾經被譽為香港「娛樂大亨」歐德禮(Harry Odell)的傳奇一生。
化作春泥更護花
作者:周光蓁2023-04-25
後抗疫時期,文娛活動基本復常,各職業樂團演出無間。對沒有恆常資助的音樂團體,「劫後」如何重生成為最迫切的問題。上周末一場籌款演出,就見證這樣一個音樂團體。
難得一聽的指揮功架
作者:周光蓁2023-04-18
4月7日晚所演出的西貝遼士第五交響曲,香港樂迷並不陌生。前總監艾德敦演出多次,慶祝建團百年的倫敦交響樂團也在港演過。但在約菲棒下,演出予人煥然一新的感覺。
清明節的思念
作者:周光蓁2023-04-11
今年清明節既雨紛紛,也欲斷魂。4月初兩則噩耗接踵而來,二人都是老中央樂團1956年創團主力成員,也是筆者撰寫團史曾當面請教過的。昔日訪談回憶,縈繞不已。
95歲的致敬與感恩
作者:周光蓁2023-04-04
已故作曲家、音樂教育家陳健華的作品專場音樂會,由一眾音樂同行向大師致敬。帶頭的是年屆95歲殿堂級女高音江樺,率領合唱團演出多部作品,也親自獨唱兩首名作。
說好故事的音樂博物館
作者:周光蓁2023-03-21
英文俗語所言:文字說不了的,音樂就說話。希望楊局長口中4個未來博物館中,有一個讓音樂說中國故事、香港故事。
超越復常的香港中樂團
作者:周光蓁2023-03-14
香港的復常之路漫長也崎嶇,疫後加油打氣,說易行難。香港中樂團可以說是走在復常之前。
不一般的告別
作者:周光蓁2023-03-07
上周三晚,香港作曲及音樂界代表雲集中環半山天主教座堂,參加林樂培博士追思彌撒,向「香港新音樂之父」作最後致敬。
記蕭邦大賽冠軍香港首演
作者:周光蓁2023-02-28
本年度香港藝術節恢復現場實況演出,一個多月的藝術盛宴最為矚目的,肯定是2021年國際蕭邦鋼琴大賽冠軍劉曉禹,首次在大中華地區獻技。意義較20年前另一位蕭邦華人冠軍李雲迪亮相香港藝術節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