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海尋珍

劉健芝:生態公義與社會公義教育──培養感知、思辨、自主、行動的能力
作者:編輯精選2022-03-18
僵化的教育體系、勢利的主流文化,在我們的無意識中製造冷漠、犬儒、恐懼,我們要嘗試容讓自己暴露於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把握各種機遇使之撼動習慣的固執,衝開制約的樊籠。
黃兆漢:句意全美、律韻兼精的宋詞七大家
作者:編輯精選2022-03-12
本書的編寫目的完全是為了方便年輕人和對詞學初入門的讀者,希望他們透過本書,可窺見宋詞七大家的一些「句意全美,律韻兼精」的作品,從而可欣賞到宋詞的騷雅精妙之處!
李歐梵:子玉的寫作療程
作者:編輯精選2022-03-12
此次她把自己的生活退居次位,而把她認識的女性朋友的人生經驗放在前台,書中幾乎每一個人都有受苦受難的經歷。然而,受盡了人生的折磨之後,她們最後還是活過來了,所以,到底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還是強者?
陳方正:回首天外,腳踏實地
作者:編輯精選2022-03-05
就人生而言,楊先生有回首天外與腳踏實地這截然不同的兩個取向:前者是物理學,是他所承受於西方文化的;後者是故國情懷,是孔老夫子、清華園和西南聯大所灌注於他血液之中的。
魯金:談九龍城寨歷史,不可不知「九龍」一地的命名由來
作者:編輯精選2022-02-26
香港的得名是因為香港島有村名香港,九龍是因為有村名九龍而得名,這是顯而易見的。
黃樹志:持守文人價值的蔡德允女史
作者:編輯精選2022-02-19
香港本土琴學風格與內地1970年代以來的琴風截然不同,直接傳承自中國的傳統文人精神。禮失求諸野,蔡德允老師在香港守成的傳統藝術文化,回歸返哺中原,意義非凡。
魯金:古老的中環街市
作者:編輯精選2022-02-19
多年來本港興建了很多新型的街市,各街市都有綜合用途的設計,其中有些街市除有垃圾槽及供應洗街車用水的設備外,並將天台闢作兒童遊樂場。這種將街市作綜合用途的構思,是始自中環街市的。
龍應台:走一條沒走過的路
作者:編輯精選2022-02-13
做一件「超過」的事,通常也是獨處時與自己深度對話,才能完成。
中國支持緬軍政變?韓恩澤:北京正陷於兩難局面
作者:編輯精選2022-02-12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強調以東盟為中心解決緬甸危機方法,但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看到東盟究竟如何幫助改變緬甸軍方想法。可是,不作為則使得中國陷入極度被動,反而會導致緬甸公眾排華。
鄧達智:張愛玲・Clothes-Crazy
作者:編輯精選2022-01-16
張愛玲本人寫衣手法以現代時尚追求者的角度批判,相信得分並不高,但也不失為一位具有前衛膽識的好手。這番「前衛」,加上與炎櫻拍下不少照片遺留後世,相信張曾為「與眾不同」興奮了好長一段青春歲月。
風雨後的晚晴──回憶恩師王叔磐先生
作者:編輯精選2022-01-08
文學傳承離不開經驗,不會作詩填詞,怎能與古代詩評家進行有效對話?不會寫作文言文,怎能給學生講清文章理路和言說技巧?
奧尼爾詮釋胡適:活在自由中國下,為何只是「半部博士」?
作者:編輯精選2022-01-08
胡適的事業生涯始於1917年離美返國,終於1962年離開人世,從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38年,是中國歷史上最自由開放的一個段落。生於那個年代,是他的福氣。
儒家道統的傳承者──回憶孔達生老師
作者:編輯精選2021-12-25
老一輩先生久經世故,往往有「澄之不清,擾之不濁」的雅量,所流露的雖無不是真情實感,但常留下幾分,故每有溫厚的餘韻。而隨時不忘勉勵、愛護學生,則始終不變。
鄭德華:構建《香港文庫》 重新全面認識香港史
作者:編輯精選2021-12-25
香港在近現代和當代時期與國際交往的歷史使其在文化交流方面亦存在不少值得總結的經驗,這方面實際可視為一種香港當代社會資本,值得開拓和保存。
立法會選前出新書 蔡子強、馬嶽聲言淡出選舉評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18
蔡子強、馬嶽及陳雋文《特區選舉:制度與投票行為》一書,總結香港的「部分民主」選舉制度,分析香港的選舉制度在回歸20多年來的實踐經驗、選民的投票行為及相關課題,以及其政治影響等。
中小學生掌上知識寶庫──《十分鐘・通古今——人文學與教資源500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12
喜歡鑽研知識學問的師生,可以這本小書為楔子,由每一詞條透露的訊息,進一步從書籍或上網探索更廣大的知識海洋。
龔鵬程筆下的清史泰斗──懷念陳捷先先生
作者:編輯精選2021-12-11
陳捷先先生,我們都稱他為捷公,是台灣的清史大專家。是我座師,我也是他唯一一位中文系的學生。他是傑出的學者,更是傑出的學術經紀人,在推動學術發展上真是貢獻良多。
單偉建:私市股權投資──健全金融體系背後的功臣
作者:編輯精選2021-12-10
本書講述的是20世紀末及21世紀初新橋收購韓國曾經最大的商業銀行,並將其成功改造與出售的全過程。私市股權投資不僅為命懸一線的銀行帶來了轉機,也為重建健康的金融體系做出了貢獻。
求知者的奇蹟之旅
作者:編輯精選2021-12-04
人類最好和最壞的表現,其實都來自思想和思考。現在,我們對全球的文化、社會、經濟和政治都感受到許多不安,大家不只要公開而坦誠的討論和對話,也要盡量吸收各種知識和意見,深入理解和探索當前的問題。
李金漢:中文大學商學院的先行者──懷念李傑老師
作者:編輯精選2021-12-04
在70年代,甚至80年代初期,世界各地MBA課程一方面要開設企業政策一科;另方面卻缺乏有關企業政策的研究,李傑先生和兩位學者一同收集東南亞各地的有關案例,編印成書,對整個東南亞的商學教育,有及時貢獻。
亞馬遜的成長絕招
作者:編輯精選2021-12-03
貝佐斯不斷地挑戰所有人,要設法降低遞送費率,別只是緊盯着收入,要把注意力擺在增加使用這項服務的賣家數量,以及增加品項選擇。他知道,這樣事業才能擴大規模,變得賺錢。
樊樹志:國史要能啟迪 圖文同等重要
作者:編輯精選2021-11-27
歷史給人洞察一切的眼光,給人超越時空的智慧,去審視過去、現在、將來,而不被眼前的方寸之地所困惑。
張炳良倡用新思維看香港轉變:10年後回望 2019年或不算什麼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26
張炳良教授近日出版新書,新書包含了他數十年來從學術角度對香港的觀察、個人的政治經歷,以及對於政府管治的回顧和反思,從而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發展方向和軌跡。
何文匯:寄意
作者:編輯精選2021-11-20
10年匆匆過去,我還在過着難以調控的忙碌生活,未能忘卻營營。不知脫離了肉身束縛的黃兆傑教授這10年過得怎樣呢?
社會不平等可致命 六大政策讓人重拾健康自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19
中大出版社近日出版《致命的不平等》一書,指出健康不公平是每個人、每個政府都需要思考的問題,以邁向更好的復原之路。
一位「地中海貧血」母親的心路與歷程:超越人生悲痛 放下方始重生
作者:編輯精選2021-11-17
在《重生》一書中,馬廖千睿回想今年4月某夜的一個夢:「我覺得自己坐在開篷車,穿越一個又一個,共6種顏色的森林:米和嫩綠,深黃和綠、粉紅、粉紅粉紫、深 紫,最後是閃亮的深寶藍。」
陳煒舜:淺酌常歡食有魚──有關吳老的雪泥鴻爪
作者:編輯精選2021-11-13
吳老說過:「經常和年輕人在一起,自己也會變得年輕快樂。」而我身為年紀最輕的「黨員」,竟有幸親炙各位老師比我更年輕的心境,這段意想不到的因緣,就是我日後的一帖長生不老之藥。
勿把病人送回致病源地
作者:段崇智2021-11-13
「為什麼醫生看完病人後,又把他們送回致病的環境呢?」馬穆爵士作為推動健康公平的先驅及倡議者,在此部著作《致命的不平等》精闢而有力地向讀者闡釋健康公平之道。
1880年代中環 你不知道的偵探故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09
這個故事架構與《福爾摩斯探案》有相似之處,但莫理斯聰明之處,是加入大量真實可考的地名、人物、歷史事件及掌故,可見莫理斯查閱資料之勤,不只是跟着福爾摩斯的「化身熱潮」說故事也!
徐是雄:中美博弈中國將會勝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09
徐是雄教授在新作《人類命運演進的終極目標:中國必勝》中提供論據,闡明人類命運進化的最終目標,並不是追求美國自我界定的「普世價值」,而只可能是中華民族歷來追求和希望在這地球上建立的「大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