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03 2025 07:30:39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書海尋珍

對日本之美的反思
作者:編輯精選2023-03-18
我們喜歡用日本的「治癒」概念,卻很少考慮,為什麼我們本身難以直接被治癒?甚至連想被治癒都不好意思說出來呢?
如何打造經濟護城河?改變得到報酬的方式,改變你的生活
作者:編輯精選2023-03-11
你所做的一切到底是為了什麼?你願意現在就把這個目標放在第一位,也就是在你改變獲得報酬的方式之前,把你的目標放在人生的中心,並且以它為中心創造出可以支持它的工作嗎?
不可思議的福氣──整理收納的法則
作者:編輯精選2023-03-05
即使那不過是一件物品,能在我們生命之中出現,也是一段緣份。其實人生中的生離死別,第一個教會我們的,便是物品。
一場看不到贏家的戰爭
作者:編輯精選2023-03-04
美國掀起的全球半導體產業動亂方殷,我卻看到了一場沒有贏家的對決。
陶傑:蜜意綿綿念海星
作者:編輯精選2023-02-26
政治很險惡,人卻要留一畦無愧於心的境地。
把人生當成事業來經營
作者:編輯精選2023-02-25
霍華曾說:「我喜歡教創業,因為可以看到大家對公司、產品、新方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概念跟計劃。每個概念雖然不一樣,久了還是看得出固定模式。好計劃都有某些共通點,因為創辦人的好想法都建立在好框架上。」
China Will Win──人類命運演進的終極目標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2-20
徐是雄教授在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Evolution of Human Destiny: China Will Win,闡明中華民族追求的大同世界是人類命運進化的最終目標。
三教授行山作詩 上月結集成書出版
作者:編輯精選2023-02-18
三位國內外知名學者張隆溪教授、張宏生教授與張健教授,在行山過程中創作不少古詩詞,上月結集成書《香江行山雅詠》,由張隆溪教授主編、中華書局出版,2月14日舉行發布會。
與京城諸名家交往
作者:周蜜蜜2023-02-18
作者家翁羅承勳,1982年被中國判間諜罪,假釋以後,許多文化界人士不時與之聚會,作者也得以和前輩們在一起,聆聽他們對話、議論,自感「增長知識,受益良多。」
呂大樂教授:內斂的微光──大會堂時光流轉60年
作者:編輯精選2023-02-11
因為是由無到有,所以大會堂是一處集中地,客觀上它擁有所有條件成為「全市之社交及文化活動中心」。
我與羅忼烈教授的師生緣
作者:編輯精選2023-02-11
我在學術界能有今天的一點成就,要感謝的至少有5、6位人士,羅教授無疑是其中一位,而且是排在很前的一位。無論如何,我對他生前為我而做的一切,只有無盡的感激。
饒宗頤教授逝世5周年 學林多人出席紀念文集發布會
作者:編輯精選2023-02-08
2月香港中華書局與饒學聯匯、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共同主辦饒宗頤紀念座談會暨《一純萬歲寄遙思:饒宗頤紀念文集》新書發布會,30餘位知名專家學者及出版方通過線上線下參與活動。
古文翻譯有多難?從羅忼烈教授一本學術鉅著說起
作者:編輯精選2023-02-05
羅教授的《周邦彥清真集箋》信是詞學的一大傑作,至少時至今日,它是研究清真的詩、文、詞最有價值的參考書。
21世紀公共管治乃危機管治
作者:張炳良2023-01-28
新冠病毒帶來的不只是一場公共衛生安全上的災難,更是一系列對經濟商貿、就業民生、教育文化…..的連鎖衝擊,打擊面之大,前所未見。從公共管治的角度言,「危機」已成為新常態。
經手圖書3000本 知名出版家自述40年編書苦樂
作者:編輯精選2023-01-21
李昕先生從事編輯工作40年,曾締造過單本銷量百萬冊的佳績,所經手有巨大影響力的圖書不計其數,是國內知名的出版人。
不確定時代的安頓:與蒲慕州教授一席談
作者:編輯精選2023-01-14
世事變幻,個人處境也不同。歷史研究中到底有沒有可靠的棲居,來紓緩現實裏「個體安頓」的焦慮?這個老問題重新變成了新問題。
鄭培凱:重探蘇軾心理──他的詩詞何以超越時代困境?
作者:編輯精選2022-12-24
蘇軾的確心胸開闊,瀟灑豁達,但並非永遠歡笑暢意,也有避不開「罣礙恐怖,顛倒夢想」之時。他可以成為一個「不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是有一定心路歷程的。
洪為民新書籲香港需要改革、更要開放
作者:編輯精選2022-12-15
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教授出版新書《開新篇:香港的改革與開放》,就香港的改革、開放以及如何更好地參與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出不少觀點。
金融海嘯將席捲全球 未來管治需要什麼思維?
作者:編輯精選2022-11-21
目前中國的制度糅合了現代資本主義及市場機制,取得了可觀的經濟增長,但為了處理社會主義要求較高的平等理想以及應付未來人工智能的挑戰,我們必須引入新的機制,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念更完善、操作性更強。
由百年苦難到經濟奇跡 新時代中國面對什麼挑戰?
作者:編輯精選2022-11-19
一場橫掃人類社會的巨型風暴和海嘯,已是迫在眉睫了!
為什麼我要保留紮作世界的點滴?
作者:編輯精選2022-11-05
有位師傅直言,他不太相信自己的出品真的能送達天國,但他仍畢生致力紮作,希望能為相信的生者帶來一絲安慰。製作、出售、焚燒紙紮祭品均充滿着愛與奉獻。
林青霞書寫的人生美學
作者:金耀基2022-10-29
這樣的妙人妙文,誰見了都少不了幾分喜歡,無怪乎「愛林泉」的影迷會會員對偶像會愛得如泉之湧,23年來,一步一趨,不離不棄,林青霞在他們心中定是「天下掉下的林姐姐」。
故事嶺南
作者:編輯精選2022-10-17
說到底,《飛髮》是寫一群人對自己行業的信仰與堅守,也在關注傳統與現代、歷史與代際等問題。任何一種文化形態的成長,勢必伴隨着文化基因的興變與融合。這是每個寫作者都要面對的命題。
公眾街市的獨特個案──尋找香港公共建築的歷史
作者:編輯精選2022-10-01
《香港街市》一書是對政府擁有的獨棟有蓋公眾街市一個全面的歷史和建築縱向研究,涵蓋時期由1842年第一所公眾街市落成至1980年代獨棟公眾街市被多用途市政大廈取代為止。
黃心村:張愛玲是歷史,我注定是歷史的學生
作者:編輯精選2022-09-24
唱不完說不盡的張愛玲從來就不是目的,也不是終點,而是一個窗口、一套方法、一條蹊徑,從張愛玲重新出發,我想看看她還能將我們帶到多遠。
黃心村筆下的張愛玲
作者:李歐梵2022-09-17
關於張愛玲的故事永遠說不完,只不過說故事的人的感性參差不齊。黃心村的這本書之所以引起我的共鳴,也許是因為我們現時都在香港,對香港有強烈的感受,因此在學術上得以心靈相通的緣故吧。
王春新:全球最蝸居城市是如何煉成的?
作者:編輯精選2022-09-14
政府以至民間提出的方法大多停留在修修補補的政策層面上,甚至主張強化本是問題一部分的純市場手段,顯然並非治本良方,更難以突破兩難困局,因為這是香港房屋發展模式固有的內在缺陷,影響既深且遠。
陳南祿分享:馬蹄聲、人聲與掌聲背後的故事
作者:編輯精選2022-09-10
賽馬對很多人來說,是比較特殊的行業,或只了解片面。我希望通過這些故事,讓大家有點不同的印象,亦有些茶餘飯後的輕鬆話題。
變局思維:新形勢下的企業戰略剖析
作者:謝祖墀2022-09-03
全球化1.0已經走到盡頭,在下一階段,我預測中國將同時成為供應端與需求端,同時以西方為主要需求端的舊全球化格局將在某種程度上繼續存在。我認為,中國將會開拓一個更新、更進步和更具有韌性的局面。
香港青年企業家禤駿遠說好中國故事
作者:編輯精選2022-08-23
禤駿遠自幼負笈海外,但對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戀戀不捨,並醉心研究書法。他撰寫的兩本書籍在今年書展推出,備受陸港兩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