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03 2025 07:30:36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書海尋珍

書展2023|汪明荃、榮鴻曾出新書 紀錄本土粵劇南音文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14
三聯書店舉行新書發布會,多位作者出席介紹新作,互相交流,新書貫徹「人文關懷」的宗旨,多着重香港傳統文化及個人發展。
孔孟以後的孔孟
作者:潘銘基2023-07-12
孔孟已經沒有力氣追隨今人,但我們依然竭力不捨地將萬事萬物比附孔孟,用心良苦,其實也就是為了證明孔孟學說到了今天依然「有用」。
第3選擇:解決人生所有難題的關鍵思維
作者:編輯精選2023-07-10
這本書所要講的,是一種非常根本的原則,它將改變你的人生以及整個世界。它是我長久研究高效能人士的生活及行為模式之後,最重要的總結與發現。基本上,它就是解決人生難題的鑰匙。
不能錯過的第一課
作者:陳家偉2023-07-09
久違了的「香港書展」終於可以在今年的暑假舉行;為了隆重其事,各大小書店和出版社都把握最佳檔期,日以繼夜努力,推出琳瑯滿目的新書,所以最近的新書已令人目不暇給及。
32感的新科學《超級感官》
作者:編輯精選2023-07-08
這本書將會為您介紹人類的各種感覺,以及這些感覺為人類帶來的神奇影響。現在我們也清楚瞭解到,每個人感覺到這個世界的方式有所不同,這種差異對我們的偏好、性格、人際關係、身體健康和職業生涯,都有影響。
鄭寶鴻:敍香園隨想
作者:編輯精選2023-07-04
敍香園由戰前的一間小食店,屹立不倒至現今的國際知名「老字號」,反映港人的刻苦實幹,由戰爭後的百廢待舉,發展至現時的繁榮富足,把香港打造成美食天堂。
生產力的全新定義
作者:編輯精選2023-07-01
今日,我們對自身工作的掌控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還要大,工作份量也比過往任何時候更多。因此,最好的起始點,是先確立值得投注生產力的關鍵事情。
為何想改變對方的想法?
作者:編輯精選2023-07-01
我們會看到,就許多方面而言,所謂說服,多半是在鼓勵對方,讓對方相信他自己有改變的可能。唯一能說服你的,只有你自己。人之所以會改變想法或抗拒改變,都是出於自己的想望、動機、內在的掙扎抗拒。
林漢明博士:寫《一豆一世界》的源起
作者:編輯精選2023-06-24
《一豆一世界──從大豆歷史、食品文化到現代經濟科研》這本書希望讓大家重新認識這種與中國歷史文化、食品科學、世界經濟、糧食安全、可持續環境以及現代科研密不可分的農作物。
西文善本珍藏有什麼價值?如何反映中西交流歷史?
作者:編輯精選2023-06-20
當我們反思早期的中西關係與漢學學科之發端時,我們會驚異於中西初步接觸的試探性,以及為達到互相理解而不得不克服的種種艱巨挑戰。
中大建校六十載 重思大學的使命──「融會中國與西方」的源起
作者:編輯精選2023-06-18
從香港中文大學的發展史可以看出,其「融會中國與西方」的使命是矢志不渝的指導力量。早在1963年中大以聯合大學之姿成立前,這項知識教育的計劃就已經存在。
鄺健行教授:憶述新亞農圃道中文系師友
作者:編輯精選2023-06-10
10位校友畢業後在社會工作,各有建樹表現。工作崗位性質不必相同,卻有相同一點:繼續文史探研,出版看來甚至跟本身工作性質無關的著述;從而見出新亞文化傳統的一致性與綿延。
中華文明第一課 抵於切問而近思
作者:編輯精選2023-06-08
今日社會在致力推動培養同學掌握科技領域知識的同時,更需要培養充實的文化內涵,尤其對於人文精神的認知與提升學習。
新下層階級的出現
作者:編輯精選2023-05-20
美國與英國的大都會中聚集着大量的失業者、就業不穩定的人以及少數族裔的貧困階層。與其不同的是,日本直到最近都未出現這種現象。不過,在階級落差逐漸擴大的趨勢中,日本也出現了與典型勞工有顯著差異的底層階級。
治癒歷史的創傷──從今日中國的視覺看清末
作者:編輯精選2023-05-20
與其為清末的屈辱而悲哀,倒不如為今天和當年的對比而自豪,這就是「復興史觀」的精神所在。
伍桂麟:疫下的死亡與殯葬
作者:編輯精選2023-05-13
在世紀疫症下的無常和生離死別,需要有人作出紀念及一直反思,藉此機會從死亡和黑暗中找到生命的光輝。
自成一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作者:編輯精選2023-05-13
不再患得患失,不必結黨結派,說自己想說的話,成為自己的主人。不再懼怕與眾不同,也能甘於平凡知足,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馮唐:與自私的基因和平共處
作者:編輯精選2023-05-06
當我們意識到人都是帶着自私的基因,這個基因就是想繁殖,愛情、理想、神聖都是表象,從而感到這個世界的荒涼和冷酷時,怎麼辦?只能依靠智慧。
《汗墨傳世》一書的緣起
作者:編輯精選2023-05-06
如果外國人也有這樣的堅持去尋找中國名人資料出版,為什麼我們中國人、香港人不好好寫自己的歷史,將史實盡量留存下去?我開始尋找孫受匡背景資料。
台灣作家與ChatGPT寫情書 互動小說即日在網上發布
作者:編輯精選2023-05-04
ChatGPT推出後,伴隨着各種AI應用服務的問世,許多人疑惑—文字工作者會被AI取代嗎?AI如果與作家一較高下?
盧瑋鑾:孫受匡與香港的因緣
作者:編輯精選2023-04-29
認識了孫受匡與香港的因緣,也許,有心有力的讀者還會有更多疑團或想法,從而另闢蹊徑繪寫早期香港文學發展史、香港社會史……反省香港人應如何處理這城市的歷來命運史,又該如何走向未來的道路。
人能吃掉一整朵雲嗎?
作者:編輯精選2023-04-22
如果你想吃雲,就需要做點準備工作,但如果你成功了,你會因為「知道自己吃了可能吃得下的最大東西」而感到心滿意足。
人必須擁有信念而生
作者:編輯精選2023-04-22
與其說為死亡作準備,倒不如說死亡使得我們的生命更加充實。
變或不變?怎麼變?
作者:洪 蘭2023-04-15
世界上大部分的變化是漸進的,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我們常常感受不到,但是等到感到時,往往已經來不及了。本書講述的就是人如何改變思維來適應新情境的一些研究。
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文明 冀在21世紀修成正果──回首60載中國研究路
作者:金耀基2023-04-14
我意識到,「中國現代文明秩序」還遠未建構完成,在建構的過程中,還不免會遭遇到困難與挫折,但它是無數代中國志士仁人的歷史共業,已形成沛然莫之能禦的思想力量。
中國的出路只有現代化一途──回首60載中國研究路
作者:金耀基2023-04-14
中國170年的現代化歷史中,每個時代志士仁人心中鼓動着的無不是強烈的「救亡圖強」的意念。在這裏,我必須指出,「救亡圖強」之外,中國現代化還有一個更積極性的目標,那就是「建構一個中國的現代文明」。
Reading Week對心靈的滋潤
作者:編輯精選2023-04-08
年紀愈大,閱讀的時間愈少,近年更是手機不離手, 因為太方便了,所有的資訊都可以在手機找到……很難有像幾十年前,沒有手機的時代,我們會找一本書,安靜地坐下來,沉醉在閱讀的樂趣裏。
青少年需要睡多久?實際睡多久?
作者:編輯精選2023-04-08
許多孩子在10歲時還能早早去睡,但他們的一夜好眠到了國中就開始崩塌,高中念到一半,他們就會欠下一屁股睡眠債。在該睡未睡如此頻繁的狀況下,大腦與身體都會十分疲憊。
認真負責,就是好人才?
作者:編輯精選2023-03-25
在五大人格特質中,「嚴謹性」是最能預測整體工作表現的指標。不過,基於以下幾個理由,把認真負責視為最重要評估指標並不妥當。
非法勾當及創業的歷史轉型
作者:編輯精選2023-03-18
不法生意過去30年間已劇烈改變。然而,對借屍還魂車行動、藥品解密、雪崩這3項個案的研究指出,儘管非法勾當快速演化,這類「事業」依然以生意形式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