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與祖國本來就是一個命運共同體,香港是你家,也是我家。內地是我家,也是你家。誠如古詩所言,青山一道共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儘管大國均武裝到牙齒,且不時通過演習「秀肌肉」,但其實都不約而同避免真正的戰爭,取而代之的,「貿易戰」、「經濟戰」便成為選項,美國更是箇中高手。

西方自工業革命以來,技術創新帶動經濟發展,建立軍事優勢,理順政治制度,藉此領跑了幾百年。但西方的一套,不可能是唯一的發展道路。如今中國正迎頭趕上,嘗試重新檢視東方智慧,去蕪存菁,中西結合,取長補短。

霍去病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也」的兩年後(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卻忽然去世了,年僅24歲,武帝賜謚「景桓侯」。

我們一旦執着於天真的理性邏輯,就會創造出一個沒有魔法的世界,只有單純的經濟模型、商業個案研究,以及各種狹隘的科技思維,讓我們自信滿滿,誤以為這樣就掌握這個複雜的世界。

中華書局出版的「嗨!有趣的故事」叢書,其中《李清照》一書,講述了這位古代才女由閒適到坎坷的一生,讀後令人掩卷三嘆。

中華書局出版了《嗨!有趣的故事》叢書,其中一本講述西漢大將軍衛青的故事。筆者翻閱《史記》,試圖了解司馬遷為什麼沒有高度評價這位多次戰勝匈奴的名將。

5G核心網絡將成為新的無線接入技術,以及現有固定和無線網絡的共同核心網絡。

民主之下的獨裁者是怎麼產生的?國外的案例告訴我們,這些獨裁者都是逐漸將手伸入媒體、法院,變更遊戲規則,內部敵人與境外勢力恰好又提供他們很好的藉口。

單打獨鬥的時代過去了,一人撐天的時代也過去了;當人們把力氣花在互相牽制、彼此惡鬥上,將一事無成。

中國所倡導的社會主義在經濟下行至某程度時,卻表現出如同自由經濟的放任,如進化論一般的令能生存的生存,該被經濟巨輪碾壓的消失,成為名義上是社會主義的資本主義經濟體。

每個人在世上會擁有或多或少的財富,我認為健康應該是我們首先所擁有的第一筆財富,也是最珍貴的財富。因為失去了這種財富,其他所有的財富都沒有依附存在的基礎。

雖然在歸屬感還不完全的世界裏,我把白袍視為是群體性與合法性的護身符,但我愈來愈不喜歡它加諸在醫病關係上的拘束感。

傳染病必定會反覆由動物宿主轉移給人類,尤其是那些與人類有密切接觸的家畜動物。

在有限的條件中建造起寬廣無垠的音樂世界,正是陳介涵最迷人的魅力,也令人見證台灣的音樂家,正在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康莊大道。

人工臟器、人工智能的探索提示很多假想及願景。不過當前實實在在、自盡自力、可做可行的事情還是:養護。

生命真寶貴,健康價最高。惜護身心靈,三個都不少。

徐是雄教授最新出版的《人類命運進化的基石及元素》,探討怎樣才能避過及急切解決對人類命運末來發展和進化的許許多多巨大難題。

《璞社青年社員評點集》一書無論在古典詩的賞析抑或創作等層面,均能為古典詩的教與學提供重要的參考素材。

戒慎恐懼,知道無法全知才是智慧的基礎。

楊孫西半世紀商旅生涯,打磨出了隨緣的心態,無論天空中是烏雲密布,還是陽光燦爛;生活的道路上無論是坎坷還是暢達,心中都擁有一份恬靜的心態。這是一種修養,是閱盡人情的經驗,是參透人生的頓悟。

當中國愈來愈接近恢復其於人類歷史舞台的中心地位時,面臨的挑戰必然愈大,戰略情勢也必然更險惡與複雜。

1月29日下午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護讀本》將在全港逾400處免費派發,數量有限,先到先得,派完即止。

假如這種迷失方向的感覺可以發生在托爾斯泰身上,那麼它就有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我們及其他所有的動物,都是由自己的基因所製造的機器。

到了晚年,最大的恐懼是被逼從負責任的成年人變成仰賴他人幫助的人。

父母可以把不去上補習班的時間用來陪伴孩子閱讀,因為閱讀能力是所有學習的基礎,而增進閱讀能力只有大量閱讀一途,沒有其他捷徑。

台東孩子的書屋,是已故創辦人陳俊朗呵護偏鄉貧困孩子愛的故事,20年來照顧2500個孩子,讓他們在書屋的庇護下,得以成長。

隨緣而不放棄追求,隨緣而不在意榮譽,以豁達的心態去面對生活,關心港事、國事、天下事,就能做到「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

說穿了,無論學校提供怎樣的教育,優秀的人就是會繼續保持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