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Apr 27 2025 08:02:37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書海尋珍

簡單、好用的阿甘投資法
作者:編輯精選2020-06-13
「阿甘投資法」,要先「找到雪球股」,需要「技巧」、「方法」、「時間」、「經驗」,這四樣東西,許多人無法完全具備,等具備時,資金也可能當作學費繳光了。
教學不是老師的獨腳戲──引導學生產生疑問
作者:編輯精選2020-06-07
新課綱精神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但教室裏老師的位置仍很重要,老師的引導形塑學生的特質與素質。然而老師不應唱獨腳戲,要將學生邀請進來,進到教學情境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馬鼎盛:父親馬師曾給我的遺產
作者:編輯精選2020-06-06
身為名人之後,被世俗之見誤解,在所難免。何況父親馬師曾給我的精神遺產令小子受用終身?2000多年前中華大地百家爭鳴的開放氣象,是我從父親的啟蒙教育承傳下來的無價寶。
星雲大師: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
作者:編輯精選2020-05-31
我帶了200多個團員到美國參訪,忽然眼界變得寬廣,覺得自己應該要為佛教的發展轟轟烈烈做一番事業。從此,我就立定志願「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不管成功與否,不為個己求安樂,要把佛法弘揚滿人間。
紅線女:回憶馬師曾藝術創作點滴
作者:編輯精選2020-05-29
馬大哥這種從生活中提煉,並進行藝術誇張的表演,毫無矯揉造作之弊。對馬師曾前輩的這點深刻印象,一直成為我從藝60年來學習的榜樣,我從中體會到,戲曲的唱、念、做、舞,都是為了塑造人物形象。
23條立法的五大原則
作者:編輯精選2020-05-28
香港社會目前的現實是,大家一直只強調「兩制」,卻忽視了「一國」,甚至不少人士反對「一國」。這種激進的態度和做法,對於香港的長遠發展來說,可謂百害而無一利。
為何要23條立法?
作者:編輯精選2020-05-27
《基本法》第23條立法不僅必須,而且必要。從憲法層面來說,立法是憲法義務;從國外安全立法實踐來說,立法是理所當然。
湯馬斯‧佛里曼:如果我們破壞了生態平衡,以後不再享有現代的生活
作者:編輯精選2020-05-24
我們已經沒有「以後」。等到「以後」,這些美好事物將會消逝無蹤,到那時,已經永無機會挽回。因此,不管你現在打算挽救什麼,請立刻行動。「現在」就是最後關頭,再遲,一切都來不及了。
M&Ms還是少吃為妙
作者:編輯精選2020-05-23
開會跟管理者(meetings 與managers,我們簡稱為M&Ms)到底哪裏錯了?這個嘛,他們本身沒有錯。錯的是他們在辦公室情境下所發揮的作用。
因時施教與幼小銜接
作者:編輯精選2020-05-21
其實早在2000多年前,戰國時代的孟子已提出教育要按兒童的發展心智去施行。可是現今香港的社會普遍有「贏在起跑線」的心態,家長們誠惶誠恐去「打造」子女,「學才藝、勤補習、上名校」,令孩子疲於奔命。
夢想才該是我們人生的注解,而平庸不是
作者:編輯精選2020-05-17
也許你渴望歲月靜好,但不是現在;也許你想要平庸安穩,但不是此刻。永遠別忘記眼裏有光、心中有火的自己!夢想才該是我們人生的注解,平庸不是。
張曼娟:所謂的大人,也許和孔子推崇的「君子」類似
作者:編輯精選2020-05-16
一個大人,應該以我之名,為自己做決定;承擔責任;享受生而為人的快樂。與久違的自己重逢,感謝自己受過的傷、流過的淚、堅持的夢想。
錢復:李光耀曾對我說「你有一天會後悔的」
作者:編輯精選2020-05-13
李光耀總理聽了我的說明,冷冷地說了一句:你有一天會後悔的。的確,我們的「陣痛」遠超過預期的時間,不但沒有改進,反而愈演愈烈。最近幾年我每次想到李總理那天很簡短的一句話,我對他的預言正確,更感無語。
劉兆佳:中央如果放棄一國兩制,香港馬上陷入嚴重動盪
作者:編輯精選2020-05-11
可以想像,中央如果放棄或大幅改變「一國兩制」的話,香港難免會馬上陷入嚴重動盪之中,繁榮和穩定勢將不保,而國家的發展和國際聲譽也肯定受到牽累。
劉兆佳:香港在國家經濟發展中建樹日減,政治上為國家「添煩添亂」
作者:編輯精選2020-05-08
中央不單擔心香港的反對派利用這些擔憂興風作浪,也不希望看到香港的繁榮穩定和香港人與中央的關係因此而受到離間和損害。
劉兆佳:中央沒有打算把一國兩制局限50年
作者:編輯精選2020-05-07
在「五十年不變」結束後,我們大概可以預期,中央不會再作有關保持香港「現狀」的承諾,或者把不少的公共政策和措施「固定」或「凝固」下來,好讓香港有更廣闊的發展和改進空間。
美國總統特朗普有沒有道德?
作者:編輯精選2020-05-03
特朗普掀起的反民主風潮,讓世界秩序搖搖欲墜;當強權大國跨越道德的界線,我們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不可小覷社區對經濟的影響力
作者:編輯精選2020-05-02
一旦了解社區的重要性,就會明白強勁的經濟成長對一個國家而言依然不夠,國家裏各社區的經濟成長是否均衡也很重要。
矽谷影響勢不可擋 但難以取代政府制度
作者:編輯精選2020-05-01
不難想像矽谷承諾要解決一切問題,會讓人如此心嚮往之,但這並不代表就能用矽谷來取代國家政府制度。
醫生與病人之間的對話,是主要的診斷工具
作者:編輯精選2020-04-30
儘管現代醫學有各式精密的診斷工具,醫生與病人間的對話仍是主要的診斷工具。就連皮膚科這類以視覺診斷為基礎的科別、外科這類以醫療處置為主的科別,病人描述病情,並由醫生詢問,仍是正確診斷的關鍵。
九秩漢學家畢仰高 比較中俄革命教訓
作者:中大出版社編輯部2020-04-26
4月19日是法國漢學家畢仰高90歲生日,新書《歷史的覆轍:中俄革命比較》最近亦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他曾經信仰共產主義,但文革令他理想幻滅。如今他說:「革命這事,若有可能,頂好還是不革。」
何文匯:孔子思想不合時宜?
作者:編輯精選2020-04-25
孔子的思想是偉大的,是實用的,並不迂腐。腐儒不善用孔子的學說,使它腐朽了;獨裁者歪曲孔子的學說,作為欺壓人民的工具,把孔子的思想敗壞了。
一本編輯必看,也是愛書人必讀之書
作者:編輯精選2020-04-23
今天是世界閱讀日。「我做編輯的原則,就是王鼎鈞先生告訴我的兩句話:改變那不能接受的,接受那不能改變的。」──原香港三聯書店及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總編輯 李昕
團結潮人 札根香港──讀周佳榮《傳承開拓:香港潮屬社團總會發展史》
作者:編輯精選2020-04-23
近日周佳榮教授著《傳承與開拓:香港潮屬社團總會發展史》一書,得見作者不獨研究潮總的發展,更成功表述潮總推動中國內地、香港及海外潮僑文化及商貿事業的貢獻,引證香港進步與潮總發展的互動關係。
邏輯藝術有助看清立場差異
作者:編輯精選2020-04-19
「抽象化」不但讓論點變清楚,還能有助於跟其他論點產生連結。
照顧病人的秘訣在於關心病人
作者:編輯精選2020-04-18
對於病人而言,消除疾病,只是治療的一個階段,沒錯,顯然重要,但不是唯一。無數病人走出醫院,走出門診部,走出診間,知道病情已受到控制,但不覺得療癒。
《清史九講》──近代日本漢學家如何看中國國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4-16
近代日本漢學家內藤湖南以獨到的史觀,觀察清朝的建立、發展和衰亡。《清史九講》根據他在京都大學的演講稿編成,部分章節談論的內容,正值他身處的年代,讀來頗有「時事評論」的味道,一些重大事件卻被他言中了!
恆毅力:尋找與實踐自己天賦的能力
作者:編輯精選2020-04-13
依照史瓦茲的說法,所謂「天賦」的真相,其實是一種不斷催眠自己去喜愛上某些事物的過程。
談學習:面對AI,學習有價值的技能
作者:編輯精選2020-04-12
當未來人工智慧高度發達時,人類不斷去挑戰自己的能力顯得格外重要。
到底走了哪些路,讓我們從相愛走到絕境?
作者:編輯精選2020-04-11
如果說不健康的愛情是一種病,真正致病、殺死我們的,都是那些微小但巨大的病原體,我們也必須把那些讓我們康復的,微小但巨大的復原因子一個個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