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Apr 07 2025 15:29:34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書海尋珍

潘耀明:心中宛有當時在
作者:編輯精選2021-09-10
書寫的年代已逐漸遠去。文人的信劄、手跡已成為歷史陳跡。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潘耀明做過現代中國作家研究,編過文學書和文化雜誌,與文化人接觸和交往特別多,也收集了一些文人墨寶、手跡。
閱讀「女仔館」
作者:馮以浤2021-09-07
拔萃男女兩所書院早期的歷史錯綜複雜,甚至可說撲朔迷離。相信這本書對認識以至研究拔萃男女兩書院的來龍去脈都有很大的幫助。
葉問六大門人 口述歷史出書 承傳詠春武藝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9-04
傳統中國功夫都是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承下來,葉問詠春亦不例外,導致不少人才、功夫湮沒於世。這一部口述歷史可以彌補史學研究的不足,從第一手訪問中鈎沉軼事,讓大眾感受到大師的熱誠與堅毅,並保存本地文化。
打掉重練代價太大!在原基礎上做最小改革,才能殺出血路
作者:洪 蘭2021-09-03
看到最近阿富汗人民逃亡的慘狀,不禁想,如果美國總統在下令撤軍之前,有看一下本書第五章以色列成功救出人質的那一段,學他們先沙盤演練一下,說不定就不會輸的如此狼狽了。
陸潤棠:生花妙筆寫年華
作者:編輯精選2021-08-27
陳煒舜教授在論他們作品和演譯風格時,有嚴肅和學術的闡釋,亦有趣聞軼事的旁述,予讀者雙重享受。旁徵博引之餘,亦有生花妙筆之效。
科學前進的方式!創造力不是無中生有,而是想到前人未想到的
作者:洪 蘭2021-08-21
《萬物簡史》雖然說是簡史(short history),但是帶給你的知識比正史更多,因為它讓你看到了過程。更重要的是,如果你不同意,你可以去找證據來反駁,書中的例子告訴你,科學正是用這個方式前進的。
本自具足:佛教如何應對21世紀市場經濟所面臨的挑戰?
作者:吳志軒2021-08-16
現今物質文明的發展已到達樽頸,而經濟市場的過度澎脹而演化成為宗教,卻又未能以有限的資源去滿足人類無限的渴求。或許佛教經濟學這一類跨領域的研究,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對市場經濟遇到的問題提供新的思維模式。
好古靈魂曰字樓
作者:編輯精選2021-08-15
我開始搜索女子教育協會的資料,後來又將搜索範圍延伸到英國海外傳道會(Church Missionary Society)的資料。畢竟,與這所學校有關的傳教士都來自這兩個團體。
用大眾視野解讀中國地質
作者:編輯精選2021-08-12
學習地質及地史學,可以讓我們加深了解現今地球的問題,也同樣想知道地球的「過去式」,從而鑑古知今,究竟是什麼原因令這片土地變成現在的樣子?什麼力量使地球上中國的那一部分從過去的模樣轉變成現在的樣子?
武術豐富心靈 武者以刀銳意
作者:編輯精選2021-08-06
由盧敬之、卓文傑、林雪杰、趙格華和伍智恆合編的《文武之道(下)──以拳入哲》收錄了超過30位武者的文字和訪談實錄,我嘗試用康德的三個關鍵問題將它們分類介紹。
尋找公義的30年
作者:編輯精選2021-07-22
法律往往涉及一些價值取向,有時候,我們未必同意最後的選擇,尤其是當案件會有超過一個可能和合理的選擇。有時候,我們慶幸我們只是律師,不需要作出艱難的決定。即使能達致公義,亦往往可能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文武之道》:揭示科學與武術發展之關係
作者:編輯精選2021-07-21
一般人認為,傳統武術訓練是由基本動作開始的,要經過很長的基本訓練時間才能夠到進入另外一個階段,而科學化的訓練就是涉及很多高科技的儀器。但事實上,科學化的技術訓練概念早已在傳統的武術上混合一起使用。
著名學者倡閱《香港志》 :翔實記載古今香港 助港人認識身份源流
作者:編輯精選2021-07-20
《香港志》記述範圍上溯公元前5000年新石器時代的先民活動,下至2017年7月1日特區第五屆特區政府的成立,橫跨7000年的歷史變遷。編修《香港志》是香港歷來最大規模的史學工程。
最重要的三個字
作者:編輯精選2021-07-20
王心帆的《粵劇藝壇感舊錄》內容豐富,相信可與麥嘯霞《廣東戲劇史略》等戲曲專著,產生互補、互見、拼合或比較的作用,為粵劇史編撰工作或粵劇研究工作,提供更多有用的材料。
經歷春秋寒暑
作者:賴慶芳2021-07-13
出版社因應時代之變化,科技之騰飛,目睹教學之變異,學習邁向影視聲畫,故欲突破傳統紙本書籍之樊籬,推出有聲「知」書,遙應明朝顧憲成「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之名聯。
萬里/新雅配合書展主題推新書:專家教路紓情緒困局,作家鼓舞人生再啟航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7-10
工作、生活、疫情帶來的無形壓力讓你喘不過氣來?今年書展以「心靈勵志」為題,拋棄罐頭式心靈改善方法,請來不同背景、不同年紀的作者和專家述說他們如何和情緒打交道,發掘生活的多姿多采。
學校不會教的科學思辨課
作者:編輯精選2021-07-03
江才健常年在第一線與大科學家交流,深刻了解到他們與我們對於科學的認知有着相當大的差異,相較之下,這些大科學家更敢於質疑。
家族企業如何邁向永續經營
作者:編輯精選2021-07-03
本書是台灣企業界現階段最迫切需要的經營指引,完整解析「家族企業」治理、傳承與接班工程,提供全方位的具體建議與實用解方。
《道藏輯要.提要》:看盡明清道教史的天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6-22
道教對你來說是什麼?中大道教文化研究中心聯合世界各地的道教專家,歷十五載寒暑,於今年5月付梓出版《道藏輯要.提要》一書。主編黎志添教授冀望此書可以讓廣大民眾重新了解道教傳統和提升道教文化的地位。
支離破碎的年代,一個完整的靈魂
作者:編輯精選2021-06-21
如何才能在一個謊言充斥的年代,保有中國讀書人「對自己,對別人,對藝術,對人生,對自己和別人的國家,對人類的今天和未來,都能夠冷靜地,然而又是積極地去看,去講,去想,去寫」?這並不容易。
《文武之道》:提倡博雅文化 動靜互補不足
作者:編輯精選2021-06-16
《文武之道》一書,鼓勵對博雅文化的體驗空間,讓更多的本地人理解文化的真正意義,不獨指感官性的欣賞或專門化的獨一概念。
大疫當前 生命倫理學如何助抗疫?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4-21
這次疫情不僅是對公共健康、醫療體制及個人生活的挑戰,也是對生命倫理學的挑戰。
為閱讀提燈,點亮孩子未來希望
作者:編輯精選2021-03-28
長期在靜思書軒閱讀好書,我深切體認,閱讀不只是知識的傳輸,更可以陶冶心性,成為生活的能量。「靜思閱讀書軒」透過空間營造,讓孩子與老師都能夠貼近閱讀,擴大視野,從閱讀中得到滋養和安慰。
放手:爸媽最艱難的功課
作者:編輯精選2021-03-27
眼光轉向自己,爸媽也是獨立的存在,放手,才會發現生命的彩蛋。
比特幣現象是投機泡沫嗎?
作者:編輯精選2021-03-27
即使是實實在在的技術革命,都不保證能為投資人帶來利益。或許,從「鬱金香泡沫」破滅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如何應對。
性格測驗差點毀了我的一生
作者:編輯精選2021-03-14
現代文化充斥着像是色彩密碼這樣的「性格」框架,可是你的性格真的那麼固定?真的無法改變?與其逃避或壓抑內心的情緒,不如擁抱這些情緒、用這些情緒來改變自己。
四方食事,人間煙火
作者:編輯精選2021-03-13
我慢慢發現,當我一無所知的時候,這些廚師並不介意分享,可是,當他們發現你懂得他所說的,他們會樂意甚至迫切地分享更多。
說故事陷阱
作者:編輯精選2021-03-07
聰明、經驗豐富、在專門領域具有高度專業的人,在做極具影響力的重大決策時,仍然可能莫名其妙的盲目。他們中的是說故事的魔障。
回顧中港報刊史的里程碑——《遐邇貫珍》
作者:黃天2021-02-07
《遐邇貫珍》作為香港印行的報刊,除了上述的資訊外,有很大一部分的篇幅是報道香港的英國管治、香港的經濟和民生等方方面面,時距香港開埠才十數年,資料之珍貴,由此可知。
把你變成天才的32個模型
作者:編輯精選2021-01-31
「多模型思維」方法,也就是結合數個模型來解釋複雜現象。多模型思維的核心思想為藉由結合不同的邏輯框架來產生智慧。不同模型強調不同的因果關係,而各個模型的蘊含和帶來的洞見,將會交織、重疊產生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