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在任何時期,新界的角色都是次要的,都是用來輔助香港的,換句話說,香港的繁榮,新界原居民貢獻良多,但全港市民似乎看不見這一點。

丁屋政策是在自己祖先留下來的土地上興建一棟小型屋宇(俗稱丁屋),犯了什麼重大的公眾利益呢?如果以這個邏輯來推論,本港富豪的豪宅是否也犯了公眾利益呢?

兩岸政壇人物、權威學者朱高正早前不敵病魔,與世長辭。生前叱咤台灣政壇,同時發揚《周易》和《近思錄》為己任,引領着政局和學界走到前端。好友廖書蘭懷着不捨和隱隱內疚追思高正先生。

中國的祖堂地和祠堂的根,就只有在香港新界尋獲,由於歷史特殊的時空,「它」天然的被保護着,且持續傳承至今完好無損!

人生的危機也是契機,這是大好的時機;在過去長達20年成功的耀眼光環和掌聲歡呼聲中,對年輕的李雲迪來說,適時潛沉一下;我認為,這是李雲迪真正的人生的成熟期。

阿正哥近幾年身體欠佳,纏綿病榻3、4年之久,2021年10月22日終於離開了紛紛擾擾的人世間。在此,我追憶這位寂寞的哲學家──朱高正!

上帝造人是公平的,某一方面給你多了,在另一方面就給你少了;有人說朱高正的IQ滿分,EQ零分。當然,這句話雖然有點言過其實,但是也不無道理。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美容銷售經理為了業績,軟硬兼施,硬銷朋友買下高額套票,今該經理離職,是否商業承諾可以一筆勾銷?如此營商手法,政府是否有必要規管?

西貢山勢地形是天然屏障,崇山峻嶺面向大海,易守難攻;有日軍、游擊隊、土匪、民軍、漁農居民。前全國人大代表羅叔清說了四個小故事,足以說明在日軍的鐵蹄下生活多麼艱苦。

新界的西貢山清水秀,依山傍海,當地居民務農、捕魚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世無爭。但當日軍的鐵蹄入侵西貢,生活就徹底的改變了!

人生有夢,夢築現實。

整整16天東京奧運會,香港人團結一心為運動員集氣!打氣!創下香港前所未有的紀錄, 寓意香港最壞的時間已過,我們正邁向安定繁榮,香港否極泰來了!

陳福坡出生在狼煙四起、炮火連天的時代,他卻能從顛沛流離的流亡生涯中,活出自己一道壯麗的彩虹;而今期頣百歲,身體仍然健康,心中仍有夢想!

一顆愛國護土的心是一致的,兩岸四地都是中華兒女,我們義不容辭,責無旁貸,承繼保釣精神,筆者認為,保釣精神也是辛亥精神!

什麼是愛?不是只靠嘴巴說說而已,要看站立的腳跟在哪裏?我的立足與紮根之地是香港,我愛我的家園。

如果沒有香港這座城市,辛亥革命不可能成功。如果沒有香港人的參與,也不可能成就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事業。可以說,真正改變中華民族命運的是我們香港人。

蘇花公路自清朝開鑿一段伊始,陸續拓寬,也有了火車,但意外卻沒有減少!4月2日的太魯閣號列車在清水隧道前的車禍,是否反映台灣的制度出了嚴重的問題?這一場慘絕人寰的交通意外的處分,是否被新冠疫情蓋過問責?

菲臘親王成就了英女王伊利沙白二世的偉大,而英女王又成就了英國政治制度的穩定,他扮演稱職的王夫角色,雖然是贅婿,但他和英女王一樣,受世人愛戴。

沿着辛亥革命的足跡,一路上我看見孫中山後裔和康德黎教授孫子、曾孫親切交談;看着這位宮崎老太太,我想着中日關係……本是最好的鄰居,但又成了最可恨的鄰居。

英女王說王夫是她的力量,「我和這個國家所欠他的,遠比我們所想的還要多」。

隨着疫苗一批一批的運到香港,天天新聞詳盡的報道,誰打了疫苗出事?出了什麼事?衞生官員一再表示,「沒有直接關係!」至於相不相信,你自己決定!

英國王室正面臨一次重大考驗,筆者看到報道,指王室準備了一份聲明,但女王不肯簽名,女王堅持不要急於表態,需要深思熟慮;也許經過查理斯、戴安娜的離婚事件後,她看得更廣更遠。

李龍鑣語重心長地說,歷史對人的重要性,就是以史為鑑,避免重複犯錯。他對歷史的狂熱程度,即是史學家,也望塵莫及。

《人在天涯──南渡》書中反映這一段改革開放大時代歷程。透過書中幾位主角,鄺帥、余天海、唐明,三線發展的故事,具有警世、勵志的作用。

如果不是這一場長達一整年的疫情,我根本無法體會出母親的孤獨。

平心而論,丁屋政策為什麼引來爭端?簡單地說,是因為少部分人的利益,傷害大部分人的利益。

對我來說,眼見祖墳破損不堪,長滿青苔,由於樹木太多,遮住陽光,甚至通往祖墳的一條石徑,也變成了墨綠色濕濕滑滑,不宜行走,由於經年不見太陽,導致祖墳周圍寸草不生,此景使我心有戚戚。

有些人認為現今美國的衰落,正是中國崛起的契機,筆者認為,中國崛起是個不可阻擋的趨勢,是靠着堅韌不拔,勤奮不怠的民族性以及中央在一次次面臨患難中穩健和有效的領導。

如果不是海外華文女作家年會,我根本不會去美國。雖然我不太喜歡美國這個國家,但十分喜歡美國的HOLLYWOOD(好萊塢)電影。

明天即是2021的元旦,面對新的一年,香港會有什麼事發生?美國會發生些什麼事?還有,地球又會有什麼變化呢?我們真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