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歸根到底,中俄是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利益訴求,俄羅斯的利益並不等同於中國的利益,作為夥伴關係中目前佔據主動的一方,中國有了更大的選擇權,應該以自己的利益為先。

儘管近期美國大學校園反以色列示威很激烈,但那只是表象,當下在美國所有的年齡層中,支持以色列的都已經超過了半數。但猶太人的力量再大,也達不到控制美國的地步,否則很難理解大學生的校園抗議。

在美國新一輪援助通過,西方國家達成共識,決定不遺餘力支援烏克蘭的情況下,他們毋疑希望斬斷俄羅斯從中國獲取的物質支援,來盡早結束俄烏戰爭。

可以肯定,不管此輪以哈衝突如何收場,未來哈馬斯之類的極端勢力還會捲土重來,一切又會回到原點,以色列還是會被牽着鼻子走。以色列為了自身的安全已經奮鬥了近80年了,卻還是無法獲得安全。

俄羅斯已經陷入了俄烏戰爭的泥潭,進退兩難。結束時間遙遙無期的這場戰爭,不停消耗着俄羅斯的國力,讓她在國際上四面楚歌。而從俄羅斯歷史來看,對外戰爭的失敗,每每導致國內會發生重大變化。

事實上,目前來看,經濟實力仍然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根本,而這個世界上不懈努力,奮起直追的國家不在少數,我們還是要有緊迫感。

葉利欽雖然為了維護權力,炮打議會大樓,釀成流血事件,但對政敵個人,也只是驅趕和命令他辭職,沒有傷及人身。而普京上任24年以來,不斷有反對派人士蹊蹺地死去,俄羅斯整體的政治文化在不斷地倒退。

美墨邊境隔離牆上述的路線分歧,在美國大選年的背景下進一步被突顯,最終暴露在世人面前,雙方的博弈會繼續,目的是動員各自的基本盤,拉高選情,但是事情還不至於失控。

目前全球四分之一的航運和近半的油輪,都經過馬六甲海峽。對中國來說,馬六甲海峽更是海上生命線。泰國官方最近提出「泰南陸橋」計劃,根據泰國官方估算,運河開工之後,能夠帶來28萬個就業機會。

從個體來講,尋求穩妥無可厚非,但是社會層面有這麼多的人都追求安穩,我覺得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不是一件好事情。

金錢在美國大選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說金錢是大選的母乳並不為過,但卻不能因此斷言美國大選是有錢人的遊戲、誰錢多誰就獲勝。

菅義偉成為首位「無派閥、無世襲」的自民黨總裁和首相。放眼日本政壇,一個最顯著的特點是:世襲政治泛濫成災,稍微有頭有臉的政治人物,都離不開父輩的蔭庇。

目前來看,種種猜測沒有多少根據,爆炸其實是可以避免的,它的發生是在長達6年裏對各種危險警告視而不見所導致的一場悲劇。

特朗普不惜一切手段對付對手,包括黨友。以致共和黨內部產生寒蟬效應,很多共和黨人雖不滿特朗普的所作所為,但沒有人敢公開站出來反對,因為沒人想丟掉自己的位子。

新加坡2020年大選,人民行動黨罕有地被反對黨攻奪了數個選區,意味人民行動黨伴隨李家影子消退、新冠疫情和貧富懸殊種種問題而面臨極大的管治挑戰,新一代領導人可會是誰?他們有能力管理新加坡嗎?

馬哈蒂爾除了可以續任首相之外,還達成了一個長久以來的願望,那就是建立一個完全由馬來人操控的馬來西亞,而安華致力於走多元種族路線,這是他不獲馬哈蒂爾青睞的根本原因。

判處穆沙拉夫死刑,是巴基斯坦司法系統介入政治的新一輪嘗試。從這個角度看,巴基斯坦政壇未來的麻煩和混亂還多着呢。

「緬甸有兩個昂山素姬,2015年大選前的和2015大選後的,而我們在海牙看到的是後者。」

民眾經濟利益的受損和對精英的不滿,在社交媒體的助力下,催生了一波洶湧的民粹主義浪潮。

彭博決定親自上場,他的策略是走中間路線,既和特朗普的右翼民粹主義劃清界限,也有別於民主黨主流的左翼激進主義。

最近,從香港到智利,從巴塞羅那到伊拉克的巴格達,示威者走上街頭,通過破壞公物、縱火、打砸等暴力行為來表達內心的不滿。這些騷亂無論從表現形式還是成因上,都有異曲同工之處。這個世界,短期內是不會好了。

香港人念茲在茲的核心價值,之所以經受不住一場暴亂的考驗,原因就在於這些價值是英國人強行輸送的,香港人只是照做,只理解字面意思,對其內在機理、邏輯、代價和限制條件一知半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瑞典環保少女桑伯格成為推動環保的明星,這恰恰說明了在社交媒體時代的遊戲規則:不管你的出發點多麼正當,如果你不想方設法引發關注,就根本沒有人關心你在說什麼。

一場變了質的「反修例」運動,令香港自身,香港和內地之間的關係,都再也回不到從前了。

約翰遜缺乏基本的政治倫理和忠誠,是英國政壇的大忌,正常情況下,相位決然落不到他的頭上。他提倡的硬脫歐,是對英國最不利的一種安排,等於啥都沒談好就走人,等混亂出現了再說,這種不確定性就足以讓人抓狂。

幾乎所有民粹主義傾向的領導人,都個性張揚、不修邊幅甚至信口開河。但真正的精英主義,精髓是律己和擔當,享受權力的前提是承擔責任,身先士卒,公平公正。而不是在利益面前爭先恐後,面對困難躲得比誰都快。

明仁天皇退位,公開的說法是年事已高,無法承擔繁重的公務活動。不過日本也有一種說法是,明仁想通過退位表示不願被安倍利用來修憲。

在某些人還在為996叫好的時候,發達國家已經在討論四天工作制了,這背後不是勤奮和懶惰的問題,而是經濟發展質量的巨大差異。

當下越南上下對中國的心態,可以用「離不開,靠不住」來形容。事實上,部分越南高層和學者存在着這樣的心理,即中國沒有越南就無法實現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中國很需要越南。

目前我們相當於已經走到了1929年金融危機之後的第三階段,也就是政治社會危機階段,離第四階段的軍事衝突只是一步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