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從來沒有打算一走了之,任由俄羅斯在烏克蘭為所欲為。美國不但在經濟上對俄羅斯進行嚴厲的制裁,還聯同北約的盟友,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好讓烏克蘭人為美國打一場持久的代理人戰爭。
港股的弱勢是結構性的,不只是周期性的,往後也不易有太好的表現。原因是不斷會有內地公司來港上市,但內地的資金卻沒法輕易來港撐內地來港上市的公司,要主力靠香港的資金去撐,當然愈撐愈乏力。
為什麼在這樣的不利環境下,香港仍有這麼多的人願意在香港置業?買不動產?究竟是他們憂慮過多?還是香港的置業者過於盲目?
近年新加入歐盟的東歐國家,大部分都在經濟上相對落後,他們對歐盟的倚賴大過可以為歐盟作的貢獻。德法兩國作為歐盟的領導者,當然應該比其他國家作更多的承擔,但此舉必然會損害本國選民的利益,令執政黨地位不保。
現在法國竟有四成多的選民,投票給一個主張放棄普世價值的人,怎不令人有點驚異!如果普世價值的道德堡壘在法國也可以失守,在其他地方一定更難保得住。
在香港的群體免疫效果尚在逐步加強的階段,政府進一步放寬社交限制的風險不大,反而是過一段時間後,當香港人體內的抗體開始減弱時,政府就可能需要推動繼續打針。
在未有免費教育前,香港的大學與名牌中學,不乏來自基層家庭的學生。但自從有了免費教育後,基層能入讀名校與接受大學教育的比例不增反減,令跨代貧窮變得愈來愈普遍。為什麼?
按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數字,寫字樓的投資需求,在2021年已有所改善。顯示寫字樓市場已有投資者開始入市,而且取態比一般的租客積極。
自3月下旬以來,二手市場的交投已大幅反彈,業主已不願輕易在價格上再作讓步。隨着住宅市道的好轉,商業樓宇的市道會否同步好起來?
如果今次特首選舉,只有李家超一個人能夠入閘,那香港人可能連觀看選舉辯論的機會也沒有。我建議選委會應安排一場公開的答問大會,由候選人(即使只有一個)來面對公眾的查詢。
中國現時這種抗疫的取態,並非在世上其他地方廣為接受。這會導致中國的一套無法與世界其他地方接軌。硬要堅持這一套做法,就會變成自我孤立。
港交所日前提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戰略部署。但香港人只能寄望,中美在相互角力中,會不斷了解自己,了解對方,不會做出太多對自己無益,而又對香港不利的事情。
香港在回歸後之所以仍行一國兩制,目的是要保留香港與海外的自由聯繫;現在我們為了防疫,卻自廢武功,設下種種關卡去妨礙香港與海外的聯繫。沒有海外的聯繫,香港只與內地通關也沒有用。
從澤連斯基願意妥協的態度來看,他是知道這場仗他是打不贏的了。如果澤連斯基當初不是作這樣的選擇,滿目瘡痍的國土都是可以避免的。
上海今次不封城,顯示中國在防疫策略上已有新突破,這種突破將有利於中國與國際接軌。當中國能與國際接軌的時候,香港要與內地通關就更加不成問題。
相對股市而言,樓市實在跌幅輕微,大部分的不利因素應該都已在樓價上得到反映。要看懂樓價後的走向,應看這些重大因素今後會怎樣演變。
種種跡象都顯示,俄烏雙方都在立場上有所退讓,只是不想一步就退夠位,難以向國民交代罷了。
以Omicron已經擴散的廣度與深度,受感染的人數已非香港現有的隔離措施所能應對。現在把這些受感染者都以全民強檢形式檢測出來,只會把香港的防疫系統一下子壓垮,對香港有害無益。
近期,中國有多個地區同時爆發疫情,大都是與外國接壤或是與外國有航線往來的地區。從這個角度去看,Omicron可能已成功在中國的外防輸入上找到缺口。中國要堵住這個缺口,對付Delta的尺度已不足夠。
接觸過Omicron的香港人已愈來愈多,或會出現群體免疫效應。若然屬實,那香港就可以逐步撤銷那些已沒有必須的限制社交措施,讓受影響的行業可以盡快如常營運。
香港近日疫情有緩和跡象,多少要靠過半人被感染後的群體免疫效應,而不是全靠政府在防疫方面的努力。
部分市民眼見要在實體經濟裏尋找個人的出路已愈來愈難,就企圖透過投資或投機去扭轉自己的命運。現實是賣出買入的次數愈多,犯過失的機會亦愈多,一般人還是少接觸更為安全。
如果西方選擇今次要落普京的面,非要把俄軍趕出烏克蘭不可的話,那戰爭還得持續一段較長的時間。但如果西方選擇見好就收,那談判就應該會有進展。
我很懷疑,美國今次是刻意引普京入甕的,否則美國怎會在與俄國爭取勢力範圍時一早聲明,美國一定不會在軍事上還以顏色。這豈不是在引誘普京入侵烏克蘭?
一個國家若是沒有實力地位,即使有公理在手,最終亦難逃被強權主宰的命運。老實說,我並不相信西方國家支持烏克蘭是出自公義,而不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中國人十分重視孝道,都以能讓家中的老人安享晚年,作為做子女的榮耀。因此,特區政府在面對疫情排山倒海來襲的時候,必須積極應戰,不可消極躺平。
到政府準備好作全民檢測時,被檢測出來的確診人數,可能會有100多、200萬,無論現在怎樣去趕建方艙醫院與隔離營都一樣會不敷應用的,最後還不是大部分人仍得留在家中隔離。
形勢發展到某一個階段,中國亦不能堅持清零永遠不變,最終仍得回到「與病毒共存」做法,這才符合生命體共生的大自然環境。
動態清零的策略只適宜在疫情初段推行,但香港的第5波疫情已蔓延至這麼嚴重,那就很難再靠追蹤緊密接觸者去攔截病毒的蔓延。香港現時唯一可以實行而且會有效的是全城禁足。
商界希望政府能果斷地制訂出有效制伏第5波疫情的方法,而非只是發些「小恩小惠」,去安撫一下市民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