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永青觀點

中國電動車無意賣給美國
作者:施永青2024-05-28
美國不可以接受在新能源車市場敗給中國,稱中國的新能源車,即使在墨西哥生產,亦要徵100%的關稅。
中原指數連跌三周 但跌幅不大
作者:施永青2024-05-21
4月份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已止跌回升,並惠及香港的轉口貿易與貨運物流。其滿溢效果相信還會進一步擴散。只要經濟持續向好,用家負擔能力就會提高,而投資者入市的信心亦會進一步加強。
美國的經濟增長為何會慢下來
作者:施永青2024-05-14
此外,美國仍堅持不買中國的5G通訊產品、無人機與太陽能板,並禁止美國的芯片公司與一些高科技公司把產品賣給中國。這等同一方面限制美國人用中國出產的性價比高產品,另一方面又不許美國有優勢的公司賺中國的錢。
北京宜放行更多的資金來港置業
作者:施永青2024-05-07
中國可以考慮容許人民,每年完稅後一定比例的收入可轉為離岸人民幣,首站是去香港投資物業,待取得經驗後,再開放這些資金在香港作其他投資。這樣,人民幣才可以逐步走向國際化。
銀行遲早會做「摸貨」的按揭
作者:施永青2024-04-30
今次政府雖說全面撤辣,卻沒有恢復「摸貨」不用交印花稅的舊例;連銀行也在第一時間表態,不會為「摸貨」提供按揭。我覺得銀行這種選擇,簡直是惺惺作態,毫無必要。
要推行環保 能不擾民嗎?
作者:施永青2024-04-23
今次垃圾徵費出發點是好的,只可惜,香港基層的生活,本身早已捉襟見肘,現在發現收費措施對基層造成的不便,竟比富裕階層為甚,抗拒情緒自然較為強烈。
內地資金成了香港樓市的中流砥柱
作者:施永青2024-04-16
健康的樓市需要有一定的流通能力,大陸資金的湧現,正好為香港樓市帶來急需補充的流動性。因此,我不贊成在現階段對內地來的資金採取排斥的態度。想做金融中心,就應該歡迎資金自由流出流入,不應該立過多的限制。
美國自己產能衰退 竟指控中國產能「過剩」
作者:施永青2024-04-09
歐美國家在工業革命之後,亦一度出現過產能上的優勢,他們的出口何嘗不是對他國的製造業造成嚴重的傷害?歐美國家可嘗試過抑制過自己的產能?相反,他們是用炮艦去迫別國開放市場。別國想關閉自守也不允許。
內地經濟有轉強跡象
作者:施永青2024-04-02
內地的內需沒法提升,看來應與老百姓覺得自己手上的財富大不如前有密切關係。中央政府亦覺得問題嚴重,希望能及早加以處理。據聞,其中一種處理方法,就是像香港,撤銷對購房者的資格審查(即撤銷限購措施)。
中國應如何規避房地產出現系統性風險
作者:施永青2024-03-26
過度發展的結果,是社會資源錯配。調控土地供應的準則,可以以存量房的空置率為依歸。空置率在3%以下時,要加快土地供應;在空置率超越5%的時候,就得減慢供應;超過10%,就應該暫停土地供應。
從萬科看內地房地產危機
作者:施永青2024-03-19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連萬科這種原先還比較穩陣的公司,資金鏈亦變得愈來愈緊張,非要國家打「開口牌」,叫銀行來拯救不可。這樣做成本極大,救了萬科,救不了碧桂園;之後還陸續會有開發商要落入被清盤的厄運。
撤辣後市場會失控嗎?
作者:施永青2024-03-12
如果發展商懂得在要價上節制一下的話,炒家要想在一手市場上賺錢就不會那麼容易。只要炒風能夠控制得住,政府就沒有必要重設辣招。希望發展商能為了大局,知所行止。
撤辣後的市場反應比預期好
作者:施永青2024-03-05
這種質變已不是單靠撤辣措施在市場產生的具體影響可造成;而是措施已在心態上改變了市民對後市的預期──由不覺得政府的措施能起作用,到覺得政府已對症下藥,樓市起碼可止跌回穩。
香港不會玩完 但會變得難玩
作者:施永青2024-02-27
其實,類似的文章在網上常有看到,甚少能引起政府官員這麼強烈的回應。這可能因羅奇一向都是看好中國的「大好友」,算是與特區政府關係良好,並在金融界有一定地位的外籍人士。
私樓價跌 居屋失去功能
作者:施永青2024-02-20
樓價能回落至一般人都買得起的水平,本應是一件好事。這代表香港透過市場機制已可以完成居者有其屋的使命,總好過靠房委會用抽籤的方法聊備一格,問題是房委會長期以來都靠發展居屋所得的收益來補貼公屋方面的開支。
恒大早日清盤 好過一拖再拖
作者:施永青2024-02-06
我公司亦是恒大的債權人之一。起初,我們也不想恒大太早被清盤,而是寄望中國政府會出來救市。不過,中國政府選擇任由民企開發商逐一爆雷,亦不出政策去維持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債權人現在對此都已經不存幻想。
am730沒有放盤 只是不時有人問盤
作者:施永青2024-01-30
如果純粹從商業利益的角度着眼,我應該集中力量做好中原地產,而不是花太多的精神在am730上。中原的盈利能力要比am730強一百倍以上。但後者這種有難度的挑戰,反激起我的鬥心。
金融是虛的 製造業才是實的?
作者:施永青2024-01-23
這種理論一度在內地有市場,因為這樣就可以突顯中國比美國強,可以滿足一下某部分人的民族虛榮心。現在,國家領導人親自出來主持金融工作會議,以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統一領導。
大學又多一間 其存在的價值何在?
作者:施永青2024-01-17
有人說,大學多了,大學生的質素難免會被拖低,擔心這樣會影響大學生的形象。說這種話的,大都是社會精英分子,他們為了維持自己「天之驕子」的地位,並不太樂意看到香港的大學愈辦愈多。
該如何解讀政府暫不推地的做法
作者:施永青2024-01-09
很可惜,近年特區政府似乎十分執着,極想維護自己「一貫正確」的形象;而這種執着已嚴重到妨礙政府接收市場訊息的能力。發展下去,會損害政府實事求是的能力,最終是要吃大虧的。
屁股決定腦袋是正常現象
作者:施永青2024-01-03
在一般人心目中,屁股是低俗的,腦袋才是高尚的;屁股會只顧眼前的感受,而腦袋懂以理性的方式去思維,會照顧長遠與整體方面的需要。其實,「屁股決定腦袋」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並不一定帶有貶意。
從投資移民的設計 看政府對地產的態度
作者:施永青2023-12-27
政府似乎只願意資金流入非住宅項目,而不想資金流入住宅項目,可能是因為仍擔心會搶高樓價,增加用家置業的難度。但政府施政卻不應只着重討好民眾的一時情緒,而應該為社會的長遠利益,作更深思熟慮的考量。
內地房企爆雷 銀行難辭其咎
作者:施永青2023-12-19
當初,銀行為了配合中國要迅速城鎮化的需要,盡量向發展商開綠燈,尚且可視作因事制宜的妥協;但後來城鎮化速度開始減慢,供應基本有餘的時候,銀行就不應無節制地向開發商提供資金了。
堅持「房住不炒」應從賣地開始
作者:施永青2023-12-12
中國房地產市場弄成這個樣子,可說是被炒風所導致的。沒有過多的投機資金入市,樓價不會被搶得那麼高;沒有那麼高的樓價,開發商就不會以為很容易就有錢賺,紛紛籌集資金投入房地產市場。
美國定會設法廢除香港的金融角色
作者:施永青2023-12-06
若以個人計,香港人的平均投資能力比很多歐美國家都不遑多讓。可是,香港只有750萬人口,整體力量實在有限,無力單靠自身的力量去打造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在這種情況下,必須爭取到歐美資金重返香港。
樓價指數跌幅加大 政府補招莫猶豫
作者:施永青2023-11-29
現實是政府至今並未為樓價進一步下跌作好足夠的防禦措施,顯然是對樓價下滑可能導致的生態影響估計不足。政府可有想過,若然市道持續下沉,發展商投地將不再積極,政府可如何補充這方面的收入缺失?
減辣成效漸有顯露
作者:施永青2023-11-22
現實是發展商之前投入的資金現在都沒法及時回收,令資金鏈變得很緊張。這叫他們何來餘力去買政府新推出的土地。少了賣地收入,政府的財政就會出問題。在這樣的壓力下,政府將不得不考慮推出第二輪的穩定樓市措施。
負資產雖然續增 幸銀行甚少逼倉
作者:施永青2023-11-15
或許有人覺得,貸款人應自己承擔貸款的風險,怎可以要求政府出手救市來幫助他們擺脫負資產?這對未買樓的人不公平。然而,負資產除了會增加社會的金融風險外,還會破壞社會的內需,令經濟停頓不前。
經濟順暢運作才能切實改善民生
作者:施永青2023-11-09
房屋當然是民生所繫,但對民生更有關鍵作用的是一個運作順暢的經濟生態環境,那就不是光靠有樓住就可以達致的。對此,政府需要用更複雜的方式去看問題。
香港人口老化生育不足怎辦?
作者:施永青2023-11-08
生育率低的問題,足以威脅國家民族的命運,必須由國家層面去制訂相關的措施,香港能扮演的角色相對有限。不過,若是只從自己的角度去考慮,香港大可以向全球招攬人才,毋須純靠港人自己生育。